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陷阱
仪器信息网 · 2009-10-24 22:17 · 37437 次点击
目录
特点
表现
解决方法
特点
1、行为的损失性
创新陷阱直接制约企业的创新行为,弱化企业在市场中竞争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破坏,轻则导致企业经营受损,重则葬送企业前途。
2、影响的渐进性
创新陷阱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不是突发性的,其消极作用是通过累积逐步形成并显现。正是基于此使得企业对创新陷阱存在的危害时常估计不足,导企业由创新陷阱发展为经营陷阱。
3、效果的阶段性
创新陷阱对企业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隐蔽性、显现性和破坏性三个连续阶段,并且每一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4、因素的复杂性
形成创新陷阱的因素是多元的,既具有环境制约的客观因素,又有经营层指导思想的主观因素;既具有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同时也包括可控的内部因素。因此在治理企业创新陷阱上必须采用综合的策略和手段。
表现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058qgq0nhqkyryghrhy.jpg陈雨露探讨创新陷阱
一、“技术至上”陷阱
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强调技术本身的优势无可厚非,但对技术优势的过分关注会使企业忽略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对技术转化的有效管理,从而陷入“技术至上”陷阱。陷入“技术至上”陷阱的企业往往将技术优势视为自主创新成功的唯一影响因素,认为先进的技术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客户和丰厚的利润回报,于是埋头于技术研发,忽视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技术转化过程的市场运作,其结果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这是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常见病,花大量投入研发出来的先进技术或由于缺乏足够的顾客群而不得不束之高阁,或忽视有效的市场运作而闲置无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过分重视技术优势而忽略了技术创新前的市场调查研究和技术创新后的技术转化运作管理。
众所周知的“铱星”计划失败是一个典型例子。从技术创新角度看,铱星计划无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次重大技术创新,甚至是一次革命,铱星计划从现代电信系统设计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成功。它在总体技术上采用了大量以往的卫星通信系统所未曾采用过的新技术,相对传统的基于地球静止轨道的全球移动卫星系统而言,铱星移动通信系统取得了非常强的竞争优势。但技术本身的优势却最终没有带来企业的成功。铱星计划的失败不是技术的失败,而是“技术至上”的失败。事实上,协同匹配的不合理、市场推出的时机不佳、对市场错误估计等,这一切都可能导致技术创新的失败。对企业来讲,不应将技术创新仅视为一种技术活动,而更应将其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创新过程中必须重视市场机会与技术机会的有效结合,因为任何技术创新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规避“技术至上”陷阱必须建立面向市场的自主创新体系,并强化对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运作管理。市场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其成败要靠市场检验。技术创新必须实现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谁能准确地把握这一结合,谁就会在创新中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这要求企业深入分析和把握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研究开发方向,并把市场、科研、生产、营销各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按照系统工程方法组织技术创新工作,遵循市场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开展创新工作,并强化对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管理,这样的创新路径才能造就成功的创新活动。如“华为”的研发战略是市场驱动型,虽然“华为”公司仍要瞄准世界顶尖技术,依然要建立一流的研发团队,但坚持不研发“卖不掉的世界顶尖水平技术”,坚持“培养工程商人而不是培养科学家”。“华为”人认为,“技术是用来卖钱的,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与此同时,“华为”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也探索出了一套完善的机制。鼓励创新,但不搞盲目创新;重视技术,但不惟技术论;要求成果,但更强调对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这种面向市场的自主创新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已成为“华为”自主创新的成功路径。
二、“核心技术刚性”陷阱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0593bvpjik3i017us0j.jpg创新陷阱漫画
