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预期经济学
仪器信息网 · 2010-01-08 10:33 · 46663 次点击
目录
基本介绍
基本观点
经济理论
价值取向
分析特点
主要影响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基本介绍
理性预期经济学(RationalExpectationSchool)主张理性预期假说,其在经济学流派中被认为是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第二代,即,以动态分析及理性预期假说为主要特征而与第一代分流,被称为新古典派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407tr1ui83tu4hvh0hv.jpg理性预期经济学
理性预期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它是从货币主义学派中分化出来的。
穆斯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他假定:人们在进行预测时,总是以自己尽可能收集到的信息作为依据。这一假定被一些青年学者接受并传播其理论。穆斯的理性预期假说理论在当时曾被用于金融市场动态行为的分析,但从未被作为宏观经济动态分析的前提,所以对一般经济思想并未产生广泛影响。直至70年代,经济学家卢卡斯发表了《预期与货币中性》一文,首先将穆斯的理性期假说同货币主义模型结合起来分析。之后,卢卡斯又和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家萨金特(Sargent)、华莱士(Wallace)等人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对理性预期假说作了进一步阐发,同时把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模型,并且用于理性预期整个理论体系的分析,以卢卡斯为首的理性预期经济学最终形成。
理性预期是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的,所谓适应性预期就是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去预测未来,反复检验和修订,采取错了再试的方式,使预期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而理性预期与这种适应性预期根本不同,它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这种预期之所以称为”理性的”,因为它是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对这种知识加以最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一种预期。正因为如此,这种预期能与有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期相一致。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F·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罗伯特·丁·巴罗和尼尔·华莱士等。
基本观点
理性预期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市场会发生一些偶然情况,成为干扰因素,但可以事先计算它的概率分布,因此可以选出最小风险的方案,以预防不利后果的侵害。例如在确定房租,债券利息,议定工资,规定供给价格时,都可把未来价格波动估计进去,订的高一些,以防止因通货膨胀而降低实际收入。因此合理预期起了加速通货膨胀的作用。同时,由于政府对经济信息的反应不如公众那样灵活及时,所以政府的决策不可能像个人决策那样灵活,因此政府的任何一项稳定经济的措施,都会被公众的合理与其所抵消,成为无效措施,迫使政府放弃实行。因此,理性预期经济学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要保时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所以,一般认为理性预期经济学是比货币学派更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
穆斯在《理性预期与价格波动理论》一文中,发展了适应性预期理论,首次提出”理性预期”理论。他假定:经济信息是稀缺的,经济体系不会浪费,而是充分利用了信息;预期形成方式主要依赖于描述经济的有关体系构成;公众的预期对经济体系运行不产生实质性影响。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407363p6cwbkh3x3w7j.gif理性预期经济学的观点是:根据过去价格变化,进入市场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
在上述假定前提下,穆斯提出其理论要点:
其一,理性预期是使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预期,是人们有效地利用代价昂贵的信息后形成的,因而它是理性的,其结果与客观的理论预测一致;
其二,理论预期是观察到的过去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它可以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由于它与理性预期结果一致,因而理性预期可以构成经济行为的基础。
其三,理性预期模型中存在随机误差项,表明厂商和经济学家都不能无所不知地掌握一切信息,因而会对其产出行为发生影响;
其四,最主要之点在于,理性预期模型说明,规则的经济政策不会对实际经济行动产生影响。只有当经济体系受到预料之外的冲击时,才会使实际产量偏离其正常轨道。显然,这一结论部分地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穆斯的理性预期模型是理性预期理论的雏型,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70年代后,卢卡斯等人循着这一思路,提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理性预期理论。
理性预期经济学首先从分析方法入手,批判了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方法,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用自己的心里预期方法取代或补充了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方法。理性预期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得分析前提是不现实的,分析方法是有缺陷的: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410tz3ty5qvv5eq4v58.jpg充分就业的假定前提并不存在
