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效应
仪器信息网 · 2009-10-09 09:57 · 9242 次点击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2946fcdl939vf0vj93fw.jpg空白效应
目录
概述
教育启示
教育原理
绘画应用
参考资料
概述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2946xbj3r3tz9xtu8uj6.jpg潘天寿款水墨鹰石图轴
“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书法作品中,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诗歌语言的跳跃,电影艺术的空镜头,也都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感染力。广告空白可以归属于广义的背景,虽然它不直接装载广告信息,但它所具有的“回旋余地”有很强的审美促销作用.在具体运用中,广告空白经常通过语言组合、构图形状和刊播方式表现出来。这些都是空白效应。
此时无声胜有声。它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语言变得苍白无力,人们早已从作者描绘的场景,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为举止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
教育启示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空白”效应。教师要善于留白,如在表达方面留白,针对某些问题,教师不妨先不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实践方面留白,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思考方面留白,教师应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判断和面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在批评方面留白,批评之后,留有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责备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种被穷追不舍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
教育原理
空白效应运用得恰到好处会带来神奇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留下空白点,学生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较少,在课堂中大脑可以得到积极的休息,由听转为思,容易记忆所学知识,而且更容易荡起想象的浪花,激起好奇的涟漪。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2948upfh4tus7secstk2.jpg在课堂教学中留下空白点
一、空白效应在授课前的运用
上课铃响,教师走进教室时,面对吵吵嚷嚷的课室,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也许会大声疾呼制止学生吵闹。可是任凭你如何大声嚷嚷,如何生气,学生也许都无动于衷,教室也许依然如故。而有经验的教师则会一言不发走上讲台,用威严的目光环视四周。这时,教室却会奇迹般迅速安静下来。这就是空白效应带来的效果:威严的目光和恰当的沉默让学生更快地从吵闹中醒悟过来——上课时间已到。
二、空白效应在课堂上的运用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分析得出:人们的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初级的、不持久的注意,而有意注意才是高级的、持久的注意。据有关实验表明: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入课堂后,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大约能维持20分钟。在这之后,学生的神经便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应抓紧这宝贵的20分钟,精心设计导语,然后通过新颖、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或形式,提高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学习课文主要内容。其余时间用讨论、提问、讲练结合等方式来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刺激人的眼、耳、鼻、手、脑等器官,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把课堂的40分钟都用来讲授知识点,不给学生留下一点思考余地,学生就会觉得疲备不堪。
三、空白效应在作业和考核中的应用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2948wdwf8cwdomffodi4.jpg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
对教师而言,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布置同样难度的作业比较难看出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改革后,教师布置作业时,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分层次布置作业,教师明确哪些作业是必做的,哪些是选做的。第二,作业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给学生一个灵活掌握作业的余地,防止“一刀切”。第三,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有目的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授课进度,从而做到面向全体,培优补差,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
相应地,在平时测验、考试中,也允许学生留空白,允许学生重考,从中取最好的成绩。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学习变成自觉的行动;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及时补救,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相反,那种因学生考不好就横加指责、训斥的做法,只会使学生以不健康的心态来对待考试——为了避免挨骂,往往会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弄到高分数。
四、空白效应在批评中的应用
教育犯错学生,恰当地应用空白效应也很重要。缺乏经验的教师,喜欢喋喋不休地批评犯错学生,使得学生心扉紧闭,有时甚至当场“顶牛”对骂起来,既影响教师形象,又收不到教育效果。所以批评学生最好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责备。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再被“穷追不舍”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教育效果反而会事半功倍。其实,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句玩笑话有时也可以让犯错学生心领神会,心存佩服和感激。
对待爱面子和偶然犯错学生,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一边继续上课,一边不动声色用责备眼神扫射他一眼或眼睛瞧着别处,不点名批评某事。这样既保全了学生的面子,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过错,教育目的就容易达到。
五、空白效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留“空白”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一要掌握火候,二要精心设计,找到引与发的必然联系,并在点拨之后,使学生有联想,有垂直思考与平面思考的交叉点。然后以“发问”、“激题”等方式的诱因激起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之上下联系,左右贯通,新旧融合,用所思、所虑、所获填补思维空白点,获取预期的效果。
绘画应用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2948sl1vrrq68zz0v0kl.jpg空白效应
中国画家历来喜欢在画中留白,讲究“知白守墨”,常以笔墨为“实”,留白为“虚”。留白即为“布虚”,而中国画贵在布虚。人们在观画时“多不着眼于空处”,岂不知“无画处皆为妙境”,意境是国画艺术的灵魂。中国画的笔墨空白在画面上造成黑白虚实产生空灵的意境,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再创造的余地,这便是中国画空白“虚”的魅力所在。世间万物皆是无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中国画中的黑白虚实尤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实大虚合理,小实小虚生动为佳,所谓“虚实相生”才能产生“妙境”。一幅好中国画的作品空白的无形处能形成一种强烈的张力,产生无形的“场”效应,让人在画前驻足,不知不觉中进入画中神游,而“气韵”恰是来源于这无形的“空白”。
中国画在以黑白为主的水墨画世界里,以黑白暗喻“有无”,以“有无”契合着宇宙大化流衍,所以自然界色彩斑斓的花草,竞被单纯的简约为气韵生动的水墨图像,高山流水的葱郁叠翠可在黑白中演绎出万千气象。这正是中国绘画形而上的特征,也是中国画空白、虚实体系形而上的显现。其中黑为有,白为无,有包含着无,无暗喻着有,在“黑”与“白”的感性世界里,既是深切体验的表达,又是深刻表达的体验,并有着认识论的含义。这种空兮、灵兮之气氤氲的境界皆由黑白幻化而出,皆因“计白当黑”的特殊体验所至。
国画中的空白随着物象的延伸,往往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加耐人寻味,给人以发挥想象的空间。画面中每一处空白都是艺术家独具匠心的神来之笔,是意到笔不到的精心设计,是形象的延续,是意境的升华。“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无声就是国画中的空白,惟有空白才能体现中国画意在言外的特点。正因为空白所具有的无限丰富的意韵,才使其产生了变化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形成了空灵、玄冥、幽远、虚幻的境界以及广阔无垠的想象天地,从而构成了中国画超旷空灵的禅意美。“无画处皆成妙趣”,中国画对空白的精心安排是艺术境界升华的核心,它寓生命、激情于淡泊、旷远之中,其黑白、虚实、浓淡、有无等自成风景。
参考资料
福建心理咨询网http://www.fjpsy.cn/News_View.asp?NewsID=1854
知网空间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JZZ200820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