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再保证
仪器信息网 · 2009-09-19 09:57 · 13164 次点击
目录
中美关系背景
提出概念
解析评论
深层内涵
政策背后
未来发展模式
中美关系背景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05333oa6k5lzl736o0o6.jpg中美关系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战略定位大致可分成三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比尔·克林顿政府提出“全面接触”,目标是通过“接触”把中国纳入现存国际体系。当时,中美的接触是试探性的,合作很有限。在克林顿第二任期,两国均想让战略定位上一个台阶。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中,两国确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然而,由于中美在诸多战略问题存在重要分歧,“战略伙伴”定位受到美国国内各派力量的严重质疑。最终,“战略伙伴”此后不再被提及。
第二阶段:2001年乔治·沃克·布什上台初期,曾单方面把中美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但鉴于中美存在的诸多共同利益,“战略竞争对手”定位太过于简单化,很快就被布什总统自己否定。此后,布什提及中美关系时总用“复杂”一词形容。2005年,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概念,是中美战略定位的第二个阶段。佐利克建议,美国目前的任务是让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一员。实际上,“利益攸关方”定位是“两面下注”政策:一方面积极与华合作,另一方面防范中国崛起。
第三阶段:奥巴马上任以来,中美都有意让中美关系再上新台阶,对中美战略定位的问题再次凸显。2009年4月伦敦G20峰会上,中美两国元首把中美关系定位为“积极、合作、全面”,但战略定位问题仍然没解决。“接触+防范”或“两面下注”的对华政策,是中美战略互不信任的根本原因。奥巴马外交团队深刻地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概念
2009年9月,针对美中战略不足的状况,美国国务院第二把手斯坦伯格提出了“战略再保证”(也有翻译成“消除战略疑虑”)。斯坦伯格当时说,“战略再保证”意味着必须设法突出和强调美中共同利益之所在,同时以直接的方式着手化解不信任产生的根源,无论是政治、军事或经济问题。
长逾6000字的《联合声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战略再保证”的精神,《联合声明》从两国关系,建立与深化战略互信,经济合作与全球复苏,地区及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五大方面,重述两国的各种共识与关系发展与合作的目标。
《联合声明》写道:“双方认为,培育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在双方讨论中,中方表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处理有关分歧,并按照国际人权文书促进和保护人权,决定于2010年二月底前在华盛顿举行下一轮中美人权对话。”
解析评论
美国
犹如2005年时任副国务卿佐立克提出“利益相关者”一样,在美国外交学界引起热议。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认为,“战略再保证”实际上比“利益相关者”还后退了一步,因为前者只是着眼于眼前的问题,而不是着眼长远。
中国
北京大学国家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项目主任朱锋指出,所谓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对“战略再保证”提法的回应。中美两国承诺彼此本着合作与伙伴的精神对待共同挑战,就是对“战略再保证”的充分解释。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研究员葛莱仪认为,“战略再保证”出台没有在奥巴马政府内部协调好。
曾在克林顿政府中担任白宫国安会东亚事务资深官员的李侃如表示,目前美中关系主要是聚焦于在经济金融、清洁能源、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具有全球战略重要性的问题,双方都想寻求务实合作,减少紧张因素。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会提升到“战略伙伴”,但两国在重大问题上可能比过去有更有效的关系。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说,接受“战略再保证”的概念以后,中国将面对美国在人民币汇率,在伊朗、朝核等诸多问题上提出的更多压力。在未经深入谈判前,中国不会贸然接受。
深层内涵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0535la1e8a1ea1am89me.jpg2009年4月1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查一查权威的剑桥英语词典,动词“再保证”(reassure)(其名词形式“reassurance”)的意思是“使某方或者某人因为去除了担心而舒适”。换句话说,美国目前对中国充满了担心,不舒适,为了做到舒适,需要“保证”。
这些年来,诸如“再保证”本来已经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汇。小布什政府时的“战略经济对话”和现在奥巴马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就是为了让中国对美国“再保证”。
美国要求中国做的“战略再保证”是比较具体和战略性的,可概括为一句话,中国增加自己的真实意图,即透明度,不但现在而且今后不挑战美国的霸权,同时继续增进与美国的合作。
归根到底,对美国而言,与中国的合作限定在帮助美国应对当前挑战和维护其所主导的秩序范围之内。这是“战略再保证”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共同之处。否则,中国将被视为“不负责”或“秩序破坏者”而遭遇遏制。美国重新重视东亚的地缘意义就在于此。
政策背后
有些人试图把“战略再保证”描绘成一个片面的方案,以处理美国和中国在安全问题上摩擦增多——如美国海军进入中国声称的专属经济区——的趋势。有些人认为这是安抚中国的机制,减轻中国对大量美元资产安全的担忧。但还有另一种解释。考虑到奥巴马政府在双边接触中对人权问题的轻描淡写,在类似气候变化或伊朗的许多其他“重要”问题上不断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这些讨论背后潜在的一个问题是“战略再保证”与中国自己的政策重点相符还是相悖。中国一直在呼吁国际伙伴和谈判方在处理关系时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这些“核心利益”包括:国家制度与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和政治持续崛起的积极外部环境。
如果美国的“战略再保证”意味着向中国确保美国不会挑战中国这些政策重点,尤其是尊重被北京视为重中之重的维护当前制度这一点,则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大改变。中国问题学者阿伦·弗里德伯格曾指出,政治自由化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与中国接触中重要的潜在政策目标。
由于美国政策制定者常常不能准确了解中国真正关切的重点,因而制定出的相应政策往往不适当,无法充分利用本可以促进美国利益的杠杆。
未来发展模式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0535xosghhhqospvjsoj.jpg中美透明外交
气候变化不会突破能源合作深化
美国人对奥巴马访华具体成果的最大期待是双方在气候变化和能源合作方面取得突破,但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日前已经泼了冷水:两国不可能就气候变化签署双边协议。美国学者普遍预期,双方会在碳捕捉、电动汽车等能源合作的具体项目上取得进展。
遏制贸易摩擦人民币施压升温
奥巴马访华期间双方在经济问题上的议题,除了共同关心的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复苏外,美方关注经济平衡增长、人民币汇率问题,中方关注贸易保护主义、美元走势与中国在美投资安全。
共同对付核扩散中国助阿富汗维安
奥巴马提出“无核世界”设想,把核不扩散问题作为美中合作的重大议题,尤其是朝核、伊核问题更是奥巴马此行的安全议题的重中之重。
中国重核心利益台湾议题无意外
过去两年发生的拉萨和乌鲁木齐暴乱,使西藏和新疆问题突显,中方希望美方承诺不要支持西藏和新疆的分离主义势力。台湾、西藏、新疆问题,已被中国列为关系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的重大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