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加尼克效应

  仪器信息网 ·  2009-10-14 08:54  ·  29976 次点击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46140rfrqrlogrmxrq7q.jpg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当人们接受一项工作时,内心便产生一种完成这项工作的准需求,完成工作便意味着解除心理紧张,或使准需求得到满足;如果未完成工作,紧张状态继续存在,准需求有待实现。这就是心理学史上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完成任务的动机会促使人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并且还会产生要完成它的欲望。
目录
简介
相关实验
产生原因
表现
应用
启示
参考资料
简介
蔡加尼克是格式塔派的心理学家。他做了一个试验,让被测试者连续去完成22种小任务,其中一半任务完成了,还有随机的一半任务没有完成时被中途停止。接着他让被测试者回忆做过哪些事情。结果他发现,绝大多数被测试这首先回忆到的是那些没有完成的任务。这种记忆现象后来就被称“蔡加尼克效应”。
相关实验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B.蔡加尼克在一项记忆实验中发现的心理现象:回忆未完成工作比回忆已完成工作更容易。1927年,蔡加尼克根据场论观点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要其中的一个经典性研究中,她分派给被试15—22种不同的任务。有些任务属于手工操作的性质,有些任务则明显要求智能的运用。这些任务繁简不一,例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完成拼板,演算数学题,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完成每次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这引起任务一分为二,只让被试完成一半任务,例如在被试进行一些智力任务时,允许他们坚持完成,直到发现答案为止;而当被试进行另一半任务时,主试则中途加以打断,让被试停止操作,而去干别的事情。这里,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任务的出现顺序是随机排列的。做完实验后,在出乎被试意料的情况下,立刻让他们回忆做了22件什么任务,结果发现,约有50%的任务能被回忆起来;未完成的任务平均右被回想起68%,已完成的任务只能被回想起43%。这就证实了蔡加尼克当初的假设,即回忆未完成任务的数量可能明显地高于回忆已完成任务的数量,前者用I表示,后者用C表示。这种未完成任务比已完成任务记忆保持得较好的现象,就称作蔡加尼克效应。
在蔡加尼克效应中,“I/C比率”构成一种有趣的现象,也即不论在儿童被试组还是在成人被试组,基I/C比率都大于1。例如,有人发现,在儿童被试组,该比率平均为2.1;在成人被试组,该比率平均为1.9。也有人发现,参加蔡加尼克研究的被试,回忆未完成任务是回忆已完成任务的1.6—2.0倍。
蔡加尼克认为,这种效应是由于完成任务的需要而引起的紧张状态所造成的。当一项任务没有完成就受阻止时,紧张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最多持续24小时,有时只持续十几分钟,这时被试的思想仍然比较容易指向未完成的任务,从而被回忆起来的可能性就大些。为了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变量,蔡加尼克又设计了一些实验,用以说明下述两个问题:
(1)中断与保持的关系。蔡加尼克发现,当被试分成两组,一组在完成任务的中途或快要接近结果时予以打断,另一级在完成任务的开始后不久予以打断,实验后要求被试回忆刚才从事的任务。结果表明,前组的回忆数量高于后组。也就是说,I/C比率随着被试越来越接近任务结果而提高。所以,同样是中断,它在时间上的安排对被试的紧张状态有不同的影响,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保持效果。
(2)个性与保持的关系。蔡加尼克发现,被试中不同的个性也影响保持水平。劲头十足的被试比劲头一般的被试具有更高的I/C比率。也就是说,高成就的被试对业已完成的任务能很快忘记,而集中精力于尚未完成的任务,似乎很能“放得下,拿得起”,而低成就的被试对尚未完成的任务缺乏一种积极的意向或欲念,对能否完成这些任务不抱自信,也不大感兴趣。正因如此,不同个性的被试其I/C的比率也不一样。
后来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曾重复过这类实验,大部分都证实蔡加尼克效应的存在,但在解释上不完全相同。归纳起来有下述几种解释:
(1)中途中断任务会引起被试的一种不满的自我体验,它导致被试为发泄这种不满而激发动机,从而产生更好的回忆。
(2)中途中断任务具有一种强化的效应,促使被试作出力图完成任务的反应。
(3)从格式塔理论角度说,被试具有一种力求完整的心理,中断破坏了这种完整性,导致被试为争取完整性而提高保持率。
(4)被试的强化史影响保持率,也即如果被试过去有过完成任务获得奖励的体验,则中断就会推动这种奖励,所以被试为追求奖励而在意念中需要完成任务,这就会产生一种更好的回忆比率。
后来的一些心理学家还发现,对受到阻止的任务记忆,受任务的性质、困难程度、被试的年龄、人格因素、完成任务的态度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同是拼板,当成人被试把它看作无关紧要的游戏时,对未完成的任务回忆较好;而当把它看成智力测验时,则对已完成的任务回忆较好。又如,当被试在某种程度上自我卷入任务时,则回忆未完成任务和回忆已完成任务的比率接近,该效应不大可能出现。再如,中断的效应取决于被试的抱负水平。当被试处于一种积极追求的抱负水平时,该效应最有可能出现。
产生原因
一是与中止完成的工作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工作难度越大,思维越活跃,短时间强化的强度就越高,而强化对增强记忆是有益的。因此,被中止的工作往往容易被首先回忆。此外,工作难度大时,人们的情绪变化也大,而情绪对回忆是有很大的帮助。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记忆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好的。
