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信用规制体系

  仪器信息网 ·  2009-10-04 15:05  ·  25800 次点击
目录
概述
合同规制
内控制度
政府行政管制
行业协会自律
公众监督
概述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13153npba1fb31rwppcp.jpg第三方物流信用规制体系
中国第三方物流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民经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主体多元化、高度竞争的第三方物流市场逐步形成,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致使交易双方信用信息严重不对称,信用立法匮乏致使失信惩戒机制乏力,而物流企业内控不到位又使得服务和履约能力不足,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用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不但损害了行业的整体信用形象,也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构建第三方物流信用规制体系,重塑物流市场信用新秩序,是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基于此,本文以比较全面的视角,试图勾勒出“五位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信用规制体系的总体框架,旨在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制衡”的体系结构,以期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合同规制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1316qeqtar44m4evar4z.jpg物流管理系统模型
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交易过程中,通过制定激励性或惩罚性的合同条款,可以促使“自利”的物流供应商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信守承诺,提供符合合同约定标准和质量的服务。收益分成合同是典型的激励性合同,即在合同中规定当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达到一定标准时,给予供应商一定的额外奖励,通过协调交易双方的收益达到激励兼容的效果。当预期年投资收益率较低时,物流供应商将有足够的耐心,此时长期契约具有激励物流企业守信、履约以维持合作关系的作用。此外,服务能力较弱的供应商倾向于选择报酬固定、不包括收益分成和惩罚性条款的合同,而服务能力较强的供应商则倾向于固定报酬较低但包括较高收益分成和严格的惩罚条款的合同,由此可以鉴别出供应商服务能力的强弱,识破信息不对称下伪优质供应商的谎言。
应该说,对于消除一般的机会主义和失信行为,如物流供应商服务质量下降,达不到合同约定,收益分成和惩罚性条款的激励兼容机制还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一些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如出卖顾客的商业机密换取高额报酬,仍期望借助收益分成或处罚条款就不可能了,因为这时的激励成本过高,甚至超出了物流服务本身的价值。长期契约的激励作用也是有条件的,必须保证物流供应商的预期年投资收益率,否则他将更愿意采取毁约、失信策略,以谋求短期内的高收益。
鉴于合同规制在激励物流企业诚信经营、控制其失信行为方面的条件限制,物流需求方在依据合同规制供应商信用行为的过程中,还须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合同范本的制定思路和适用条款,提高合同的周密性、完备性,对服务的各个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做出明确界定,以便于事后发生争议、纠纷的解决;其二,建立服务跟踪制度,在明确合作各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目标制定完成各项任务的规则和要求,并按照相应标准适时评估物流供应商的工作绩效,当供应商不能履行约定或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进行协商,改进或终止合同,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内控制度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1316g060dojpl0pz4ut0.jpg第三方物流信用规制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指利用物流企业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不同部门及相互间的制约与联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使之制度化、系统化,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进而达到提高企业服务能力和履约能力,最大限度防止供应商客观失信行为(即经济主体履约意愿未变情况下因某些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履约能力丧失形成的失信)的效果。
第三方物流企业基于信守承诺、履行合同的内控措施主要包括:
①在服务合同签订阶段,加强财务部门、实际业务操作部门及客户服务部门对合同条款,特别是当事人义务、责任及服务标准条款的监督,确保承诺条件符合供应商的成本一收益要求和实际服务水平,杜绝过度承诺;
②在物流服务提供阶段,制定和执行严格的业务流程控制标准,由销售、客户服务、财务等部门对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操作过程进行跟踪、监控,保证服务过程符合合同约定和公司成本控制要求;
③服务完成后,比照和分析实际服务结果与合同约定标准的偏差,及时发现问题,征求销售、客户服务、财务、实际业务操作等部门的意见,尽快加以改进。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物流企业迫于长期发展的压力,具有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持续改进合同管理、业务操作流程、费用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意愿和动力,因此,企业内控是规制物流企业客观性失信行为的重要途径,但如果物流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从一开始就抱着欺诈经营的念头,就不可能有强化内控以谋求服务提升和树立良好信誉的意愿。因此,对主观失信行为的治理还需要其他外部规制力量的介人。
政府行政管制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1316fshti0w1esn65iy6.jpg第三方物流模式
