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M
仪器信息网 · 2009-09-05 22:43 · 12239 次点击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1dhb3vubqkuhq3nxh.jpg产品数据标准与PDM
PDM的中文名称为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PDM是一门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档、CAD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技术。
目录
基本概念
产生背景
发展历史
重要性
应用
授权系统
最新技术
发展趋势
基本概念
PDM以软件为基础,是一门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和更改流程)的技术。它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并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设计和制造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PDM的基本原理是,在逻辑上将各个CAX信息化孤岛集成起来,利用计算机系统控制整个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通过逐步建立虚拟的产品模型,最终形成完整的产品描述、生产过程描述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数据。技术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构成了支持整个产品形成过程的信息系统,同时也建立了CIMS的技术基础。通过建立虚拟的产品模型,PDM系统可以有效、实时、完整的控制从产品规划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复杂的数字化信息。
产生背景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16yr63rcgcr54y22n.jpgPDM产品标准体系
在20世纪的60、70年代,企业在其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开始使用CAD、CAM等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虽然各单元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已经日益成熟,但都自成体系,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并且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数据也急剧膨胀,对企业的相应管理形成巨大压力: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重复冗余,数据检索困难,数据的安全性及共享管理等等。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实现信息的有序管理将成为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一项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PDM,即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技术。PDM明确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以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PDM进行信息管理的两条主线是静态的产品结构和动态的产品设计流程,所有的信息组织和资源管理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展开的,这也是PDM系统有别于其他的信息管理系统,如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项目管理系统(PM)、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关键所在。
发展历史
PDM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配合CAD工具的PDM系统、专业PDM系统产生和PDM的标准化阶段。
1、配合CAD工具的PDM系统早期的PDM产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
当时,CAD已经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程师们在享受CAD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查找设计所需信息上,对于电子数据的存储和获取的新方法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了。针对这种需求,各CAD厂家配合自己CAD软件推出了第一代PDM产品,这些产品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大量电子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提供了维护“电子绘图仓库”的功能。第一代PDM产品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孤岛”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系统功能较弱、集成能力和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
