新兴产业
仪器信息网 · 2009-06-20 14:48 · 50727 次点击
目录
产业分类
产业特点
战略制定
发展意义
产业分类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4157ayad4kwkowkx3ddh.jpg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就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比如说生物工程技术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它只是一项技术,那么现在成为生物工程产业,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誉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样,IT产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朝阳行业。
第二,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说,几百年前,当时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机,形成纺织行业,使得整个纺织行业产生了飞速发展。纺织行业相对来讲,在当时就是新兴产业。现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就成了新材料产业,生产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同样,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现在的物流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是对人们原来认为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在这个方面,人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是近二十年来产生百万富翁最多的一个行业。而人们把传媒当作事业来看待,是贴钱的。如人们的电影产业,人们有几十家电影厂,人们在不断地贴钱、不断地拨款。而美国,就一个好莱坞,通过几个大的传媒公司来做,每年是赚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利润。教育产业,人们一直也是不断拨款的,正是由于事业化的运作使得本来非常有潜力的产业没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人们没有把教育产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这一块当作产业来运作。
因而我们非但不能使教育产业作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一个来源,反而使其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拨款、不断消耗宝贵财富的单位。这种运作方式实际上是在消耗社会的财富,而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使学校出现很多问题,脑体倒挂,使许多人上不了大学,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当前发展新兴产业是有重要意义的。
产业特点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4157l9zor2s4zcllrs2s.jpg新兴产业
第一,没有显性需求。在产业处于朦胧当中,或者是在超前的五年时间当中,没有可精确描述的。
第二,没有定型的设备、技术、产品以及服务。以太阳能行业为例,90年代初,生产核心部件,以及服务、技术、产品、市场、模式一概都是空白,后来才逐渐地提升。
第三,没有参照。汽车、冰箱、彩电、计算机等等这些产业,都有国外的大规模的引进。太阳能这个产业,国外是没有的,国内也没有参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靠的完全是系统创新。
第四,没有政策。国家只要有产业,就有产业政策,包括贷款、科技投入、扶持等各方面都有产业政策,而新兴产业则要忍耐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寂寞。
第五,没有成熟的上游产业链。上游产业链甚至比下游产业链的技术、水平、保障、体系更强,比如飞机发动机,最起码是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太阳能没有。
战略制定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4158lj15mm7vpjlib12g.gif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的战略制定必须与行业发展这个时期内的不确定性及风险相适应。竞争较量的规则大部分还没有明确,行业结构动荡不定而且还可能发生变化,竞争者也较难判别。然而,所有这些因素还有另一方面的性质——一个行业发展的新兴阶段可能是战略自由度最大的时期,并且在确定行业业绩方面也是通过良好的战略选择所产生的杠杆作用达到最高的时期。
正在成形的产业结构。在新兴行业中压倒一切的战略问题是厂商使行业结构成形的能力。厂商通过其战略选择能够尽力在像产品政策、销售方法,以及订价战略等领域内确定竞争规则。从长期来看,在行业根本的经济实力及财力的约束下,厂商应该以形成其最强有力的地位的方式来寻求划定行业内的竞争规则。
产业发展的外在性。在某个新兴行业内,一个主要的战略问题是厂商在行业宣传和追求其本身的狭隘私利两者之间达到平衡。由于在新兴阶段中的行业形象、信誉以及买主的混乱状态等潜在问题,厂商自身的成功部分依赖于行业内的其他厂商。行业压倒一切的问题是引入替代品并且吸引首期买主,在这个阶段内帮助促进标准化、整顿不合规格的产品质量及无信用的生产商往往是符合厂商利益的,还可以形成针对供应商、客户、政府以及金融界的统一战线。
1、进入时机的选择
合适的进入时机的选择对在新兴行业内进行的竞争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战略选择。早期进入(先驱者)包含有高度风险,但在另一方面可能包含有较低的进入障碍并能提供一大笔收益。在下列一般情况存在时,早期进入是合适的:
a、厂商的形象及声誉对买主来说是重要的,该厂商能够通过作为一名先驱者而把一种已提高了声誉加以发展。
b、早期进入能够在一个营业单位内发动学习过程,在该营业单位内的学习曲线是重要的,经验是难以模仿的,连续几代的技术决不会使这种学习过程无效。
c、客户忠实度很大,因此首先对客户出售的厂商可以自然地得到好处。
