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戈尼效应

  仪器信息网 ·  2009-10-14 08:55  ·  11887 次点击
目录
概述
生活启示
案例分析
避免措施
教学启示
概述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461533h5imi2omddo9xi.jpg蔡戈尼效应
蔡戈尼效应是指: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倘若信才写了一半,圆珠笔突然写不显了,你是随手拿起另一支笔继续写下去还是四处找一支颜色相同的笔,在寻找时思路又转到别的方面去了,而丢下没的信不理?或者,你是否被一本间谍小说迷住了,哪怕明天早上有一个重要会议,也要读到凌晨4点仍不释卷?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请试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现在请你再看它一眼,你的心思会倾向于要把这个圆完成。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一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乙组明显优于甲组。这种未完成的不爽深刻的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久搁不下。而那些已完成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
这种解答未遂的问题,深刻地留存记忆中的心态叫蔡戈尼效应。
关于这种心理,曾有过这样一段佳话:一位爱睡懒觉的大作曲家的妻子为使丈夫起床,便在钢琴上弹出一组乐句的头三个和弦。作曲家听了之后,辗转反侧,终于不得不爬起来,弹完最后一个和弦。趋合心理逼使他在钢琴上完成他在脑中早已完成的乐句。
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戈尼效应是推动我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有些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因为拖拉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么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
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一日不得解脱。蔡戈尼效应是人走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分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另一端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罗嗦,时常半途而废,总是不把一件事情完全完成后再转移目标,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
生活启示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46168c8232cc0c423dw2.jpg蔡戈尼效应
突然爱上了编织。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编织针,煞是正经地编织,尽管只是重复动作,却搞得茶饭不思一般,如果中途有别的事情打断,只要有机会,就能接上。尽管织完了也并不着急戴。
这是“蔡戈尼效应”在心里捣乱。人们天生有一种做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一日任务不完结,一日不解“心头恨”。对于正常人来说,做事情的时候都需要一定的“蔡戈尼效应”,它是推动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
但是,“蔡戈尼效应”把握不好就容易走极端。
这两个极端都需要在心理上给予微调。
如果你经常走到“蔡戈尼效应”过强的一端,那么很有可能你是一个工作狂。这样的人通常性格也比较偏执、自主、坚定,忙于完成任务的紧张生活一定充满苦趣,太狭窄,太单一,你不妨试着缓和一下过强的“蔡尼戈效应”,周末和朋友约会,下班后看看电视,学习享受人生乐趣。
如果经常走到“蔡戈尼效应”过弱的一端,你一定时常做事半途而废。心理医生对此给予了最简单的建议:“如果你精力集中的时间限度是10分钟,那么,你的脑筋一开始散漫你就要停止工作,然后用3分钟的时间活动筋骨,例如跳几下,去倒一杯水,或是做些静力锻炼的肌肉运动。活动过后,再把另一个10分钟花在工作上。”
案例分析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4616gn4tbbvmnbmbnuvv.jpg蔡戈尼效应
倘若信才写了一半,圆珠笔突然写不显了,你是随手拿起另一支笔继续写下去还是四处找一支颜色相同的笔,在寻找时思路又转到别的方面去了,而丢下没的信不理?或者,你是否被一本间谍小说迷住了,哪怕明天早上有一个重要会议,也要读到凌晨4点仍不释卷?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请试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现在请你再看它一眼,你的心思会倾向于要把这个圆完成。
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戈尼效应是推动我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有些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因为拖拉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么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
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他们的完成驱动力。
一个人做事半途而废,也许只是因为害怕失败。他永远不去把一件作品完成,以避免受到批评;同样,只愿永远当学生而不想毕业的人,也许是因为这样就可不必到社会上去工作;也可能由于他在潜意识中就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于是害怕成功,因此也就下意识地逃避成功。
泰克医生为有这样心理的人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法,他说:“如果你精力集中的时间限度是10分钟,而工作要一小时才能做完,那么,你的脑筋一开始散漫你就要停止工作,然后用三分钟的时间活动筋骨,例如跳几下,去倒一杯水,或是做些静力锻炼的肌肉运动;活动过后,再把另一个10分钟花在工作上。”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46161olqett0esadpetq.jpg蔡戈尼效应