2、专业PDM系统通过对早期PDM产品功能的不断扩展,最终出现了专业化的PDM产品,如SDRC公司的Metaphase和UGS的iMAN等就是第二代PDM产品的代表。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1iyugy2fgyimm6iz6.jpgPDM
与第一代PDM产品相比,在第二代PDM产品中出现了许多新功能,如对产品生命周期内各种形式的产品数据的管理能力、对产品结构与配置的管理、对电子数据的发布和更改的控制以及基于成组技术的零件分类管理与查询等,同时软件的集成能力和开放程度也有较大的提高,少数优秀的PDM产品可以真正实现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第二代PDM产品在技术上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在商业上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PDM开始成为一个产业,出现了许多专业开发、销售和实施PDM的公司。
3、PDM的标准化阶段1997年2月,OMG组织公布了其PDMEnabler标准草案。
作为PDM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本草案由许多PDM领域的主导厂商参与制订,如IBM、SDRC、PTC等。PDMEnabler的公布标志着PDM技术在标准化方面迈出了崭新的一步。PDMEnabler基于CORBA技术,就PDM的系统功能、PDM的逻辑模型和多个PDM系统间的互操作提出了一个标准。这一标准的制订为新一代标准化PDM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DM新技术的背景90年代末期,PDM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在企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产生了新一代PDM产品。新的企业需求是产生新一代PDM系统的牵引力。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企业功能的分析主要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界定企业的职能边界,确定哪些是企业本身的职能,哪些不是企业的职能。然后对于企业的职能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将企业的功能按照从粗到细进行分解形成企业的功能分解树。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任何企业要想建立一个大而全的体系都越来越难,任何企业都要经常与其它企业进行联合,甚至许多来自不同企业的职能部门临时组织在一起,组成所谓“虚拟企业”,共同完成某项社会生产任务。这些新的社会生产方式要求人们对于企业功能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也有所改变。如果说第二代PDM产品配合了“自顶向下”企业信息分析方法的话,第三代PDM产品就应当支持以“标准企业职能”和“动态企业”思想为中心的新的企业信息分析方法。新技术的发展是产生新一代PDM产品的推动力。Internet获得了巨大的发展,Internet已经深入并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的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正在迎来一个网络时代。Internet的广泛普及,给企业传统经营管理方法带来巨大冲击。如何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已经成为了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重要性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1f58no98s6c6a8sns.jpgPDM
1、产品资料管理可缩短产品研发时程、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并支援后续服务。有效改善企业体质、提高企业竞争力。
2、可由PDM系统加上财务及人事系统以建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3、可提供CALS其他应用之资料运用。
4、效益上工程变更时间可节省83%,成本可降低64%,错误更正时间可降低92%。PDM市场据CIMdata预测到2000年将有190亿美金。
5、DM之标准DataformatsSTEP(ISO10303)(STandardfortheExchangeofProductModelData)
6、产品模型资料交换标准ISO9000IGES(InitialGraphicExchangespecification)
7、向量图形标准CCITTGroupIV
8、SGML:文件标准
9、CGM(ComputerGraphicsMetafile):图形管理标准
10、Mil-Std1840Aforelectronicfileinterchange电子档案交换标准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21naxzb7gebb72a75.jpgPDM
11、产品资料管理功能
12、快速存取相关的产品信息
13、版本控制
14、资料及文件管理
15、工作程序流程管理
16、产品结构管理
17、分类管理
18、程序管理
19、资料传输及转换
20、信息传输及自动通知系统
21、PDM系统功能结构图CIMdata
