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
仪器信息网 · 2009-10-26 11:07 · 9366 次点击
目录
起源
涵义
特点
基本职能
任务
方法
对象
准则
起源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807imyoyxw8owo77boe.jpg古代账簿
会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籍记载,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方法。在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以后各朝代都设有官吏管理钱粮、赋税和财物的收支。宋代官厅中,办理钱粮报销或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通过“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这是中国会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就。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807iortcug8heb2ttpc.jpg古时账簿
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脉”,它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中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进行核算,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并编制“进缴表”(即利润表)和“存该表”(即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在两表上计算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核对全部账目的正误。之后,又产生了“四脚账”(也称“天地合账”),这种方法是:对每一笔账项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四柱清册”、“龙门账”和“四脚账”显示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传统中式簿民的特色。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807mr01vrbwvz51vtb1.gif现代账簿
人类会计方法的演进,经历了由单式簿记向复式簿记转化的过程,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起源于意大利的复式记账原理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1497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复式簿记的专著《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对借贷复式记账作了系统的介绍。它的出版发行,有力地推动了西式复式簿记的传播与发展,为西方会计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808yxs00zi950yjy07f.jpg会计电算化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使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使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
涵义
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会计既是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它本身又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因此,任凭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8084ijzf7p9zc067evb.jpg会计书箱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和创新。会计的涵义可以表示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说明会计的本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是会计的主要特点。
特点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808urmcetme1lhemejd.jpg货币
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会计的涵义,证明了会计具有以下三下特点:
(1)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
会计为了从数量上来核算和监督各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需要运用实物量度(千克、吨、米、台、件等)、劳动量度(劳动日、工时等)和货币量度(元、角、分等)三种计量尺度,但应以货币量度为主。只有借助于统一的货币量度,才能取得经营管理上所必需的连续、系统而综合的会计资料。因此,在会计上,对于各种经济事务即使已按实物量度或劳动量度进行计算和记录,最后仍需要近货币量度综合加以核算。
(2)会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会计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核算和监督,是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地连续记录,并且对现在或将来可能影响企业收益的、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面、准确地记录下来。会计日常记录的内容,应当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度或会计惯例以及管理的要求,定期进行归类整理,以揭示经济业务所固有的内部联系,以便随时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各种资料。
(3)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会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的专门核算方法,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会面地记录和计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
基本职能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8082akidg67n8gs2x8s.jpg会计书籍
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分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1)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从会计工作的现状看,会计核算的职能主要是从数量方面综合反映企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经济活动,即事后核算,它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记账、算账、报账是会计执行事后核算职能的主要形式,它把个别的、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记录、分录、计算、汇总,转化为一系列经济信息,使其正确地、综合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为经营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法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2.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3.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式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真实可靠的依据;而监督则是核算的继续。只有进行会计监督,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3)两职能之间的关系: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会计核算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信息,会计监督就没有依据;同时,如果只不会计核算而没有会计监督,会计就不能发挥在经刘管理活动中的应有的作用。
任务
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会计的具体任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地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
2.监督经济活动,贯穿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制度,维护财经纪律。
3.考核财务状况,加强经济核算,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4.预测经济前景,参与决策、控制和分析。
方法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812zes70e03ae07abmm.jpg会计相关书籍
会计的方法是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的方式,是会计管理的手段。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为了科学地组织会计核算,实行日常的会计监督,必须全面、互相联系地应用这些专门方法。对于日常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要填制和审核凭证;按照规定的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法记入有关账簿;对于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进行成本计算;一定时期终了,通过财产清查,在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账务会计报告。
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工监督的内容,即:凡是特定对象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从会计对象的概念可以得知,会计对象的内容就是特定对象中发生的、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而以货币表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815je7ibaq2nxiayvoe.jpg资金
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因而可以把会计对象的内容概括地描述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三部分。
准则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81525ljecee3pxc3lpn.jpg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1)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是概括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是说明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依据、主要规则和一般程序。企业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方法等都必须符合基本准则的要求。基本会计准则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主要依据和指导原则。具体准则涉及到会计核算的具体业务,它必须体现基本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各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性、严密性及科学性。
中国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属于营利组织的基本准则。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总则
总则部分说明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性质、制定的依据、适用范围、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以及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等等。总则中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把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筛选出12条,定名为“一般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工作遵照执行。这些原则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中国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原则”不仅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报告公允性的一个参照标准。
3.要素
会计要素的相关准则规定了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要素的定义已在2000年的新《会计办公条例》中进行了修正。
4.会计报表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报表除满足企业主管机关和财政、税务机关等国家政府部门的需要外,还应该满足企业各方面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上投资者的需要,要能够向他们提供反映经营状况、产权关系、偿债能力和利益分配的各种会计信息。针对上述要求,会计准则对中国范围内的企业会计报表作了统一规定,规定企业必须编制和对外报送三种主要会计报表。在1998年规定用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后,这三张报表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样的会计报表体系不仅大大改变了传统会计报表体系种类过多、主次难分的缺点,突出了主要报表的地位,而且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也是一致的,有利于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信息。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08176649ttcpcbcc2c42.jpg企业会计制度
(2)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是按照基本准则的内容要求,针对各种经济业务作出的具体规定。
它的特点是操作性强,可以根据其直接组织该项业务的核算。例如;固定资产会计、投资会计、借款会计的准则等等。
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的具体准则可以考虑包括通用业务准则(主要是基本准则的具体化)、特殊业务准则(如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和破产清算会计准则)、特殊行业会计准则和特殊经营方式会计准则。目前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正在积极创建中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迄今为止,已颁布了关联方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等等具体准则。财政部计划制定30个具体会计准则。
鉴于目前中国会计法规正处于大变更时期,为了贯彻先立后破的原则,保证新旧办法的有序交替,使实际工作做到时时有法可依,避免出现"法规真空",财政部在颁布基本会计准则和积极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同时,作为过渡时期的措施,在1992年制定和公布了各大行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这是一项分行业会计制度向具体会计准则逐步靠拢的过渡性措施。经过8年的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又将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在2001年月1日合并成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