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CEO

  塞外游侠 ·  2009-10-27 10:13  ·  46868 次点击
目录
概况
应聘者众
质疑问题
概况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1151cu09cuwr4zujujwq.jpgCEO
2010年5月19日开始,温州市25家民营企业由市委组织部搭台,集体面向全国招选“红色CEO”——企业党组织书记。这25家企业的年产值大多过亿元,开出的年薪最高达20万元。在此前调研中,不少民营企业都表示在人事组织、员工活动方面缺乏完善的体系,希望能找到优秀的党组织书记,充当“好管家”。
在相关招选信息上发现,25家企业分布在温州各县(市、区),涉及电器、阀门、食品、织染等多个行业,开出的意向薪酬从5万元/年到20万元/年不等,大多数在10万-20万元。这些招聘企业都是“发展较稳定、党建基础好”的成长型企业,年产值基本超过亿元,规模最大的华迪钢业集团有限公司去年产值6.4亿元。
据悉,温州此次招选的专家面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主要考察应聘者党务工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以及个性特征、职位适应度等。具体的招选人员确定、录用,则仍由企业和应聘人员双向选择。
应聘者众
温州市面向全国公开招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人选工作,通过现场报名和网上报名,最终统计显示,合格的报名者总计1205人,覆盖了全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0至60岁人员占据了一半以上,大多数人现供职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近半人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在2010年初的温州公务员招考中,平均报考比例约37:1,而此次红色CEO的平均招选比例约为48:1。为体现公开公平、好中选优的要求,按照招选程序的规定,招选工作办公室成立评审组和监督组,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与初步筛选。评审组由招选企业代表、党建工作专家、人力资源研究专家等组成,监督组由媒体代表人士、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评审组和监督组综合比较分析报名者的职位匹配程度、工作经历经验、年龄、学历等因素,每个职位原则按照10:1的比例进行初步筛选,确定242人入围面试。
火爆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素以敢想敢干著称,无不领潮流之先。海选“红色CEO”,温州人这次又大胆吃“螃蟹”。顷刻就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诸多媒体对此赞许有加,有评论者还称之为“一次有益的民主创新实验”……来自全国的上千名应聘者纷至沓来,这其中还有处级、厅级官员,超过了公务员报考比的比率令人瞠目。无需掩饰,当下公务员成为“挤破头”的就业热门,其所享有的优厚福利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此次“红色CEO”的海选,最高20万元的年薪,在富裕的浙江也算得上是一份不低的收入。
质疑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企业高薪聘请专业人才,原本是一件稀松平常事。而高薪聘请“红色CEO”,显然无法让人等闲视之。若今天民企可以掏钱“聘”个党支书,则明天党的总支书、党委书记、党组书记等皆可由某个单位或组织拿钱“聘请”即可。令人疑惑的远不止这些,消息称此次招聘是由温州市委组织部统一代招,整个过程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旁监督。且不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平常到底该监督企业的招聘呢?还是该监督政府的权力运行?单就组织部门大张旗鼓的这种做法,有关负责人甚至还宣称:“被称为‘红色CEO’也不为过,民企党组织的书记就是企业‘大管家’”,如此种种,不免使人疑窦重生。
疑惑之一,温州民企高薪所聘的,究竟是党组织书记还是仅仅为书记候选人?如果是书记,则明显违背党章中党的基层组织必须选举产生的有关规定。如果仅仅是候选人,即便他过五关斩六将后被企业选中,那么根据党章,还是要经过党员选举,并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后才能任职。现在整个程序倒流水作业,由市委组织部代招人选,企业试用后,再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如此,则所谓的惟一候选人、补办选举程序等等,无非幌子而已。
疑惑之二,假定一切顺利,候选人最终当选了企业的党组织负责人,他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那么,他就会得到企业主的肯定和员工的拥戴。反之,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第三十二条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果他在工作中和企业主的理念相左,或对企业经营中的错误甚至偷税漏税等违法现象,予以揭露或举报,他还能拿到企业的高薪吗?他到底是听市委组织部的还是听企业主的?如果仅仅是“大管家”的角色定位,难怪网民会愤怒:革命几十年,共产党员现在倒变成为民企老板的“红色管家”了。岂不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疑惑之三,党务工作的优劣,可不可以以金钱的多寡来具体衡量?换句话说,要拿如此丰厚的年薪,具体的考核指标是啥?如果是招聘兼职的党务工作者,薪水倒可以依据其对企业的经济贡献大小来定夺,如果是招聘专职的党务工作者呢?一个原本“务虚”的岗位,如何划定实在的绩效指标?
处理政府关系、劳资关系的能力,是此次温州民企对应聘者考核的最终重心。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喜欢从政府里挖人”。一语道破天机!强调政府背景、政府资源,无非是想为退下来的领导或者仕途不顺的官员“发挥余热”,这一做法一旦推广开去,难说不会成为钱权交易的另外一个通道。
毋庸质疑,从全国范围来看,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在诸如富士康员工跳楼等劳资矛盾日益尖锐、温州民资“炒”风日盛饱受争议的当下,温州民企高调、高薪招聘“红色CEO”,其宣传意义和象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