以企业为规制主体的信用治理机制的失灵,为政府部门介人创造了理由。有学者将政府管制定义为“社会公共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作为政府管制依据和手段的各项规则,可能是法律,也可能是法律效力较低的各项规定,都具有相当的强制力,强制性是政府管制的最基本特征。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政府管制对于规范市场有以下优点:第一,政府可以组织一支专业化队伍,通过分工,专精于某些行业技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缺陷;第二,在合约不完善的情况下,管制可以发挥与合约类似的作用,节约交易成本;第三,有些涉及法律的问题,行政管制比通过法院解决有更高的效率;第四,市场合约由于新技术、新市场的出现而过时,但合约的“刚性”使其通过市场机制本身难以及时调整,而政府行政管制机制可弥补这一不足。
政府部门对物流行业信用问题进行规制的职责和重点在于:
①以全国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正式实施为契机,广泛征求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民航总局等各部委、行业协会、物流及工商企业代表的合理化建议,尽快组织制定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用管理处罚条例》,对违反《条例》的失信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为第三方物流业的信用规制提供依据和保障;
②参考国际相关规则、标准,尽快制定出比较全面、详实、与国际接轨的《第三方物流业务经营资质管理规则》,实行物流企业业务经营资质认证制度,将服务能力低劣的物流供应商驱逐出市场,以提高行业整体的履约能力;
③借鉴国外信用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制定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征信与信用等级评价规则,明确规定信用信息采集的主体、原则、范围、方法和途径,确定信用信息公开和披露的范围、权限、程序,确定对违反信用信息采集、使用规定的责任方的处罚条件;同时,明确规定从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的主体、原则和评价方法,规定信用评价主体的权利与义务。通过规则制定推动物流业征信与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缓解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偏在,为遏制失信行为创造条件;
④支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帮助协会组织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在保持协会组织独立性的前提下,将部分原属于政府管制部门的职能和工作下放给行业协会,并对协会组织从事信用规制的公正性、有效性进行监督。
行业协会自律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1317z99cvpeg88a7p5mv.jpg第三方物流信用规制体系
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一种中间性组织,是由同一行业内的企业、相关事业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自愿组成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团体。我国的物流业协会的基本特点在于试图建立政府与社会合作、官民协调的宏观管理模式,强调政府推进建立行业协会。协会组织很可能被政府所控制,成为政府的附属物,不具备独立的管理和规制能力,而政府部门规制决策的失误和规制方式、手段的低效率也将直接影响协会组织。为此,政府管制者在向协会组织转移信用管制职能的同时,不仅要保证其独立性、权威性,还必须对其规制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管。
物流业协会组织通过行业自律对企业进行信用规制,较之政府具有以下优势:
①在监督交易行为上比政府部门更专业;
②所做出的裁决比政府部门或法院做出的单纯的责任认定更为精细;
③能够保守那些不宜传达给政府的商业信息。
因此,即便是在功能健全的法律体系下。为了减低取证和执行成本,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仍可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行业协会自律机制所特有种种优势,物流业协会理应成为最直接的企业信用规制者,重点承担如下工作:
①积极倡导“诚信经营”理念,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信用道德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氛围;
②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优势,为政府部门制定行业信用管理处罚条例,健全物流企业业务经营资质认证办法,制定征信和信用等级评价规则及其他相关规则、规定,提供合理化建议;
③依照相关法规、行业规章或其他规则对物流企业的日常信用行为进行监督,接受工商企业及普通消费者对物流供应商违约、失信行为的投诉,协助政府部门进行调查、惩处;
④定期进行物流企业业务经营资质认证工作,期限为2~3年一次,将达不到相应标准的供应商拒于市场之外;
⑤具体组织和管理针对物流企业的征信与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⑥建立完善的物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整合现有的分散于各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货运配载站的信息资源,实现与其他分散数据库的对接和信息共享,并对这些数据库的规范性和信息真实性进行监督,同时广泛征集、甄别和加工处理业内企业的信用信息,向社会需求方适当公开;
⑦按照政府制定的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规则与方法,依据企业信用信息,定期(如2~3年一次)对物流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向全社会公示。
公众监督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13178ywss4qxsm5ja9jw.jpg第三方物流信用规制体系
社会公众是一个非常广大的群体,包括消费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方方面面的力量。社会公众在第三方物流信用规制体系中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对物流供应商信用行为选择的监督,还表现为对政府管制者行为、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的节制。
公众对物流供应商信用行为选择的规制,是辅助性的、间接的。如失信行为检举,是将物流企业的违约、失信信息传递给政府规制者或行业协会,由这些强制性规制机构对被检举企业进行调查、裁决,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公众所传递的信息也包括诚信企业的守信信息,有助于诚信企业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商誉,缓解物流市场信用信息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在公众监督意见反馈和意愿传达渠道通畅的环境下,公众监督将成为约束政府管制者决策、行为的重要机制。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