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网络系统
cncalok · 2009-10-05 13:58 · 40471 次点击
目录
简介
组成
角度
现状
发展
简介
物流信息网络系统的概述物流信息网络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为基础,以物流活动一体化管理为目的,由~系列互相连接的链和点组成的组织或系统,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传递等活动。链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传递的方法,点是指利用计算机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存储的场所。链和点有机结合,促使信息的可得性、精确性、及时性、异常性和灵活性相互交叉融合。
组成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2208ej8pk8ec0855ettk.jpg相关书籍
物流信息网络系统是多个物流实体和资源的核心竞争力的集成,它主要包括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各种物流信息库和信息应用系统实现联网运行,使运输、存储、加工等信息子系统汇成整个区域物流网络系统,以实现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物流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建立能承担传输和交换物流信息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的公共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把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通信线路互联,形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三大子系统,通过系统资源的优化整合,为物流网络系统提供信息交互共享的载体,满足区域物流的市场需求,实现物流网络系统的最优运作。
角度
物流信息资源闷络系统,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组成与框架模型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要从一个区域的角度考虑,可以从区域物流信息系统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两个方面考虑。区域物流信息系统包括该区域内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工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物流信息系统模块,以及相关行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包括交通、规划、工商、税务、金融、保险、海关等行业及管理部门信息系统。这些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信息系统,以统一的格式定时向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相关的物流信息、资料数据、基础报表等,经物流信息平台处理后形成共享信息,被其他企业、部门或者个体用户获取并加以利用,最终通过市场活动实现共享物流信息的经济价值。
现状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2209vhugaxtezz68cay8.jpg区域物流网络系统
2005年,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层次。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未来的五年中,中国将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核心战略,逐步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回顾2005年的区域物流的发展,在充分体现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的特征基础上,区域物流发展的宏观与微观经济价值不断显现。
区域战略格局对物流整体发展形成影响
中央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首次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阐述了四大区域的战略布局,完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宏观布局,具有很强的与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相联系的一体性。对物流发展格局的影响在于,物流系统要支持四大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在完善区域之间的通道化物流网络系统,以及区域内部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区域网络化物流服务格局,以便不断降低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经济要素流动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活动效率,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2005年国家启动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如北煤南运通道建设、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东西和南北干线高速公路的连通、沿海港口大型矿石与原油等码头的建设,均体现了这种区域物流发展态势,并将长期影响中国整体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和服务组织的发展。特别是9+2泛珠江三角洲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启动,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2005年在“9+2”范围内制定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将更进一步推进物流整体发展格局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发展定位对物流服务功能产生影响
四大区域不仅仅是过去意义上的概念的明确,而是根据各自的条件和潜力提出了定位要求。西部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要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中部地区要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东部地区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西部物流而言,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基础是与中部、东部联系的运输通道的建设,以及西部内部完善的物流基础网络系统的建设,2005年这方面的建设成就较为突出,这种提高西部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的物流功能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基本条件;对于东北地区物流发展,以大连为中心的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建设加快,在运输通道和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建设的支持下,物流服务功能不断改善,为深化改革和开放市场奠定物流服务系统功能基础创造了基础条件;2005年,中部地区更重视运输枢纽和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努力提升物流组织与辐射能力,再配合一些区域性物流服务企业的引进和发展,物流服务系统正在构建承东启西的基础桥梁;东部沿海发达的出口加工工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催生了港口向大型化发展,以及以港口为依托的外贸物流组织服务的创新,突出的是保税物流园区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建设和快速发展,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流服务基础。
发展
区域发展重点的不同使得物流发展重点发生变化
首先,针对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而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此背景下,物流的发展重点就是资源开发物流环境建设,提高资源的辐射半径,并为高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2209ew81erq1nwwzwnee.jpg区域物流网络系统
效率开发资源提供物流成本与效率保障;其次,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较好,装备制造业也有较好的基础,物流的发展重点就是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所需要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及支持装备工业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环境与服务系统的建设;其三,中部地区的产业重点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流通组织服务,为此,物流的重点就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配送服务系统,就是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与服务的发展,以及支撑以中部和组织核心的大流通产业发展的区域物流网络系统的建设;第四,对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就是保持既有产业的发展能力和拓展国内市场,国际物流和辐射国内的物流系统建设成为重要任务。围绕上述各个区域的物流发展重点,2005年区域物流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各自在重点的领域取得很大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服务的发展创新,以及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均取得较大成绩。
城镇化健康发展使物流系统发展向高效率演进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以“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为城镇化发展战略,要促进城镇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加强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必须提高城市物流效率。2005年,城市群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与发展思路的确立,对城市物流系统向高效率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首先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1-3小时交通圈的建设,加快了城市群交通的一体化步伐,大大提升了城市物流效率;其次是城际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启动,为快速物流发展创造了空间;三是城市间运输通道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为城市间物流组织分工营造了布局条件。
区域政策导向更贴近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转变
国家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思路是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而且,强调了保持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按照这种政策导向,中国区域物流的发展将逐步摆脱过去盲目的“跟风”发展模式,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系统的建设上,沿着上述四个方面有序地进行,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将更加紧密贴近。2005年,中国四大不同区域的物流发展特点存在差异和不同,也证明了这种发展态势的逐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