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概论

  仪器信息网 ·  2009-09-04 10:44  ·  36066 次点击
几个术语的兼容性处理:
中国在等同采用ISO10012《测量控制系统》国际标准时,把ISO10012标准中的测量,测量仪器,测量标准,等术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的计量,计量器具,计量标准等术语------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术语表述时,其含义是兼容等效的。
1.2有关术语的说明
1.2.1测量设备及其特性
1)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中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理解:
(1)测量设备不仅包含一般的测量仪器、检验设备、试验设备,而且包含了各个等级的测量标准(又称计量标准器)、各类标准物质。
注:标准物质RM(在国外又叫参考物质ReferenceMaterial或标准置品):只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例如:校准黏度计用的水,化学分析校准用的溶液。
测量标准(计量标准器)(Measurestandardcalculate):为了定义实现
(2)测量设备不仅包含测量设备本身,而且包含和测量设备连接的各种辅助设备,测量设备不仅包括设备的硬件部分,而且还包括测量软件。
(3)测量设备不包括用作检验手段的夹具、定位器、样板、模具等试验硬件或软件。
2)测量仪器: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3)标称范围(示值范围):测量仪器操纵器件诘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植范围。
注:(1)标称范围通常用它的上限和下限表明,例如:100~200度。
(2)若下限为零,标称范围一般只用其上限表明,例如:0~100V的标称范围可表为100V。
4)量程:标称范围两极限之差的模。
例:对从-10~+10V的标称范围,其量程为20V。
5)标称值:测量仪器上表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该值为圆整值或近似值。
例:标在标准电阻上的量值:100欧标在单刻度量杯上的量值
6)测量仪器的误差:测量仪器的示值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差。
7)偏差:一个值减去其参考值。
注:一般指测量仪器实际值与标称值之差。
8)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类基准、标准或工作用计量器具之间的量值进行比较。
9)分辨力: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植差。
注:一般认为模拟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标尺分度值的一半,数字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各位数的一个字码。
说明:所用仪器设备的分辨力i(i可视为测量系统的标准差0)一般应小于被测参数T的十分之一,即i10)稳定性
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注:(1)或稳定性不是对时间而是对其他量而言,则应该明确说明。
(2)稳定性可以用几种方式定量表示,例如:用计量特性变化某个规定的量所经过的时间表示用计量特性经规定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化。
(3)在一定时间内用计量器具经常反复测量标准样品。用测量值来作控制图,以此考察测量器具的稳定性。
1.2.2测量结果及其特性(技术术语)
1)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1)在给予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述是否为几个值的平均。
(2)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都有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
2)示值:测量仪器所给出的量值。
(1)有时由显示器读出的值(可称为直接示值)乘以仪器常数才得出示值。
(2)这个量可以是被测量、测量信号或用于计算被测量之值的其他量。
(3)对于实物量具,示值就是它所标出的值。
3)误差(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1)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用的是约定值。
(2)当有必要与相对误差区别时,此术语有时称为测量的绝对误差。请注意不要相混淆。
4)相对误差(relativeerror):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
由于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用的是约定真值。
5)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复性条件与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
(1)随机误差等于误差减去系统误差。
(2)因为测量只能进行有限次数,帮可能确定的只是随机误差的估算值。
6)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值之差。
(1)如真值一样,系统误差及其原因不能完全获知。
(2)对测量仪器而言,其示值的系统误差称为偏移(bias)。
(3)系统误差可以用以修正值进行不完全补偿。
7)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1)不要用术语精密度代替准确度。
(2)准确度是一个定性概念,在工程领域也被习惯称作精确度或精度。
(3)实际应用中测量准确度也可用测量误差来表示。
8)测量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的各独立测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1)测量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常用标准差a表示。
(2)测量精密度是定性概念的术语,定量表示时可用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表示。
(3)示值误差是准确度的问题,示值范围反映精密度问题。准确度和精密度综合反映了不确定度。
9)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1)这些条件称为重复性条件。
(2)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3)重复性可以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定量的表示。
10)再现性:再现性又称复现性。
再现性:在改变了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1)在给出复现性时,应效说明改变改变条件的详细情况。
(2)改变条件可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检测者、测量仪器、参考测量标准、地点、使用条件、时间。
(3)复现性可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
(4)QS9000中使用的再现性,其改变条件仅仅指测量人变化。
11)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测量不确定说明:
(1)不确定度这个参数可以用标准偏差或其倍数表示,也可用置信水平的区间的半宽度表示。
(2)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趋近程度的评定结果。
(3)不确定度意指“可疑”、测量不确定度意谓着“对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的可疑程度。
(4)由观测列统计分析所做评定的不确定度,称为A类不确定度。由不同于观测计分析所作评定的不确定度,称为B类不确定度,均可用标准偏差表征。
(5)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与给定测量条件下所得的测量结果密切相关。因此测量条件也可以泛指需用测量条件下所得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6)完整的测量结果应包含被测量值的估计及其分散性参数两部分。
1.2.3计量管理术语
1)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或检定(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返修)及随机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量程、分辨率、最大允许误差等。
(4)计量确认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标中规定。
理解:计量确认是包含校准、调整、修理、封印、标记等技术操作的一个综合概念。在操作中首要的是校准。测量设备必须经过校准、进行量值溯源,确定示值误差,才能有效使用。
2)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值,与对应的由测量标准所复现的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1)测量结果既可赋予被测量以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
(2)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
(3)校闪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
(4)有时候可用“校准曲线”表述校准结果。
理解说明1:
校准的主要含义有两点:(1)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并确定其示值误差。(2)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勤,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校准的目的有四点,即:A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值范围之内。B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C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D实现溯源性。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3)[计量器具的]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即合格)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器具检定证书。
理解说明2:
(1)检定具有法制性,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国家规定,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计量器具,必须按国家规定实行强制检定。(2)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企业是无权制定检定规程的,但企业可以制定校准规程。(3)校定的结果必须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从事检定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1)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业处自愿溯源待行为,检定具有法制性,属于计量管理范畴的合法行为。(2)校准主要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包括评定示值误差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3)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是检定规程。(4)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当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颁发不合格通知书。
例如:一台测量设备如果示值误差超过检定规程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则判这检定不合格,在这种情况下开具检定不合格通知书,而不能给检定证书,但是作为一种处理方法,例如经过检定或试验,确定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仍能满足某种预期使用要求,则这台设务可开具校准证书,按校准证书中给出的设备示值误差仍然可以使用(此时可能需要用正值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4)量值溯源、量值传递
量值传递是从国家基准开始,逐级检定(校准),把量值自上而下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有严格等级,层次较多。
量值溯源是从下到上追溯计量标准至国家和国际基准。它不按严格的等级,中间环节少,准确度损失少。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