一个从不把工作做完的人,至少能够扩展自己的生活,而且可能生活得丰富多采,但是一个非把每件事都做完不可的人,驱动力过强,可能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太紧张、太狭窄。
只有减弱过强的驱动力,才可以使人一面做事一面享受人生乐趣。在工作方面,不做完不罢休的人可能是个工作狂。如果把这种态度缓和一下,不仅使你能在周末离开办公室,你还有时间去应付因工作狂带来的问题:自我怀疑,感觉自己能力不够或不能应付紧张等等。
某个人在某个星期,基本是最忙的一周。
周一:办完了三个xxxx证,过程细节略去;完成几家xx备案,过程略去;布置上面的任务,过程略去。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4617ajkj0i3jv94nax3l.jpg蔡戈尼效应
周二周三:白天晚上都在准备省厅年报所需的报表。
周四周五:到了南京,发现一个会变成了三个会,各个口上的人都在布置工作,把各个口上的任务高挡低接,总算比较圆满。
开会结束就是马不停蹄的奔波,从车上开始,一周的公事结束,开始私事:1:30上车,2:00在车上让同事帮忙定好蛋糕,4:30下了车从汽车南站直扑宿舍,途中拿一下蛋糕,然后掉头再战江湖,回到汽车南站,拼车回老家。
蔡戈尼效应果然有其作用,忙完这一大堆公事私事之后,的确如释重负。当然,任务每天都在产生,每天都有新任务,每天都在极力完成这些任务。只是蔡戈尼效应产生的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会变成动力,太多了会让人吃不消的。
避免措施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14617hhnfgpjsppojh7md.jpg蔡戈尼效应
非做完不可的人为了避免半途而废,很可能冒把自己封死在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上的危险。兴趣一旦变成狂热,就可能是一个警告信号,表示过分强烈的完成驱动力正在渐渐主宰你的消遣活动。有人会强迫自己织完一件毛衣,结果虽然不喜欢那件毛衣,但却觉得非穿它不可。对于某些事,不应该害怕半途而废。
怎样才能把脱缰之马一般的完成驱动力抑制住呢?
第一,在看事物的时候运用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如果发现一个工作计划不值得做,那么就勇敢地放弃。
第二,编制一个时间表,把必须做的事以及要费的时间都写下来。努力培养出一种较合实际的意识,把期限定在要求办妥的时间以前。如果有笔帐必须在12月1日缴付,那就预订在11月25日付出。
第三,一点一滴地强化意志力,可以先从一件小事来训练自己,比如强迫自己在洗碗槽里留下几只碟子不洗,看一本书的时候,尝试停一下,想想自己是否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是的,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教学启示
强化记忆,是指通过加大刺激强度和提高大脑细胞的兴奋程度来提高记忆牢度。其中首次感知的程度很重要。19世纪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他的《论记忆》一书中写道:“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被烧伤过的儿童就避火,挨过打的狗见了鞭子就逃。”
一般知识和日常事物,如同过眼烟云,而遇险的场景、受辱的情景和自己用心思考写成的文章却终生难忘。其差别在于后者刺激强度大。俗话说:“经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丢丑。”这句话揭示了刺激强度与记忆牢度之间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内容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可在班内分组搞成语顶针对垒赛。比如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说“离心离德”,女生紧接着说“德高望重”,男生再紧接着说“重如泰山”。如此下去,不许重复已经说过的成语,直至有一方被难倒为止。记忆单词和惯用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一次严肃的考试,你很容易答出的题会很快忘记其内容,而很费劲儿才答出的题或者没有答上来的题,会长时期不忘。这在心理学中叫做“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根据这一原理,为提高记忆牢度,在学习上可采取自问自答、相互提问、与人辩论、多做习题、模拟考试等方式来强化记忆。?
根据人体“生物钟”规律,选择高效记忆时间来记忆新知识,也可以收到强化记忆的效果。英国有位学者对人脑进行测验后发现: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2时思考力最敏捷;晚上8时,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刻。?
另有心理学实验证明:当大脑接受不少复杂信息之后再记忆新知识,会影响新知识的记忆,这叫做“前摄抑制”;记忆了新知识之后再接触其他知识,容易对已学新知识的记忆产生干扰,这叫做“倒摄抑制”。前摄仰制和倒摄抑制都会影响记忆效果。由此可见,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记忆新知识,可以强化记忆。?
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没有封闭的圆圈,交给孩子,告诉他这是个圆圈,孩子往往会用笔把没有封闭的口儿给封上。给孩子讲故事说:“唐僧取经骑着一匹白龙驴”,他会马上更正说:“不对,是白龙马”。孩子上述心理,为“亲合心理”。这种心理,不仅孩子有,大人也存在。听评书会上瘾,看戏剧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都是好奇心和“亲合心理”的反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好奇心和“亲合心理”来强化记忆。比如:通过先吊学生的胃口、先抛出疑点等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重要内容的记忆。?
记忆力可以看成是一种力,是矢量,有方向性。当注意力与记忆力相重合、方向一致时,记忆效果最好,否则效果就会不同程度地减弱。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应该注意通过风趣、幽默、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