d、通过对原材料供应、销售分配渠道等早期承诺能够获得绝对的成本优势。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415841p7p1c5eg7tk3mj.jpg新兴产业
而在下述情况下,早期进入特别有风险:
a、早期竞争及市场细分化是在不同的、但对行业发展后期是重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厂商会建立起错误的技能,还可能面临高的更改成本。
b、开辟市场的费用很大,包括诸如客户培训、规章制度的批准,以及技术开拓之类的费用,但是开辟市场的好处却不能为厂商所独占。
c、与那些小型的、新开办的厂商进行早期竞争将是耗资巨大的,但在后期代替这些厂商的将是更加难以对付的竞争。
d、技术变革将使早期投资过时,并且使那些后期进入的、具备最新产品及工艺的厂商拥有某种优势。
战术行动。限制某一新兴行业的发展的问题却给可能改善厂商的战略地位提供某些战术行动:对原材料供应的早期承诺在短缺时期将产生有利的优先权。
2、对付竞争对手
在某一新兴行业内对付竞争对手可能是一个难题,特别对那些作为先驱者的厂商和已享受到主要市场占有率的厂商来说尤其如此。新形成的进入者以及脱离母公司的厂商的激增会引起先驱者的不满,从而厂商必须会面临先前提到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使其为了行业的发展而部分地依赖于竞争对手。
新兴行业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先驱者花费过多的财力来保卫其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且会对那些从长期来看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能形成市场势力的竞争对手作出反应。这可能部分是出于感情的反应。虽然有时在新兴阶段内对竞争对手作出严厉的反应是合适的,但是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厂商的努力最好还是放在建立其自身实力以及发展行业方面。或许通过发放许可证或其它手段来鼓励某些竞争者的进入可能是合适的。给定新兴阶段的一些特征,厂商往往可通过其它厂商拼命地出售行业产品并援助技术发展而受益。厂商还可以同以产量著称的竞争者打交道,随着行业的成熟还可以放弃保持自身大的市场占有率的做法,而通过主要的已立足的厂商去邀请竞争对手进入行业。合适的战略是难以概括的,但是只有在极其难得的情况下,随着行业迅速地增长要防卫一种接近于垄断状态的市场占有率将是可行的,也是有利可图的。
发展意义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4158c0tzb6cvriik08pe.jpg新兴产业
发展新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新产业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那只是在较低需求层次进入了。而高层次需求方面仍然是短缺的,比如说价廉物美的汽车就是短缺的,普通汽车卖那么高的价,这样一来就过剩,就是一个买方市场。现在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是短缺的,城市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农村里的),仍然没有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人均住房标准。人们对于高层次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享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希望得到高层次的医疗保障的需求更没有得到及时满足。那么怎么办,只有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来解决。
发展新兴产业能增加有效供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我们在启动内需的过程中,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特别是今年世界经济衰退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增加有效供给是进一步启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增加有效供给呢?就是要启动新兴产业。如果不能有效地发展新产业,不能增加有效的供给,内需是无法启动的。我们国家现在的市场饱和是低层次的市场饱和,而人们对高层次的需求仍然是非常旺盛的,也是不断增长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娱乐休闲等一系列的方面都有较大的需要。近几年的假日经济,就说明了人们对这方面需求的旺盛。
发展新兴产业是提高全社会的效率、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经济组织的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或半政府行为,把很多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看成只有社会效益,把很多产业当成是社会公益事业来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把产业看成一种社会公益事业的话,就不能形成良性的再生产的体制,不能良性地再生产就不能增加有效供给,这是经济中最基本的规律。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改变观念,对于能够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所谓的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进行产业化运作。把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都要交给市场解决,不要有太多的市场准入障碍、太多的政策约束,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对内开放、对民间资本开放,把能够产业化运作的行业推向市场,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增加国家财富的新来源,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提高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