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

  仪器信息网 ·  2009-09-05 21:55  ·  18638 次点击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04343q074zxx3tfqht.jpg世界环境日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InternationalEnvironmentDay)。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在这期间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目录
世界环境日由来
世界环境日主题
世界环境日相关
参考资料
世界环境日由来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的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of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Human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04g6w5r55qestwrlcg.jpg世界环境日
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的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的贡献。它正确地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1973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设立环境规划理事会(GCEP)和环境基金。环境规划署是常设机构,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并作为国际环境活动中心,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这些主题的制定,基本反映了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间题及其环境热点,很有针对性。
世界环境日主题
历年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OnlyoneEarth)
1975年:人类居住(HumanSettlements)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Water:VitalResourceforLife)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OzoneLayerEnvironmentalConcern;LandsLossandSoilDegradation;Firewood)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DevelopmentWithoutDestruction)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OnlyOneFutureforOurChildren-DevelopmentWithoutDestruction)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ANewChallengefortheNewDecade:DevelopmentWithoutDestruction)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04kh7sgj2k1s12avs7.jpg世界环境日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GroundWater;ToxicChemicalsinHumanFoodChainsandEnvironmentalEconomics)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保境识TenYearsAfterStockholm(RenewalofEnvironmentalConcerns)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ManagingandDisposingHazardousWaste:AcidRainandEnergy)
1984年: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Youth:PopulationandtheEnvironment)
1986年:环境与和平(ATreeforPeace)
1987年:环境与居住(EnvironmentandShelter:MoreThanARoof)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WhenPeoplePuttheEnvironmentFirst,DevelopmentWillLast)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GlobalWarming;GlobalWarning)
1990年:儿童与环境(ChildrenandtheEnvironment)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ClimateChange.NeedforGlobalPartnership)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OnlyOneEarth,CareandShare)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PovertyandtheEnvironment-BreakingtheViciousCircle)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OneEarthOneFamily)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WethePeoples:UnitedfortheGlobalEnvironment)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OurEarth,OurHabitat,OurHome)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ForLifeonEarth)
1998年: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ForLifeonEarth-SaveOurSeas)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OurEarth-OurFuture-JustSaveIt!)
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0TheEnvironmentMillennium-TimetoAct)
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ConnectwiththeWorldWideWeboflife)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GiveEarthaChance)
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于它(Water-TwoBillionPeopleareDyingforIt!)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SeasandOceans——DeadorAlive)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GreenCities---PlanforthePlan)
2006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DesertsandDesertification-Don'tDesertDrylands!)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沙漠和沙漠化”,并提醒人们“莫使旱地沙漠化”。沙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过度耕种、过分放牧和狂砍滥伐森林,使土地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沙漠化对人类的威胁。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10亿多人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1.35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0459exxg97gf2tpxit.jpg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的研究还表明,气候变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全球沙漠面积正在逐渐扩大。目前养活着21亿人口的干旱地区中有10%到20%的土地已无法耕种,丧失了经济价值。非洲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非洲有大约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沙漠和干旱土地所覆盖,世界上已经沙漠化的土地有一半在非洲。在过去30多年中,非洲森林面积约减少50%,损失草地7亿多公顷,人均可耕地减少了一半以上。这种状况已对非洲的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使3亿多人遭受沙漠化困扰。亚洲土地沙漠化现象也很严重,有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已受到沙漠化的影响,其中中亚地区尤为严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近四分之一的土地出现沙漠化,1.4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沙漠化的威胁。由于沙漠化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将“沙漠和沙漠化”作为环境日主题,并提出“莫使旱地沙漠化”的口号,其意义在于告诫人们,全世界日益严重的沙漠化现象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
2007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MeltingIce–aHotTopic)
2008年: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增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2007年公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从1750年开始,空气中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氮氧化物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其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包括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氮氧化物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所致。