应用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2d1ore15qsfppoo65.jpgPDM
1、PDM数据管理范围
PDM的确是一种“管得很宽”的软件,凡是最终可以转换成计算机描述和存储的数据,它都可以一概管之,例如:产品结构和配置、零件定义及设计数据、CAD绘图文件、工程分析及验证数据、制造计划及规范、NC编程文件、图像文件(照片、造型图、扫描图等)、产品说明书、软件产品(程序、库、函数等“零部件”)、各种电子报表、成本核算、产品注释等、项目规划书、多媒体音像产品、硬拷贝文件、其它电子数据等。PDM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中。但每个领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应用的层次要求和水平都不相同,因而并无万能的PDM系统可以包容。
2、PDM用户对象
PDM可以触及现代企业的每个角落,每根神经。在企业内,只要是与产品数据打交道的人,都可以使用PDM。
3、PDM与企业信息的集成
在企业的信息集成过程中PDM系统可以被看作是起到一个集成框架的作用,各种应用程序诸如CAD/CAM/CAE、EDA、OA、CAPP、MRP、...等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应用接口、开发(封装)等,直接作为一个个对象而被集成进来,使得分布在企业各个地方、在各个应用中使用(运行)的所有产品数据得以高度集成、协调、共享,所有产品研发过程得以高度优化或重组。
4、PDM产品具有的功能
一个能够满足企业各方面应用的PDM产品应具有的九大功能,包括文档管理、工作流和过程管理、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查看和批注、扫描和图像服务、设计检索和零件库、项目管理、电子协作、工具与“集成件”功能。
授权系统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2n5cyduc1d8ukd8u2.jpgPDM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1、前言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是以软件为基础,管理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的技术。随着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PDM/PLM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实现了与企业其它信息系统如CAD、CAPP、ERP、CRM等系统的集成。PDM/PLM系统管理的范围不仅限于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也涉足到销售、制造、财务、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PDM/PLM系统的安全是靠认证、访问控制、审计、加密等多种技术共同协作来保证的。访问控制技术处于系统安全的中心环节,保证了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PDM/PLM系统中的访问控制技术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访问控制技术和授权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PDM/PLM系统的可用性、易用性和安全性。已经提出的针对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模型有很多种,如:矩阵模型、自主访问控制模型、强制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工作流访问控制模型等,大多数PDM/PLM系统的授权模型往往是上述几种授权模型的综合。
2、主流PDM/PLM系统授权模型的比较表1给出了几个主流PDM/PLM系统授权模型的比较。下面主要介绍一下这些系统在授权模型方面比较有特色的地方。(1)WindChillWindChill采用了Domain(域)的概念,一个Domain是一些不同类型的对象的集合。在每个不同的Domain上可以定义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和访问控制权限。在每个Domain上的访问控制策略是由一系列的访问控制规则组成的。访问规则规定了主体对客体在各种生命周期状态下的访问权限。规则的一般形式为“ifthen”。这些规则是可以沿类树从父类向子类蔓延。WindChill采用ACL(访问控制列表)的方式来体现一个对象上的访问控制规则。(2)TeamcenterEnterpriseTeamcenterEnterprise中的权限控制使用“基于规则”的方式,可以通过规则来实现对用户操作权限的控制,控制用户、角色、工作组和部门对一个对象、一类对象或数据仓库的操作权限,并可与电子流程相结合。TeamcenterEnterprise支持三类规则:访问控制规则(MessageAccessRules)通知规则(NotificationRules)数据定位规则(LocationSelectionRules)TeamcenterEnterprise中提出了动态用户的概念,一个用户,只有在满足某种属性条件的前提下,才可以具有某些权限。(3)TeamcenterEngineeringTeamcenterEngineering通过两种方式控制用户对数据文档的访问:面向对象的访问控制方式以规则为基础对数据对象实行分类访问控制其中规则方式是一种粗线条的管理方式,在规则控制的访问(Rule_BasedAccess)控制中,可根据数据对象的状态、类型、所属用户或组三个属性统一确定可存取该数据的人员范围。TeamcenterEngineering中同样采用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一个用必须以某种角色登陆,才能获取相应的权限。TeamcenterEngineering通过存取规则定义表,初始化权限模型,比较容易阅读。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2ipuefv1aamguymem.gifPDM系统集成方案