第一,充分就业的假定前提并不存在。70年代后,全世界都产生了资源短缺和能源紧张的问题。资源的有限性和供给不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在这种情形下,资源闲置已不复存在,从而供给已经出现结构性变化,即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的供给已无弹性,生产已达到潜在的水平,就业已达到自然就业水平,故总供给已达到最大限度。
第二,量分析方法过于一般化,没有考虑微观因素,凯恩斯主义的总量分析侧重于政府干预对国民经济总体的影响,没有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公众对经济政策的反应。因而,依据这种分析方法制定的经济政策也就不一定正确,并不能发生应有的效力。为此,理性预期经济学认为,要用微观分析补充一般宏观分析的不足,并建立一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第三,用总量分析方法所建立的宏观经济模型没有考虑”个人决策”的作用,理性预期经济学认为,个人决策的作用是与人们对经济形势的预期有关。因此,个人决策对经济活动的变化有决定的影响作用;而个人决策依赖于人们的理性预期,所以,公众的理性预期是影响客观经济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理性预期就是要利用这种公众的理性的心理预期方法,来考虑产量,就业量与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及变动。
理性预期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性的心理预期方法,具体反映在理性预期理论的分析前提中,即理性预期的三个基本”假说”:自然率假说,理性预期假说和货币中性假说。
经济理论
二战以后,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50—6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411icusu6s6sttfhzz4.jpg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凯恩斯国家干预政策的实施,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但进入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陷入“滞胀”局面:一方面,生产过剩,产品积压,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停滞不前;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上涨,而且涨幅较大。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实使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不攻自破,在实践中处于两难境地。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互不相容。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萎缩,从而引发经济危机,需求过度才导致通货膨胀。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扩大财政开支和货币发行,增加社会总需求,这无疑会加剧通货膨胀。若要控制通货膨胀,就要缩减财政开支和货币发行.控制社会总需求,而这又会加深经济危机。,当被许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圭桌的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在实践中无能为力时,西方经济学又一次陷入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旨在以理性预期方法说明凯恩斯宏观经济政策无效性的理性预期经济学应运兴起,盛极一时。
在西方经济学中,预斯是指经济活动者为了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与经济决策有关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如商品生产在进行生产决策时,要对未来的商品生产价格和市场需求进行预测,然后才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在西方经济学中,对预期的关注由来已久,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一文中以就业水平的分析,对货币需求、投资水平与经济周期的考察都是基于预期范畴进行的。但他实际上并未明确回答预期如何形成及预期如何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等问题。凯恩斯关于预期的论述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从根本上讲,凯恩斯的预期观是“非理性”的预期观。此后经济学家约翰·穆斯(Jhon·MMth)、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等分别对预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最终形成了以卢卡斯为首的理性预期经济学。在许多宏观经济学派中,理性预期经济学以其鲜明的有别于凯恩斯正统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而引人注目。下面来考察预期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发展变化过程。
1.静态预期。
静态预期是在蛛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蛛网理论是本世纪30年代问世的一种关于动态均衡分析方法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其内容是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的变化。静态预期借用蛛网模建立了静态预期模型。静态预期的数学模型如下:
2.外推型预期。
静态预期虽然简洁明了.但却失之于过分简单。市场价格不会始终不变,商品生产者在遭受多次挫折之后会总结经验教训,修正以前对市场价格的预期。因而,1941年经济学家梅茨勒(L.Metzler)引入了外推型预期,发展了静态预期。他认为.对未来的预期不仅应以经济变量的过去水平为基础,而且还要考虑经济变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3.适应性预期。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菲利普·卡根(Cagen)提出了适应性预期理论。
4.理性预期。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411cnckph8fwchc8ww0.jpg证券交易市场