二是中止工作名称的回忆只受到了前摄抑制的影响。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换言之,先做的事对后做的事的干扰影响。在中止工作中,就没有发生倒摄抑制的影响,而只有前摄抑制的影响。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做的事对前面已做的事的干扰作用。而完成任务的工作,这两种抑制都是存在的,因此,记忆效果就要差一些。
三是中止工作的期待作用。完成工作任务后,人们往往认为此事已了结,可以告一段落,因此,就不再有强烈的记忆动机,这如完型心理学派所认为的,做好事就心理而言已经是完型,它就不再有未完型时的那种强烈要求达到完型的心理动机。因此,不易回忆。而未完成的中止工作,人们总想有一个美好的完型出现,即期待工作的圆满完成。因此,大脑中常常占有一席活跃的位子,便于回忆时快速地搜索与接通,从而产生蔡加尼克效应。
表现
蔡加尼克效应在我们记忆事物的时候有许多表现,比如,为了怕自己忘了某个约定,我们专程把它写进备忘录,结果事到临头还是忘了。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该做的事情往往会在人心理上引起一个张力系统,但写进备忘录这个行动代替了践约,心理上认为这件事情已经做好了,结果张力系统放松了。而没有这种替代措施的时候,张力系统仍在继续,反而更记得住。
蔡加尼克效应解释了一些记忆中的现象。考前恶补,“开夜车”通过考试后,所有考过的东西迅速被忘掉就是我们放下重负后张力系统迅速松弛的结果。
应用
很多电视剧的忠实粉丝对节目中插播的广告甚为反感,但是,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看完。因为广告插进来时剧情正发展到紧要处,实在不舍得换台,生怕错过了关键部分,于是只能忍着,一条,两条……直到看完第N条后长叹一口气:“还没完呀?”
不得不承认,这广告的插播时间选得着实精妙。其实说穿了,都是广告商摸透了观众的心理,让你欲罢不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让你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呢?
这要归结于“蔡加尼克效应”的心态。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在心里产生一个张力系统,这个系统往往使我们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
当工作没有完成就被中断的时候,这种紧张状态仍然会维持一段时间,使得这个未完成任务一直重重地压在心头。而一旦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那么这种紧张状态就会得以松弛,原来做了的事情就容易被忘记了。
在现实生活中,蔡加尼克效应经常会出现。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备忘录上记下重要的会议,但是到最后还是忘记了。因为我们以为记下来了就万事大吉。张力系统松弛下来,最后连备忘录都忘了看。还有,在打电话之前,我们能清楚地记得想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然而打完之后却总也想不起来刚才拨过的号码了,这也是蔡加尼克效应在起作用。
巧妙地利用蔡加尼克效应,恰当地控制好你的张力系统,将有助于你顺利地完成任务。
启示
对研究生的启示:在研究时适时的中断和适当的挫折是有益研究的进展的。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就不可能坚持完成。但坚持需有方法,如果在研究上遇到困难,不妨把它先放下,做一会儿别的体育锻炼等事情,过一段时间,障碍就有可能消失,就能坚持下去。早上起来,若能抽出时间做一点费力的运动,就会觉得精神振作,一整天做起事来耐力得到提高。
在人生旅途中,适当的挫折也如中断一样,恰当使用,会更加激发人的斗志,使人越战越勇,最后达到成功的彼岸。所以,蔡加尼克效应提醒人们,必要的时候给自己或别人一点打击,对成功有百利而无一害。林肯小时候家里很穷,而且他的一生都是在面对挫折,在8次竞选中他竟8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面对如此大的挫折,他从没有放弃过,并且越来越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最后终于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蔡加尼克效应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能让他的愿望过早地得到满足,这样他不但不会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还会变得贪得无厌。比如,名人自杀,据说好多名人自杀是因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都实现了,觉得活着也没意思了,所以就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并付诸了实践。常听爱好登山的朋友说,当他们到了顶峰之后,不知为什么就会莫名地产生失落感,这自然也是蔡加尼克效应发生的作用。
蔡加尼克效应说明,当心理任务被迫中断时,人们就会对那个心理任务念念不忘,从而产生较高的渴求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觉得宝贵;而轻易就能得到的,就会弃之如敝屣。
参考资料
中国劳动咨询网http://www.51labour.com/protect/show.asp?id=56827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b16c9010009xc.html
MBA智库http://wiki.mbalib.com/wiki/%E8%94%A1%E5%8A%A0%E5%B0%BC%E5%85%8B%E6%95%88%E5%BA%94
心理学网http://www.xlxw.cn/jiazhang/html/?920.html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