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仪器信息网 ·  2010-01-08 09:59  ·  9432 次点击
目录
生产关键
理论关系
本质来源
理论比较
生产关键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258cgkcitcfg9tgaugf.jpg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而劳动力价值又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只有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使劳动力价值下降,才能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在工人生活资料的价值中,还包括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类生产资料价值的变动也会影响劳动力价值和必要劳动时间。
可见,只有社会上一切与生活资料有关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用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才有可能缩短,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才有可能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理论关系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259iwojs4tcvstieetp.jpg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
这两种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这两种方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1)两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初期,生产技术水平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日益成为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本质来源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259mqjk22bjz22uq1zb.jpg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①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同时,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又凝结在新产品上,形成新的价值。
两者之和构成商品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不会发生增殖。要使价值增殖,只有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使工人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这个超过部分,就是剩余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这样,工人的整个劳动时间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里进行的劳动叫做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即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里进行的劳动叫做剩余劳动。
②剩余价值的本质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①绝对剩余价值的含义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②工作日长度的决定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涉及到一个工作日的长度的问题。工作日的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可以伸缩,其最低界限是必要劳动时间,最高界限受生理界限和社会的道德界限制约。这两个界限有很大伸缩性,使工作日的长度成为一个可变量。工作日的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阶级力量的对比。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300osx8iojxmo0ji8xi.jpg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①相对剩余价值的含义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则必须降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为此,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以及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四、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①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③二者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五、超额剩余价值
①超额剩余价值的含义、条件和来源: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个别企业首先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之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这样,生产它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就能够比其他企业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本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工人的生产力高,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比一般企业的工人要多。
②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其直接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但是首先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因为当其他企业相继都采用新技术后,原来先进的生产条件就成为一般的生产条件,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之间的差额消失,从而他所得的超额剩余价值也随之消失。但这时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所有的资本家都普遍地由此得到相对剩余价值。可见,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所有企业都这样做的结果,使资本家普遍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这就是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理论比较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300le8cczllj38j31b8.jpg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以这种方法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例如:原来工作日的长度是1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则是100%。如果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把工作日延长2小时,达到14小时,剩余劳动就增加2小时,变为8小时,剩余价值率=8时/6时×100%=133%。
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含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制约
资本家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中,总是力图延长工作日。工作日虽是一个可变量,但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变动。工作日不能缩短到与必要劳动时间相等的程度,因为这样就不能生产出剩余价值。但工作日也不能无限延长,它受到两个界限的制约:
1、生理的界限
劳动者在一天24小时内,必须有一部分时间用于吃饭、休息,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
2、社会道德界限
劳动者在一天内要有阅读、照顾子女、社会活动的时间。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决定。由于生理界限和道德界限都有很大的伸缩性,所以工作日的长度也有很大的伸缩性。在资本家力图延长工作日的过程中,工人为缩短工作日而斗争。工作日的长度最后取决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个阶级力量的对比。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