前述三种预期各有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三种预期没有建立在对经济行为理论深入考虑的基础之上。即使是较先进的适应性预期也只是依据对被预期的变量的过去数值来进行预测,不能充分利用与预期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提供的有用信息。1961年,约翰·穆斯在借鉴以往预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预期假说。理性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为避免损失和谋取最大利益,会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穆斯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先后给出三个假定:
(1)由于信息是稀缺的;经济系统一般不会浪费信息;
(2)预期的形成方式主要取决于描述经济的有关体系结构;
(3)公众的预期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不产生重大影响(除非它以内部信息为基础)。
穆斯认为,有理性的人在形成经济变量的预期时,会充分利用同决定该变量有关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因此经济学家在构建经济模型时应假定预期的形成应以决定预期的可获得的信息为基础。
穆斯的理性预期假说的经济学含义是:
(1)理性预期是经济主体利润或效用最大化的自然结果,是最准确的预期。
(2)经济当事人的主观概率分布等于经济系统的客观概率分布。理性预期并不保证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预期,也不要求每个人的预期都正确无误,但理性预期的误差平均为零。
价值取向
济政策理论的价值取向
理性预期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对传统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批判与否定,没有提出具体、系统的经济政策主张,但透过字里行间,人们不难窥知理性预期经济学经济政策理论的价值取向。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411q78ktjd3nxq78aon.jpg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右)
1.理性预期经济学以追求经济发展的自然水平政策目标.反对人为地刺激产量和就业水平的增加。理性预期理论包含了“无为而治”的政策思想。在理性预期经济学看来、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其运行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自由市场制度能使总产量和总就业水平长期保持在自然水平之上。因而反对政府通过财政扩张和货币扩张来提高产量和增加就业。这与旨在通过扩大财政开支和货币发行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凯恩斯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2.崇尚自由经营,反对政府过多于预经济。理性预期经济学属于当前西方保守主义的新型自由经营论思潮。他们认为,市场机制,自由竞争能够保证资本主义长期协调,稳定地发展,并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各种资源,克服经济危机,建立自然秩序。
3.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理性预期经济学认为,经济当事人都遵循最大化原则,工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理性的经济人都能收集到尽可能充分的信息,并据此作出理性预期,这种预期结果非常准确,可以与职业经济学家运用数学模型解出来的结果相媲美。这样,人们能够迅速认识政策制定者意图,并对政府的政策和价格变动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结果抵销了政策的预期效果,导致政府政策无法发挥预期效应。
理性预期经济学理性预期经济学是在凯恩斯经济学危机中兴起的西方重要经济学流派之一.它以自己独有的理性预期理论反对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凯恩斯经济学,并使西方宏观经济学在理论结构、分析方法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理性预期理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被看成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之一。
在战后大约30年里,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作为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长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或如有的经济学家所指出的,凯恩斯经济学造成了西方国家经济整整一代的繁荣。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412z4q666qxc64q4qm4.jpg货币政策
在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普遍陷入“滞胀”困境之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便失灵了。所谓“滞胀”(或称停滞膨胀)是指经济萧条、大量事业同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经济现象.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分析,西方国家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或社会总需求的问题,重要的是政府实行需求管理.在经济中出现萧条和大量失业的时候,政府应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扩大社会总需求,进而扩大产量,增加就业,最终实现充分就业。而在经济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时候,政府则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缩小社会总需求,进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最终消除通货膨胀.
政府的这种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行为被称作“逆经济行事”。在“滞胀”的局面之下,这种“逆经济风向行事”的方式便行不通了。总之,在“滞胀”现象出项之后,政府的行为处于一种“两难”的处境.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无力解释这种现象,也拿不出有效的使经济走出困境的处方,凯恩斯经济许深深陷入危机之中.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为凯恩斯学派以外的其他的经济学派的兴起提供了契机。既然凯恩斯经济学面对着“滞胀”的局面一筹莫展,那么,经济生活便需寻求新的理论和政策,以解决现实所提出的新的经济问题.