3、PDM/PLM授权需求的多元化虽然对PDM/PLM系统的授权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这些模型并不能完全支持客户在实际使用中提出的各种权限需求。这些需求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主体的多元化权限不仅需要定义到用户和角色上,而且必须支持权限定义在其它类型的主体上。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分组形成静态组织,也可以通过动态分组形成项目组,有时需要把权限定义到这些静态组织和项目组上。权限的多元化权限根据不同的客体应用,可以分为对象类权限、对象权限、属性权限、部件权限、管理权限、二次分配权限、代理权限等。普通的基于类的授权,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必须建立对类的实例化对象以及对象属性的权限控制。另外,相对于用户和类来说,实例化对象的数量非常庞大,如何保证访问验证的效率是授权模型在实现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对象在生命周期中的权限变化同一个用户,对同一个对象,在该对象的不同生命周期,有着不同的权限。如设计员在图纸对象的设计阶段有修改的权限,在该图纸被发布之后,该设计员就只有浏览和读的权限了。这就要求把权限定义到对象的生命周期上。统一的授权模型框架随着PDM/PLM系统的发展,PDM/PLM系统中包括的子系统越来越多,比如除了传统的数据管理子系统,很多PDM/PLM系统还集成了工作流子系统,ERP子系统,CAD子系统等。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授权框架来支持在PDM/PLM中控制这些子系统中的数据的权限,而不能只由各个子系统的授权模型来控制权限。权限分级管理大部分PDM/PLM系统的权限管理都由全局的系统管理员角色来担任,该系统管理员负责分配整个系统的权限。由于该系统管理员可以无所不为,实际上系统管理员成了企业安全最大的漏洞。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所以在实施数据的管理中,不仅有全局化的数据,而且各个部门会有各自的数据,这就要求管理员的权限必须受到限制,不能随意访问各个部门的私有数据。此外,从实际的运行管理来讲,该系统管理员也无法详细了解各个部门的人员对权限使用的要求,无法更好地设置企业的权限。所以需要建立分级的权限管理员。规则授权和矩阵授权的结合基于条件表达式的规则授权有很高的灵活性,但是当规则增多时,系统地效率会大大下降,因为需要逐条对规则判断。另外一个对象可能会出现在多条规则中,所以需要一套复杂的机制来处理规则之间的授权冲突。而基于矩阵的授权因为可以直接利用数据库的查询机制,所以有很高的效率。但是基于矩阵的授权灵活性、扩展性较差。如何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灵活高效的授权机制,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企业对授权的需求,是对PDM/PLM系统权限模型提出的一个更大挑战。
4、TiPLM的授权模型清软英泰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TiPLM是基于.Net开发的采用多层体系结构的PLM系统。在TiPLM的底层服务中有专门的安全服务模块,为TiPLM的各个模块和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安全服务。权限验证就是这些安全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TiPLM的权限模型在基于角色和基于流程的授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扩展。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统一的授权框架TiPLM的授权模型的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了五个模块和四个接口。授权逻辑模型定义了权限验证的逻辑规则。普通用户使用TiDesk模块完成其工作,TiDesk通过接口1进行用户访问的权限验证。权限管理员使用TiModeler模块通过接口2进行权限的设置。系统定制员使用TiPolicy通过接口3定制企业授权的元模型和插件扩展。通过接口4可以实现针对不同数据库(如Oracle,SQLServer等)的符合逻辑模型的权限验证规则。(2)多级蔓延机制由于PDM/PLM系统中有多种主体和客体类型,比如主体有用户、角色、组织等,客体有类、实例化对象、对象属性等,这些不同的类型有各种依赖和制约关系。所以在实际进行权限验证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类型之间的关系。TiPLM系统采用了多级蔓延机制来保证权限验证的正确性和易用性。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2d3ij3nwdwwnxfo37.jpgpdm、capp、erp集成模式示意图