美国学者巴顿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研究核心能力,基于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间断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核心能力刚性问题。技术间断是指当一种技术接近其技术极限时,市场上出现另一种或另外几种更具有潜力的新技术。与此同时,旧技术渐趋成熟,接近其极限,创新潜力不大,而新技术基于新的技术原理,有更高的极限和更大的潜力。在技术间断发生时,企业越是利用自己原有的技术专长,越是持续创新,在原有技术轨道上就走得越远。这样,企业越会延滞进入新的技术轨道,也越来越遭受旧技术极限的扼制,如企业不能转移技术轨道,一旦新的技术轨道成为行业的主导时,企业就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技术间断往往导致企业核心能力形成刚性,核心能力愈强,则原有核心能力对企业的束缚就愈大。如企业陷入核心能力刚性陷阱,当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刚性将导致企业的发展趋于停滞甚至失败。如2000年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局(FDA)对含有PPA的药物禁止销售的通告,对在中国市场的几十种含有PPA的药物发出禁止销售的通知。这一禁令使生产康泰克的中美史克天津史克公司不知所措。由于中美史克没有不含PPA的药物专利,陷入了技术间断,公司在市场反应上明显滞后。其实早在1997年,美国FDA哈佛某药物研究所对PPA所致的副反应进行跟踪研究,但中美史克对此无动于衷,仍坚持含PPA康泰克的技术轨迹而忽视了对无PPA的康泰克替代品的开发,缺少产品创新,出现了技术的断层
三、“创新缝隙”陷阱
在技术创新的特定领域,如果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专利不给其他企业留有继续创新的余地,则企业的技术优势就会因为独有专利的存在而享受长期竞争优势。相反,如果存在“创新缝隙”,则其他企业就会通过“另辟蹊径”实现技术创新,从而获得某种程度的竞争优势,甚至会超越原有的创新企业。“创新缝隙”的危害在于虽然企业实现了技术创新,但这种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由,于存在继续创新的可能,其他企业可通过新的创新路径实现相同的创新效果。这种“缝隙”的存在使企业无法构筑特有的核心能力,从而也就无法构筑独特的竞争优势。
企业在自主创新时忽视“创新缝隙”的存在,就很可能使自己的自主创新成为他人创新的“引路人”,为他人提供了创新思路和理念,却无法防止他人另辟蹊径的类似创新。在打火机的安全锁问题上,欧美国家就为中国打火机企业上了很好的一课。2006年2月9日,欧盟的《打火机安全标准法案》(CR法案)的新决议草案最终以投票方式得以通过。CR法案要求所有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打火机都必须配备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以防止因儿童意外使用打火机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同时,在产品的适用范围上,CR法案将打火石点火的打火机排除在外,要求所有采用电子点火的打火机全面配置安全锁。这些规定对中国打火机企业将产生很大影响,温州每年生产5亿多只打火机,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0%,并且全球90%的电子点火式打火机都由中国生产。而CR法案要求的安全锁的知识产权,大多掌握在欧、美、日等国的生产商手中,企业如需采用必须缴纳相应的专利费。虽然中方安全锁的自主研发工作早已启动,但由于欧美企业为此申请了大量专利,中国企业至今没有找到“创新缝隙”,难以突破专利壁垒,只能购买专利技术,支付巨额的专利费,这样生产成本则会大大提高。
对中国企业而言,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如存在“创新缝隙”,则拥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跨国公司就会通过“创新缝隙”实现成功创新。那么,自主创新非但没有通过构筑专利屏障成为核心竞争力,反而成为跨国公司的技术开拓与创新发展的“前哨”,使中国企业陷入自己构筑的“陷阱”之中。因此,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必须尽可能消除“创新缝隙”。借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经验,中国企业应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学会挥动自己的“知识产权大棒”,防止自主知识产权被国外企业侵犯;另一方面,自主创新应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单一创新向系列创新转变,从一次创新向持续创新转变,自主创新成功后还要采用发散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系列创新,并及时申请专利,构筑专利“屏障”,尽可能不给其他企业可乘之机。
四、“完全自主”陷阱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059lexrlhdzahddgqgg.jpg创新发展新要求
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共识”,即加强自主创新就是中国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成功创新。核弹爆炸、“神六”飞天,这些完全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似乎有充足的理由向世人证明中国人可.超越外国人,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却是一个危险的征兆。诚然,中国人在很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但如果盲目自信将完全自主的思想带人所有领域就很可能会陷入“完全自主”“陷阱”。不可否认,在一些特定领域,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创新完全可取得成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毕竟在许多领域的技术是落后的,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因此,必须反对闭门造车、关起门来进行自主创新,对大多数领域来说,关起门来创新到头来只能是依然落后。在许多科学技术已趋于成熟的今天,完全依靠自我一切从头来并非明智之举。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域和模式的选择都必须慎重,并非任何领域都应强调绝对的自主创新,也并非任何领域都要求完全自主创新。除一部分需要完全自主创新和可完全自主创新的领域外,对大多数领域来说,首先应善于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相结合,引进的根本目的提高自主研发的起点。大连的“大冷集团”最初并不掌握工业制冷技术,但在引进日本“三洋”的制冷技术后,通过消化、吸收、改进、提高,某些方面竟超过了“三洋”,“三洋”反过来又来购买“大冷”的技术。