于是,一些原来扮演次要角色的经济学家、经济学流派(如货币主义学派、新制度学派)便纷纷出台亮相。一面批评凯恩斯经济学的缺陷,一面宣扬自己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他们在批评凯恩斯经济学中,对现行的经济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理性预期经济学便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兴起的.60年代初,约翰.穆思在一篇题为《《理性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的杂志文章中,最初提出了“理性预期”(Rationlexpectation)的概念,这可以看作是该学派的缘起.之后,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拉平等人循着理性预期的思路,阐发了诸如工资、就业、失业、货币、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政府行为和经济政策的作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并猛烈批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经济学的兴起,在西方经济学界颇为引人注目,一致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理性预期理论的提出是七八十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领域最重要的突破性成果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结构。
分析特点
理性预期经济学分析方法上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412ywkg2gtg1ayug0yk.jpg对未来的预期对于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预期的形成本身成为经济分析的对象。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们认为,预期的形成本身就是经济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应该确立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就像应用各种经济学原理去分析市场行为那样来分析预期的形成.在这里,预期的形成第一次成为经济分析的对象.凯恩斯也深知对未来的预期对于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指出了企业的投资函数是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发生动荡的主要原因。在他的理论中,企业投资决定于投资者的精神状态,即其对于投资的未来的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的预期。因此,活力、商业信心、投资者集团的群体心理,成了凯恩斯经济分析的核心。虽然如此,但在凯恩斯的模型中,预期的形成却被置于心理学的领域而没有置于经济学领域,因而还不属于严格的经济分析.与凯恩斯不同,理性预期经济学把预期看成是利用最好的经济模型和所有现已掌握的信息所得出的关于某个经济变量的水平或变化率的明确的预测。换言之,预期的观念是一经济模型为基础的合理的经济预测。在这里,其独特之处在于向经济学家们展示了一个在自己的模型中处理预期的新方法。
二、把经济活动当事者基于理性预期所可能采取的对策作为研究的对象。理性预期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消费者和企业使许多信息对其有用,他们不仅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的对象,而且也以自己的理性预期的经济行为积极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他们对宏观政策的反应,决定着这些政策的效果。换言之,宏观政策的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于政策的制定者一方,还在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必须充分了解并在制定政策时予以充分考虑的。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在理性预期世界中,政府的需求管理的政策是无效的。因为这一政策没有顾及到企业和消费者方面的理性预期行为的影响。反过来说,由于没有考虑到企业和消费者的理性预期行为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使得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丧失了效力。这对于那些坚持凯恩斯主义信条习惯上认为“大萧条”不队重演的人们来说,是相当感到震惊的。
三、坚持新古典的信条。理性预期经济学,从经济学范畴上午划分,属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的特征,是他强点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的理性的经济行为。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理性预期理论,实际上是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理性经济人的理性行为的分析的扩展与补充,或者说,它是沿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思路进一步展开其理论分析的。进一步说,在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中,始终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如下三个重要的信条:第一,经济当事人的实际经济决策,例如关于储蓄、消费或投资的决策,只取决于实际的而不是名义的或货币的因素;第二,在经济当事人的的有限信息之下,他们是一贯的和成功的最优先者,即他们连续地处于均衡中;第三,在评价经济环境时,经济当事人不会犯系统的错误,即他们具有理性预期。在经济分析中,强调经济变量的实际因素,对于经济当事人的决策的决定作用,以及强调经济当事人连续的实现均衡,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此外,新古典经济学还假定,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已掌握完全的、充分的信息,因而,他们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随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以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新的均衡。但是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不重视预期的作用,在那里,人们的经济行为是随时根据信息进行调整的。以充分的信息为根据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进行理性预期,从而决定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决策,这是理性预期经济学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新的理论贡献。进一步说,它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定之下所做出的关于人的经济行为的新的理论分析。此外,理性预期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还有一些重要的特点,例如,它强调经济活动的动态分析,每种经济变量都打上时期的烙印,考察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经济活动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并把经济活动的动态分析同理性预期的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具有理性预期的动态经济分析理论。在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理论中,还大量应用数学方法。在这里,几乎动用了一却可能动用的数学工具,因此,使其分析具有数量上的精确性。这也应该是它分析方法上的一大优点。但从另一角度上看,也是一个缺点,因为这样一来便使得一般缺乏严格数学训练的读者望而却步,使之不易为一般大众所了解。
主要影响
理性预期经济学所提出的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微观经济学中,由于引进理想预期的分析,将对传统的帕累托最优先的分析做适当的修改;在宏观经济学中,由于引进理性预期、货币中性、自然率假说,将改变传统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并将否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相互易位的关系,即菲利浦斯曲线。在经济学方法上,将较多的采用经济计量方法,论述随机变量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
一、理性预期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412dkux7l0fklfqskux.jpg局部均衡
在西方经济学界流行的微观经济学,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是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制度和价格与产量决定的分析.