根据这些不同的蔓延规则,TiPLM系统授权模型内部定义了不同的权限校验接口,实现了灵活的可扩展模式。授权模型对外只提供一个统一的验证接口,应用程序通过该接口,就可以获取到各种主客体蔓延后的权限校验结果,而不必关心各种主客体之间的蔓延关系。(3)统一的授权机制随着工作流系统的广泛应用,工作流系统中出现的应用数据越来越多,对于这些数据权限控制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大部分PDM/PLM系统都采用了独立于PDM/PLM的工作流系统,从而对于PDM/PLM中的用户和数据,必须在工作流系统中重新建立一套完整的授权机制,这一方面增加了系统的开发难度,另一方面在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增加了管理员的工作量,因为管理员必须同时设置PDM/PLM系统和工作流系统的权限。而且大部分的工作流系统的权限控制都无法达到PDM/PLM系统的权限控制的粒度。TiPLM由于采用了统一授权框架,对非流程和流程的数据授权采用了同一套机制,在进行权限验证时,用户可以完全不考虑是否需要通过流程任务来获得权限,底层的逻辑模型可以通过TiPolicy定义的元模型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流程授权验证。管理员通过TiMoldeler可以直接管理对流程的授权。而且,因为只需要设置流程中特定的权限,而将默认权限交由TiPLM系统统一处理,这样大大简化了管理员的工作,又增加了权限验证的粒度。(4)多级权限管理TiPLM采用了基于管理角色树的多级授权管理模型来进行权限的管理和分配。如下图所示。采用多级管理角色后,分厂1的设计部权限管理员只能管理该设计部门的人员、角色、组织、工作流、受控对象等权限,而无法管理分厂1的销售部门、制造部门以及分厂2和分厂3的人员、角色、组织、工作流、受控对象等权限。这样的多级授权管理模型,更好地支持了大型企业或集团型企业的实际权限管理的需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企业对PDM/PLM系统授权的各种特定需求,是企业PDM/PLM系统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准确、快捷、有效、及时地满足这些授权需求,是各个PDM/PLM软件厂商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的影响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但是,一个具有支持可定制的、开放的、易扩展的授权模型的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否则将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和变化的需求。综上所述,可以看到TiPLM系统可以从多个层面满足企业在PDM/PLM系统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对授权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最新技术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2wvyu780b2gwwauin.jpgPDM主客体执行模式
1、分布式技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也是获得很大进步的技术之一。以分布式计算技术为基础,基于构件的系统体系结构将逐渐取代模块化的系统体系结构。在分布式计算技术的标准方面,一直存在着两大阵营,一个是以OMG组织为核心的CORBA标准,另一个是以微软为代表的基于DCOM的ActiveX标准。OMG组织在CORBA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许多CORBA标准的产品也在逐渐成熟和发展;同时由于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的绝对统治地位,ActiveX标准在Windows系列平台上显得更加实用,相应的工具也更加成熟。这两大标准的争夺仍然没有结束,许多商品化软件多是同时支持两个标准。
2、Java语言Java从出现的第一天就成为计算机界的一个热点。Java语言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优点,这些使它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广泛的支持。Java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同时还是一种移动式的计算平台。Java语言的“一次编程,到处可用”的特点使它成为了编写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式构件的最佳选择。将分布式计算框架和Java技术结合起来将是构造网络信息系统最理想的模式。
3、基于WEB的PDM系统为了满足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需求,PDM系统必须架构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之上,必须提供企业产品开发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这是新一代PDM技术和系统PDMIIProductDevelopmentManagement的目标,也是解决国内企业采用PDM系统时所遇问题的基础。这类系统是跨越延展供应链的产品信息和生命周期过程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它们使企业能够以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速度快速超越其竞争对手,得到重要的战略利益。
发展趋势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2x9yc5crcgygxn40k.jpgPDM系统管理模式
