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经济
仪器信息网 · 2009-07-02 08:41 · 13431 次点击
目录
经济形态
认识理解
经济形态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4742puaqg5ztq6gq6vaq.jpg企业规模经济
一、技术经济意义的企业规模经济形态
企业何以扩张规模,从而实现企业组织的大型化?首先来考察传统经济学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谈到传统经济学对企业规模问题的论述,就不能不提到A.马歇尔。马歇尔把分工及生产专业化与规模经济联系起来。仅就这一点而论,已是一个理论创见,因为企业组织之间的分工(所谓行业内分工)确实是研究企业规模扩张的一个视角,而这一点在马歇尔之前一直未受到其他经济学家们的充分重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马歇尔提出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他说:“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但最后一项与其他两项相比,正在迅速失去重要性”。换言之,经济规模主要是生产规模,核心内容是技术设备的经济规模。这一思想,后来成为新古典经济学谈论规模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依此,马歇尔把规模经济归结为两类,即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他写道:“人们可把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是有赖于这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第二是有赖于从事这工业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人们可称前者为外在经济,后者为内在经济。”。显然,马歇尔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划分规模经济的种类的,所谓“外在”和“内在”都是相对于企业而言的。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马歇尔虽然提出了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这一对概念,但他把论述的重点放在内在经济。他把内在经济的形成机理描述为:如果厂商的成本曲线是向下倾斜的,且是可逆转的(reversible),那么随着产量的增加,将导致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趋于下降;随着产量的减少,平均成本又会回复到原有水平(亦即是可逆转的)。这种产量的增加所带来的成本节省而产生的经济效率,他称为厂商的内在经济或内在规模经济。至于外在规模经济,马歇尔并没有对这一概念作出系统而明确的界定和阐释,故而为以后的经济学者们留下了很大的争论余地。
马歇尔关于规模经济的论述,在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者那里被高度简略化了。一方面,新古典经济学所讲的经济规模,专指单一生产单位(企业、工厂或车间)的单纯技术经济意义的的规模:另一方面,新古典经济学所说的规模经济,只涉及到马歇尔所讲的内在经济,而且还只是一种特定意义的内在经济,即一种与生产设备之技术不可分性相关联的内在经济。
正是由于高度简略化,所以才方便用数学形式来表述。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企业内部规模经济被理解为在一个正则拟凹的齐次生产函数中,若各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则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递增之特性,即具有规模经济的潜能。用数学形式来表达:设x1和x2为产出q的要素投入自变量,t为常数,k为大于0的任意实数,若有生产函数q=f(x1,x2)满足f(tx1,tx2)=tkf(x1,x2),那么,人们可以得出如下三个判断:若k=1,则上述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亦即不具有规模经济的潜能:若k>1,则上述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增,亦即具有规模经济的潜能;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