这种理论分析在分析方法上属于静态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理性预期经济学对于传统的微观积极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它提出了理性预期的假说.理性预期假说,反映了在动态的一般均衡条件之下,经济活动当事者为实现其经济行为最优先的基本要求.考虑到理性预期的因素,经济学应当进行一般动态均衡的分析,并且在微观经济学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就产品市场而言,不但要进行静态均衡分析,还要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中,对产品市场均衡的分析,基本上是静态均衡分析.在这时没有时间的概念,仅有在“虚空”中的抽象的经济变量的变动及其打破均衡或形成均衡的状况.就是说,人们没有以理性预期预测价格的变动,并根据这种价格的预期来确定自己的产量的决策.为吸收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应该在微观经济学中,加强动态均衡分析的力度.就产品市场分析而言,要考虑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长期的、动态的应素,引入“前瞻性消费理论”,考虑影响供给者(厂商)行为的长期的、动态的因素,引入“前瞻性投资理论”.就劳动市场分析而言,要考虑影响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的长期的、动态的因素,从长期的、动态的角度绝地功能劳动的均衡.这里当然也要贯彻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的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规则,但这里是从长期的、动态角度对最大化利润规则的体现,这里要考虑工人对工资率变动的预期,也要考虑货币冲击对工人和厂商的经济活动的影响.总之,要考虑理性预期及变动的经济事件对劳动市场的长期的、动态的均衡影响.
二、理性预期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影响颇大。这种影响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化;二是对原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观点的变革。
1.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化。理性预期经济学理论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以微观经济学取代宏观经济学,消除现存的宏观经济学。在他们看来,宏观经济变量、总供给、总需求、总就业量,是由具体的微观的经济变量加总而成的。因此,要了解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规律,首先必须探讨微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规律。另外,再从理性预期假说、货币中性假说、自然率假说发挥作用的情况看,理性预期经济学也必然将从微观的经济分析取代宏观经济分析。就理性预期假说而言,惊醒理性预期的主体是一个一个具体的经济活动的当事者,正是一个一个具体的经济活动的当事者的理性预期,以及其在理性预期基础上所做的经济决策,构成了整个社会最优先的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要探讨整个社会最优先的经济活动,便须首先探讨具体的经济活动当事者的理性预期行为和决策,这就必须进行微观经济分析.再就货币中性假说而言,货币之所以仅仅起到作为交换的媒介和经济计量工具的名义变量作用,也关键在于具体的经济活动当事者按照理性预期进行实际的经济活动.换言之,正是经济活动当事者的理性预期及其活动,使货币紧急起到名义变量的作用,使之具有中性.这也意味着对具体的经济活动当事者的经济活动的微观经济分析。至于自然率假说,它把各种经济变量的自然率水平规定为各种市场实现均衡时所达到的水平。显然,“自然率假说”要求分析各种市场实现均衡的情形.而对各种市场均衡的分析,则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但在理性预期经济学那里,这种微观经济分析是用来说明总量经济行为的。
2.宏观经济学的变革。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理论是与凯恩斯经济学大相径庭的.可以说,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变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否定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理论是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和政策的分析,都是以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的.理性预期经济学关于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则从根本是否定了这种有效需求理论.理性预期经济学一理性预期否定这个有效需求理论.按照理性预期经济学的分析,经济活动当事者的理性预期行为,使其投资决策是较为确定的,而且,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总能使市场出清,即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没有供给超过需求的现象发生。因此,在这里没有有效需求的问题.
