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
仪器信息网 · 2009-10-13 08:58 · 42676 次点击
目录
概述
历史评价
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现状
与社会
现实问题
“时代”中国工人代表
年度人物(群体)
概述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4029pd0pifkg0k0dk4f2.jpg中国工人
中国工人,在中国大陆曾经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往往与职工同语。在企业里,既包括厂长、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也包括操作工人等等。
随着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的深入,企业职工发生了社会分化。当代的中国工人应当包括工矿企业的工人、科技专业(含教师)人员、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党政机关公务人员,以及进城打工的农民等众多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集团。
历史评价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40307d1pq3r73q1bxbpi.jpg王进喜——是中国工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精英云集的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最终居然要由默默无闻、身份平凡的中国工人来力挽狂澜,创造复苏奇迹。
中国工人意外获得了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的关注,当选2009年年度人物亚军,而且还是今年榜单上的唯一一个群体。《时代》在评价时说,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勤劳、坚韧,这是《时代》眼中中国工人的性格,同时也正是数亿中国工人的真实写照。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肩头上的重任,更不敢把自己抬高到拯救全球经济的地位,但恰恰是他们,“抛妻离子,背井离乡,进入城市里辛苦地劳作,他们坚毅的目光,照亮了人类的未来”。
《时代》年度人物被认为是时代最重要的“领导者”,中国工人获得认同的背景是,《时代》周刊把今年的年度话题锁定为“经济衰退”,而中国工人通过“中国制造”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经济的再衰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精英云集的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最终居然要由默默无闻、身份平凡的中国工人来力挽狂澜,创造复苏奇迹,两者之间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中国工人仅仅只是获得了《时代》的认同,却并没有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工人,越来越不被人看好,究其实质,与当前社会的利益分配和身份认同有关。
工人,现在基本上成了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是不需要多高技术的作业者,于是工人们的“低工资”就被理所当然地视为劳动力的成本优势。而且多年来,工人的劳动报酬几乎不见增长,欠薪时有发生。同时,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等和其他社会阶层存在不少差距。这样一个利益分配现状,决定了工人的社会地位相当低下。
计划经济时代,工人“老大哥”的身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一曲《咱们工人有力量》唱出了那个年代的工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工人虽然仍是财富的创造者,但社会地位却今非昔比。尽管很多城市高级技工一“工”难求,但很多人仍羞于做工人。
工人不被社会认同,实际上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我们正处在一个向现代工业化国家转型时期,这决定了工人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毕竟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都离不开工人的劳动和创造,他们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实体经济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时代》的评价——“在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工人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就是一个例证。
八十年代
改革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工人阶级实际是反对所谓改革的。改革之初,先是从农村开始改革,通过破解集体经济,释放出剩余劳动力,然后使其变成劳动力商品。让这些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与拿着“铁饭碗”的城市工人进行竞争,这实际是对城市工人形成了一种包围姿态。之所以从农村开始,就是因为在改革之初最难改革的是城市,新政策在城市里往往很难推行下去。
九十年代
90年代,受疯狂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大中型国有集体企业实行大规模破产,私营经济发展挤压掏空了国有和集体企业。同时,新的一个雇工队伍开始出现,而中国的老工人阶级队伍的地位主要处于被动下滑状态。
现状
在后三十年里,就是资本力量逐渐增长,中国工人地位逐渐下降的过程。最后走到现在,资本力量远远超过工人的力量,工人完全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在所谓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企业领导想如何就如何,工人无可奈何。有人将这个过程称作“中国特色的圈地运动”,构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
中国工人阶级变成这样的状态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应该辩证地来看这个问题。这是资本发展的代价,工人阶级队伍也是与资本的对立斗争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温室成长不起来强大的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可以在恶劣的条件下成长起来。据官方报道,现在私营经济已经占到了63%,已经是私有制为主体。劳动者就业中的70%在私营企业里,也就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70%是雇佣劳动者。
与社会
行动
中国工人的社会行动是指他们的能动作用,他们的行事过程。这种行事过程,包含行事者在多大程度上了解自己为何如此,尤其是当他们没有自觉地意识到或是在其他情境下缺乏这样的自觉意识时,自己对行事缘由的了解。简言之,作为行动者所具有的认知能力基础上的所作所为。
地位
国家的领导阶级。
现实问题
放眼中国,在重点工程的建设大军中,在大中城市的寻常巷陌里,在普通家庭的装修队伍中,随处可见中国工人的身影。如果目光及远,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中国工人更是走出国门,参与到世界项目的援建之中,打出了一张张质量可靠、信誉过硬的“中国牌”。
想当年,“铁人”王进喜的精神激励了多少代人,咱们工人有力量》更传唱出了作为工人的自豪和骄傲。但现在,这首歌只能作为主题晚会上的点缀,“中国工人”这一角色,越来越变得散淡而模糊,工人待遇降低,社会地位下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工人甚至连基本的工资、福利、养老和社会保障都享受不到。