PDM软件主要分为PDM核心软件、应用PDM核心软件、PDM应用软件。PDM核心软件是指先开发出PDM完整的核心框架之后,才往应用面开发的软件,以PDM框架作为其主要的软件开发与维护方向。应用PDM核心软件是由PDM应用系统的子系统为基础而开发的软件,之后再加上PDM系统的框架,并且以此框架与其它系统去做集成,也就是说,软件的重点并非着重于PDM的框架,而是其应用面的范围与功能的完整性。PDM应用软件原则上是属于PDM的应用,但是它框架在PDM的基本核心之上。它不具有完整的PDM核心,但在特定的应用功能上可以和其它具有PDM核心的软件集成而成为正式的PDM系统。因此,PDM核心软件、应用PDM核心软件的发展方向决定了PDM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下就对两种PDM核心软件的发展趋势做一简单的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会特別说明各別发展方式的不同发展概念。必须在此先说明的是,由于PDM应用系统的开发者多半是非PDM软件的专业开发厂商,因此,所开发出来的PDM应用系统经常会是框架上完全错误,集成性能差的非专业PDM系统,这种PDM应用系统应该不属于PDM核心软件系统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特别是某些CAD软件公司所开发的PDM系统尤其严重。也就是说,一些CAD软件厂商所推出的PDM软件,一般称之为设计管理软件,其框架与企业中其它信息系统集成的可能性极低,和其它信息软件如MRP,MIS等也是局限在特殊的数据库数据转换的层次。因此,比较从正统PDM软件框架上所开发出来的设计管理模块,有相当大的框架差异。由应用系统往核心系统发展。许多的ERP,MRP,MIS软件开发公司,逐渐体会到PDM系统对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而纷纷在其所开发的应用软件之下,开发一套PDM软件去做信息管理的平台。此种框架的优缺点,简述如下:优点是使用者可以直接在实施PDM的过程当中,同时实施某一种应用系统;无需花时间了解PDM框架,只需使用应用系统即可。缺点是此类PDM系统的应用范围通常较小,不太可能在上面开发其它应用系统出来;与其它应用系统之间的界面大多透过DataBaseTables完成,不但集成性较差,而且也需要花费许多开发人力或是财力去加以完成;群组设计(跨应用系统项目)的能力较差,使用上较为困难;总体来说,这种PDM软件的发展趋势是不太乐观的。由于从应用系统去做PDM系统开发的软件厂商愈来愈多,再加上多数的这类厂商所开发出来的PDM软件在框架上,无法符合正规的PDM软件规格,因此,应用的范围仍旧是其应用软件过去所涵盖的应用面。对于市场愈来愈大的集成需求,这些公司只好用DataBaseTable的转换方式,去对其它领域常用的应用软件去做集成。在PDM应用系统界面开发的需求呈现指数增长的状况下,OpenApplicationGroup这个国际组织,定出了一套统一的界面标准,去对应用模块间所需要传送的信息內容、种类以及格式定义出一套标准。由核心系统往应用系统发展。这一类软件厂商,多半是以PDM软件开发厂商以及沒有客戶包袱的应用软件开发厂商为主。他们可以平心靜气的设计一个最为未来所接受的PDM软件框架以及核心软件,以作为所有日后应用软件的开发平台。在1993-1995年间,这一概念仅在市场上以学术性讨论的方式呈现,而1996-1998之间,核心系统软件陆续推出,一直到今年,终于要大放异彩。也就是说,所有框架在此类PDM核心上的应用软件模块,将会以一般人无法想像的速度推出到市场。这种应用软件,广泛的采用分散式数据库,分散式电子资料室,分散式WebServer,是分散式PDM框架,将过去其它传统应用软件所无法想像的大量信息,分散到企业的不同服务器中,并且以无法想象的集成性,提供给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必要且即时正确的信息。因此,PDM发展趋势将会呈现这类软件逐步取代传统应用软件所附带开发PDM软件的格局,将PDM软件的框架,提高到专业PDM软件的层次。除此之外,传统上由CAD软件公司所开发出来的PDM系统的价位也会被打破。由于集成的方便,以及开发流程的缩短,传统上动辄一套数百万的PDM系统,将会成为历史。随着PDM技术的推广应用,它的发展也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
从趋势来看,PDM将会在以下几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2mfg4ev1cn951vawy.jpgPDM应用表格
1、应用系统的封装PDM作为CIMS应用系统的集成框架,要能够集成不同环境下的应用系统。由OMG(对象管理组织)制订的CORBA(CommonObjectRequireBrokerArchitecture)技术的成熟为实现这一要求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OMG正在制定一个规范,即“PDM使能部件(PDMEnabler)”。它是制造业的第一个规范。所谓使能部件,指的是实现或者支持一种特定的抽象处理过程的物理实体,它通过提供共享产品数据的灵活方式来增强产品开发团队的能力和效率。OMG的目标是定义八类使能部件(工程活动需求、工程变更、制造实现、文档管理、产品结构定义、配置管理和测试维护等),使它们能够支持企业在制造过程模型中的整个产品开发过程。鉴于以上情况,通过CORBA规范以增强PDM系统的可扩展性和与其它系统的集成能力,已经成为评定PDM系统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在“PDM使能部件”规范制定工作完成之后,遵循该规范中的使能部件对象界面描述和对象模型的PDM系统之间将能够实现:
(1)将一个PDM系统的数据转移到另一个PDM系统之中;
(2)实现PDM系统的联邦机制,也即一个PDM系统能够管理另一个PDM系统中的数据。