如果完全依靠自我,“大冷”绝不可能有今天的超越。其次,要善于整合全球资源,将全球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在这种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必然能够带给企业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企业对国内外竞争对手的超越。“奇瑞”自主创新的成功就得益于善于整合全球优势资源,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奇瑞”早期产品上,不难发现清晰的借鉴痕迹。不同的是,“奇瑞”公司摸索出了“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的自主开发模式。通过整合和利用世界资源,“奇瑞”轿车的研发仅用几年时间就跨越了模仿创新阶段,2002年进入了正向研发阶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技术和人才资源,既冲破了少数跨国公司对中国自主品牌的技术封锁,又大大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再次,要善于打造创新“合力”。面对跨国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相对弱小的中国企业单凭一己之力往往难于与之抗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往往也只能成为一种梦想。在这种情况下,与国内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打造创新“合力”,实现共同跨越就应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选择。只有倾力打造创新“合力”,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普遍提高,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企业的整体跨越和共同跨越。
五、“创新制胜”陷阱
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企业增强竞争优势,这种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可“大跃进式”的自主创新热情很容易使企业忘却和完全抛弃多年来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味的讲创新拼标准而不谈比较优势,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另一个“陷阱”。毕竟在标准战中,中国企业大多以失败告终。如,最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拒绝将中国的局域无线网标准WAPI定为国际标准,而是批准将IEEE的802.11i作为更安全无线协议的基础,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事实上,将自主创新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并非完全抛弃对比较优势的利用。从引进技术为主到自主创新为主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企业还应关注和善用比较优势。
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按照国际分工应当从事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价值活动,这是现实。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永远只能在价值链的低端从事经营活动,但却意味着在及未来一段时间,这是无奈选择。如何善用比较优势,是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制胜和技术制胜的关键,对这一点中国企业必须有清醒认识。
基于比较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规避“创新制胜”陷阱的核心,具体说,有以下几种策略:一是采用逆向路径,即创新路径的起点从有比较优势的低端开始,从生产技术开始,逐渐提升,最后逼近核心技术,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成功。二是运用市场规模的优势,真正实现以市场换技术。很多人批评“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理由是没有实现市场换技术的预期结果,市场丢了,技术没有得到。但如果有一些包括国家意志、国家政策和一系列的措施实现来确保以市场换技术的真正实现,则仍不失为一个可行的策略。三是利用贴近市场的优势,采取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的方式。正视市场需求,进行市场创新,然后根据市场创新的要求进行技术创新。小灵通、无线智能网等领域本土企业之所以取得优势,就在于把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在比较优势发生量变过程中适时加大进入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力度,最终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的嬗变。
解决方法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100k009uuugjfr9gjkp.jpg“创新”的陷阱-医药经济报
创新陷阱虽种类不同、表现各异,但其结果都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忧患。因此,打破陷阱制约,追求发展永续是企业生存之本。
1、树立创新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突破创新陷阱的根本
创新是企业利润不竭的源泉,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突破创新陷阱的关键是树立创新战略思想。创新战略思想要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树立“创新立企”的观念,塑造自主创新型企业;二是推进全面创新管理,实现企业全员创新、全过程创新、全时创新;三是建立“创新首长负责制”与“创新问咎制”制度,形成良好的创新管理体系;四是建立创新的空间和环境,培育创新的氛围,如企业设置创新奖;通过财政扶持,帮助创新人员把创意演化为创新结果等。