中国工人阶级之所以成为中国的领导阶级,正是因为他们曾经的奋斗、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眼光。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众看工人的眼光却越来越不全面了,大众仅仅看到了工人的汗水,看到了工人对城市日新月异的体力劳作。对他们“如今的思考”关注的太少,照顾的太少。提到工人,就不得不说他们的郁闷,他们干得多,挣得少,即使少得可怜的收入,还会被拖欠,逼的工人不得不“跳楼讨薪”;他们人生透支的多,得到的保障少,为了证明职业病,还不得不“开胸验肺”,这让人不免为中国工人的未来担忧。
“时代”中国工人代表
“时代”中国工人代表
《时代》刊载的“中国工人”影响和个人故事,全部来自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的一家LED企业。
这是4位普通的女工,初中毕业或者初中没毕业,热情淳朴,或开朗或腼腆。这一次的“出名”对她们来说是个意外,大多数都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家人。面对逐渐增加的媒体,她们的想法是“以后最好不要在上班时间来采访,周末怎么采访都行”,原因只有一个:担心影响工作。
在中国,有那么多聚集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为什么是深圳?为什么是她们代表“中国工人”?因为“普通”,但“普通”之中保存了很多闪光的特质。4位女工,踏实、勤劳,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尽管这样,她们还是充满希望。所有的愿望,她们都坚信努力可以实现,哪怕要晚一点点。
淳朴的“肖老大”
31岁,湖南邵阳人,
公司主管,初中学历
1995年,17岁的肖红霞到广东潮州打工,一年后到深圳。2003年,她来到现在的公司担任管理工作,一呆就是6年。肖红霞是她们当中少有的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人,虽然儿子读小学每学期的借读费高达4000元。
想孩子的黄冬艳
35岁,湖南邵阳人,
生产组长,初中没毕业
黄冬艳1998年到东莞打工。2002年,她到深圳开餐馆但赔本了,在肖红霞的介绍下到现在的公司工作。现在是生产组组长,负责焊线工作。
黄冬艳有两个孩子,一女一男。她几乎每天都打电话回家,为了省钱,每次通话都很短。她的愿望是,三四年后能全家团聚。
害羞的彭春霞
21岁,湖南邵阳人,
普通员工,初中毕业
2005年,17岁的彭春霞和姐姐到深圳打工。
彭春霞爱笑,腼腆,平常爱看电视、听歌。同事大姐开玩笑地爆料,说她今年的愿望是找一个男朋友,更长远的目标是嫁一个好老公。她害羞地承认了。
乐观的邱小院
26岁,广东梅州人,
生产组长,初中学历
1999年,初中毕业后仅一个月,16岁的邱小院到深圳打工。2002年,她来到现在的公司工作。邱小院很乐观,信奉“只要踏踏实实工作,生活自然会好起来”。最近的期望是,将3岁女儿接到深圳读幼儿园。
评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精英云集的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最终居然要由默默无闻、身份平凡的中国工人来力挽狂澜,创造复苏奇迹。
中国工人意外获得了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的关注,当选2009年年度人物亚军,而且还是今年榜单上的唯一一个群体。《时代》在评价时说,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勤劳、坚韧,这是《时代》眼中中国工人的性格,同时也正是数亿中国工人的真实写照。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肩头上的重任,更不敢把自己抬高到拯救全球经济的地位,但恰恰是他们,“抛妻离子,背井离乡,进入城市里辛苦地劳作,他们坚毅的目光,照亮了人类的未来”。
《时代》年度人物被认为是时代最重要的“领导者”,中国工人获得认同的背景是,《时代》周刊把今年的年度话题锁定为“经济衰退”,而中国工人通过“中国制造”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经济的再衰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精英云集的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最终居然要由默默无闻、身份平凡的中国工人来力挽狂澜,创造复苏奇迹,两者之间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中国工人仅仅只是获得了《时代》的认同,却并没有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工人,越来越不被人看好,究其实质,与当前社会的利益分配和身份认同有关。
工人,现在基本上成了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是不需要多高技术的作业者,于是工人们的“低工资”就被理所当然地视为劳动力的成本优势。而且多年来,工人的劳动报酬几乎不见增长,欠薪时有发生。同时,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等和其他社会阶层存在不少差距。这样一个利益分配现状,决定了工人的社会地位相当低下。
计划经济时代,工人“老大哥”的身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一曲《咱们工人有力量》唱出了那个年代的工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工人虽然仍是财富的创造者,但社会地位却今非昔比。尽管很多城市高级技工一“工”难求,但很多人仍羞于做工人。
工人不被社会认同,实际上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我们正处在一个向现代工业化国家转型时期,这决定了工人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毕竟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都离不开工人的劳动和创造,他们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实体经济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时代》的评价——“在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工人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就是一个例证。
中国工人需要时代的认同,这不仅仅是善待“时代领导者”的情感需要,更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理性需求。但要重拾工人的身份认同,又谈何容易。它需要的不只是利益分配机制的变革,包括建立持续的工人收入增长机制,在社会保障上向工人倾斜;还需要缩小社会的阶层差异,消除附着在身份之上的各种观念、文化。
年度人物(群体)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4032jij5g8xwjfdrvvuu.jpg“中国工人”作为2009年榜单上的唯一一个群体入选《时代》年度人物
2009年12月16日,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度人物出炉,作为2009年榜单上的唯一一个群体,“中国工人”与驻阿富汗美军总司令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奥运金牌获得者乌塞恩·博尔特和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一起排在亚军位置。
《时代》周刊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警示
《时代》评价也给中国警示,近年来中国工人待遇降低,社会地位下滑,有些工人甚至连基本的工资、福利、养老和社会保障都享受不到这一不争的事实。《时代》评价客观视角记录下了这一群体在非常时期的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