同时,通过该规范定义的统一的对象界面,其它制造系统中涉及的软件系统(如CAD、CAM和ERP等)可以调用这些对象界面所定义的服务而不必关注所对应的具体PDM产品,从而极大地方便系统的集成。由于在情况下,OMG的“PDM使能部件”规范尚未最终形成,因此,PDM系统将实现基于CORBA规范的PDM服务封装机制:一方面向用户提供符合标准的服务访问机制以利于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另一方面为实现最终的“PDM使能部件”标准奠定基础。PDM系统对集成的支持,首先表现在应具有最小集成,即集成CAD/CAM产品和MRPII/ERP软件;其次在集成的深度上,不但能在PDM系统中启动应用软件,而且对于完全的集成而言,应能在PDM系统中直接进行PDM操作,如Checkin、Checkout等,并能在两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和消息传递;最为重要的一点是PDM跟踪应用软件的能力,这要求应用软件厂家对标准集成手段的在线支持。
2、Web使能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迅速发展、日益普及已经对企业信息化的开发和应用产生巨大的冲击。PDM技术也必将向Internet/Intranet方向发展,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使它更具有扩展性和共享性。在传统C/S体系结构中,数据库应用的客户端软件包含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处理数据:根据用户的动作,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并返回处理结果;控制处理的结果显示。因此,在客户端的软件中包含处理数据的逻辑和结果显示的功能,数据的处理和结果显示紧密结合。而这种密切的联系,使得用户的需求的任何变化,包括处理逻辑或用户界面,都会导致整个程序需要重新编译、安装,使得C/S数据库应用系统可维护性差。而在Web系统中,服务器上的文件通过HTML语言决定了它在Web浏览器上的显示。浏览器只是解释这些HTML的标记,使得产生处理的结果和结果的最终显示分离出来,从而避免了C/S结构的局限,尽管它本质上也是C/S模型。导致截然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端软件功能划分的不同。在C/S数据库应用中,服务器不能控制它返还给客户端的数据将被如何处理与显示,它只管提供所需数据,对于最终用户来说,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还只是中间结果;而在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中,服务器控制返回的结果,同时控制了这些结果在浏览器上如何显示。发展的三层应用模式则融合了Web服务和C/S数据库应用的优点。通过Web平台,采用E-mail、电子公告栏、新闻组等先进的通信手段可以迅速地在企业员工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方便地获取信息,节省企业开支。Internet/Intranet在企业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产品图形信息的传输,解决图形在网络上的传输速度问题才能使Internet/Intranet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有多家CAD厂商支持适于网上图形传输的数据格式CGN,前台通过浏览器,采用ActiveX、Java等技术实现图形在浏览器中的浏览和输出。因此,PDM向三层结构发展将是必然趋势之一。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5422jw9jgvo6co7kk02c.jpg图4TiPLM系统多级权限管理
3、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及信息模型的标准化由于PDM系统所要管理的数据类型及数据模型的复杂性,要求系统有良好的开放性,采用O一O方法建立系统管理模型与信息模型,并提供面向对象的建模工具与开发工具,支持用户的二次开发。另一方面,由于各系统功能不一样,其信息模型也不一样,即使是相同的功能,不同系统信息模型差别也很大,如何实现PDM系统信息模型的标准化,为不同系统之间提供信息交换带来方便成为当务之急。
4、PDM与MRPII的功能渗透一方面,PDM与MRPII分别服务于工程设计与生产制造。PDM系统源于CAD/CAM应用与工程设计的需要,所以它管理的重点为工程信息。而MRPII系统源于制造业的经营与生产活动的管理,包括经营、生产、物料需求的计划与制造资源的需求计划的管理。两者的桥梁纽带为BOM表。二者之间通过相互集成,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又互相渗。PDM厂商首先将工程BOM与制造BOM统一到PDM系统中进行管理,同时将经营计划、生产计划集成于PDM系统中,而MRPII系统也在设法将PDM系统的功能归入其中(详细辨析见前面相关章节内容)。
5、过程管理与配置管理过程管理与配置管理功能的强化为了适应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复杂过程变化的需要,各厂商竞相开发出独立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块,且功能不断变强,以满足工程更改、并行化设计所必需的过程管理的需要。以配置管理为核心,将数据管理、工作流程管理与变更控制集于一体,形成更为强大的PDM系统。
6、产品层次化PDM产品层次化、行业化和客户化的发展PDM系统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PDM系统有不同程度的需要;在各个行业中,由于产品、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的不同,许多行业有特有的功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