2、准确的市场调研与财务支撑是创新发展的必备
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实现有效创新的前提,有力的财务支撑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保障。为此企业必须做好如下工作:一是企业首先要明确创新的突破点,这个点一般应选择企业的核心产业和主导产业,这样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兴趣,从而获得创新投入;二是进行创新的市场机会分析,确保创新的商业化运行具有市场可靠的基础;三是要明确创新对企业发展力的贡献,对企业贡献率高的创新活动,企业应聚现有运营能力,予以确保和推进;四是建立明确的创新风险基金和财务预算制度,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创新资金的落实。
3、明确创新界限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
为了保证企业创新活动都是建立在创新主题上的行为,企业必须明确创新的界限。而明确创新界限的有效途径就是首先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并使企业所有的创新活动都要围绕核心价值进行。一是将企业创新与实现业务单元的战略结合在一起,使这种自我强制实行的限制条件成为创新之母;二是保证创新与核心业务主题的高度相关性。
4、改革领导作风,培育创新型领导层
领导者在企业创新活动中是企业创新的“力量居舰”。改革领导层作风,培育创新型领导层是创新企业发展的关键。领导层的转变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与领导工作有关的主流思想,实现遵从型责任机制向支持成果型责任机制的转变;二是培养企业家精神,领导层应尽最大努力创造成功的条件,同时,领导层成员还要具有博大胸怀和宽容大度的气概,允许创新活动的失败、敢于承担责任与风险等;三是善于充分沟通,能有效的建立与员工平等的对话关系。
5、树立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规范企业创新行为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1000vrcng9aqqlrrrna.jpg创新陷阱
核心价值观是贯穿于创新型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实现自发、持续创新的必备条件。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诚实、信任、严谨、信念和勇气五个方面。具体而言,信任是实现企业创新的前提,它可以使企业有效实现与市场联盟、减少企业内部与外部合作的障碍,推进企业的民主化管理以及实现持续学习;诚实是实现企业创新的保障,企业的诚实有助于企业富有创意的开拓市场,明确企业有效的使命,实现企业的平衡与协调;严谨是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条件,严谨有助于企业建立服从于使命的机制,实现绩效责任管理,减少企业发展的风险性;信念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它赋予企业宽容能力、忍受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它为创新型企业保持生机注入了特别元素;勇气是创新行为的核心价值观念,勇气使企业敢于开拓,为企业的创新行为提供了坚韧不拔的毅力。
6、建立学习型企业,为企业的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建立学习型企业是21世纪企业和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它能使企业在创新、竞争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有着更强壮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它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和创造精神,不断实现质的飞跃。建立学习型企业,企业应从以下角度入手:第一,建立学习型企业的核心是培养和建立学习力,尤其是成长性学习力。学习力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学习力就没有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发展。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它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的总称;第二,建立和完善多元学习渠道,掌握各种学习机会;第三,建立开放性的信息共享增值学习体系;第四,建立全面品质的终身学习体系,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7、构建企业创新体制,鼓励企业创新行为的不断深化
企业结构的差异对企业效率的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企业结构已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向五边形转变,这种臃肿的企业结构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行为的发展。为此,建立企业创新型体制是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措施。企业结构的建立,必须保证企业结构层次最小化。为此,企业可以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建立扁平化企业结构,并且利用现代技术,如建立网络平台或设置电子邮件,强化各层次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沟通;二是建立项目或运行自我管理小组,减少科层企业层次;三是在正常企业结构之外单设“创意绿色通道”,从而使创意能有效地上下沟通。创新型企业在进行上述改革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通过权力下放建立民主化企业,让最基层的人员也能参与到更多的决策过程中来,为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创新陷阱是企业经营陷阱的重要表现形式,企业只有遵循“全面改革,系统建设,稳步推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才能取得创新发展与成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