人类燃烧的碳基能源不只是化石燃料,还有森林等可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宝贵资源。人类过度地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此外,森林等植被的毁坏,破坏了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宝贵资源,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逐日增加,使气候变化更加严重。如此恶性循环对全球环境、经济和政治将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确定为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目的就是为了呼吁各国“戒除”对碳的“不良嗜好”,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造成的不良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世界各国有共同的义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发达国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率先承诺和履行减排义务,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各国应大幅减少对低效化石燃料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对能效的利用、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走低碳发展道路,并逐步建立减缓气候变化的制度和机制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
2005中国主题: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2006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世界环境日相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972年成立,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根据1997年2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作用和任务的内罗毕宣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要任务是:
1、利用现有最佳科技能力来分析全球环境状况并评价全球和区域环境趋势,提供政策咨询,并就各类环境威胁提供早期预警,促进和推动国际合作和行动;
2、促进和制定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法,其中包括在现有的各项国际公约之间建立协调一致的联系;
3、促进采用商定的行动以应付新出现的环境挑战;
4、利用环境署的相对优势和科技专长,加强在联合国系统中有关环境领域活动的协调作为,并加强其作为全球环境基金执行机构的作用;
5、促进人们提高环境意识,为参与执行国际环境议程的各阶层行动者之间进行有效合作提供便利,并在国家和国际科学界决策者之间担当有效的联络人;
6、在环境体制建设的重要领域中为各国政府和其他有关机构提供政策和咨询服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的成员由联合国大会选出的58个国家组成,任期三年。其中,非洲16席,亚洲13席,东欧6席,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0席,西欧和其他国家13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以来,中国一直是其理事会成员。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04osg8mtsgcsg5ucej.jpg冰川消融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同年10月,第27届联大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一个主题,并展开相关的宣传活动。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增高。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资料,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增高了0.75摄氏度。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冰盖缩小、冰架断裂。德国研究人员曾指出,目前全世界还有约16万处冰川,而它们正快速消融。比如,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面积比19世纪中叶缩小了三分之一,体积减少了一半;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从1912年至今,其山顶的冰冠缩小了80%。冰川的消融使上述地区的永冻土层丧失了“粘合剂”的功能,致使山崩和泥石流频发。
另外,气象观测发现,过去几十年,北极永久海冰在减少,冰川和冻土在融化。欧洲航天局专家根据卫星图片分析后发现,2006年夏季,欧洲北部至北冰洋区域大约5%至10%的永冻冰开始松动融化。此外,南极在过去十几年里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撑的冰川活动显著加速,冰层也随之变薄。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较低地势的海岛及海洋沿岸城市就会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发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按目前状况持续千年的话,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约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升高60米,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地球变暖是造成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有共同的义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发达国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率先承诺减排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根本上扭转地球变暖的趋势,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为呼应这一主题,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中国政府在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并将这一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各相关行业。当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作力度明显加大,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开始显现。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而且需要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动员最广泛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将“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旨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友好相处成为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04714b0pzs2b4xzbbj.jpg
2007年4月2日,为在墨西哥城推广使用自行车,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长马塞洛·埃夫拉德带头骑自行车上班。汽车的普遍使用是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
2007年3月31日晚,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熄灭主体灯光。当晚19时30分开始,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2007年2月27日,澳大利亚悉尼的电器推销员戴夫·埃雷特手举一只旧式白炽灯泡和一只新型节能灯泡。由于新型节能灯可以节约更多资源,政府提倡用它取代旧式白炽灯泡。
2006年1月12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东北407公里以外的山谷中伫立着一排风力发电机。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将其作为一种成熟的清洁能源进行商业化开发,被人们誉为“绿色电力”。
2006年6月15日,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附近海域,两名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手举写有“金枪鱼全都哪儿去了”的条幅潜入水下,以呼吁人们关注并保护日渐稀少的金枪鱼。
2007年2月14日,在菲律宾的普林塞萨港,刚刚参加完集体婚礼的新人从他们种植在沙滩上的树苗旁走过。当天是情人节,一个由百对新人参加的环保集体婚礼在这里举行。新人们在沙滩上种植了红树。
2007年5月30日,志愿者打造的新“诺亚方舟”伫立在土耳其亚拉腊山上。它引起人们的深思:如果我们继续破坏地球,当最终的灾难到来,还有谁能将人类拯救?环境恶化、气候突变、冰川消融、海面上升……这些并不只是少数人才应该担忧的问题,地球家园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还能做些什么以拯救地球和我们自身?
参考资料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6/05/content_904838.htm
http://www.ce65.com/knowledge/detail_Knowledge_1063.html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