虽然,在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理论中,也有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分析,或总供给或总需求的均衡分析,但在这种分析中,与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总供给的分析不同,主要是在微观层次上对经济活动当事者的以理性预期为基础的消费与供给活动的分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是作为经济活动当事者的供求行为的均衡结果而出现的。这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根本不同的;对菲利浦斯曲线的否定。理性预期经济学对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变革的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其对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的否定。理性预期经济学对菲利浦斯曲线的否定的根据,在于经济活动当事者的理性预期和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的存在。经济活动当事者的理性预期,使货币数量的增加,从而价格的提高(通过通货膨胀)不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的变动。正是这些实际经济变量的均衡,决定自然失业率.因此,在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负相关的相互交替的关系。这种对菲利浦斯曲线的否定,是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根本性打击;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否定。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行为的基本特点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理性预期经济学以理性预期理论证明,这种“逆经济风向行事”以稳定经济为目标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完全不灵的。因为,按照理性预期经济学的分析,经济活动当事者的理性预期及其针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所做的对策,将大大抵消政府经济政策的作用,由此得出政策无效的结论。理性预期经济学的“政策无效论”,是对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政策主张的根本否定。
三.理性预期经济学与经济学方法论的更新。
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理论活动也引起了经济学方法论的更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模拟经济模型在说明实际经济中的新作用。模拟的经济模型以其抽象的、虚拟的、非现实的特征,来说明实际的经济现象.而且,按照卢卡斯的观点,一个经济模型越是“现实的”,其可以用于说明实际经济的有用性越少,人们就越不愿意选择这种模型。模型的“非现实性”,是指对大量的实际的经济现象的一种科学抽象,是对实际的经济现象的本质的概括.显然,说明实际经济现象的本质的虚拟的抽象的经济模型,同任何一种具体的实际的经济现象都不同,企图在这种虚拟的抽象的模型中找到完全同某一具体的经济现象完全相同的东西是不可能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任何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抽象的经济模型都是“非现实”的。然而,这种非现实的抽象的经济模型,却是对实际的经济现象的本质的最准确的概括,因而可以用来解释实际的经济现象和实际的经济关系。而且越是“不现实”的,越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实际上,任何一种科学研究都是走的这样一条科学抽象道路,都在贯彻这样一条模型的“非现实性”的原则。这不是理性预期经济学经济学家的新发现.理性预期经济学在这一方面的新贡献,在于他们提出的抽象的经济模型检验某种政策效果的观点。
卢卡斯曾经指出,理论经济学的作用之一是提供充分有说服力的假想的经济体系.这个体系像一个化工厂那样起作用,利用这样的化工厂,使那些在实际经济中以惊人的花费才能实验的政策,能够以低得多的代价得以试验。这种以抽象的模型检验某种政策效果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意.如果把决定某种政策在实际经济中将发挥作用的各种参数和约束条件以一个经济模型显示出来,观察政策在这些参数的作用下和有关的约束条件之下所能得到的结果,也就等同于在实际经济中的检验。这实际上就是自然科学中的那种科学实验的方法。只是在以往的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中尚未应用过这种方法.理性预期经济学的这种以经济模型检验政策效果的方法,应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方法大大革新了经济研究的方法,使其向“使用性”大大跨进了一步。
2.时间系列分析与理性预期分析的结合,使经济分析具有动态的实感。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3412mnf8co8il7wppbm1.jpg理性预期经济学家,重视经济的时间系列分析
理性预期经济学家,尤其是卢卡斯,非常重视经济的时间系列分析.认为,一切经济活动都是通过时间运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产生新的经济事件,不断出现新的经济扰动,人们总要努力对行将产生的经济事件、经济扰动以及各种随机的经济变量做出力求准确的理性预期,以规范自己的经济活动。因此,经济分析,从根本上说来,是时间系列的分析,又是对人们的理性预期行为的分析,或者说,是时间系列的分析和理性预期分析的结合.在理性预期经济学之前,经济学已发展了一种以动态一般均衡为特征的时间系列分析,利息功能预期学派的新贡献在于把理性预期进入时间系列,从而把以时间系列为特征的经济活动与人们的理性预期结合起来,跟完整、更准确地表述了经济活动当事者具有理性的经济说道的特征,使之更加具有动态的实感。这种分析方法,特别在分析具有长期的、动态的特征的经济周期的问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正是依照这个方法对经济周期现象的说明,使经济周期理论更为充分地反映了经济现象的本质。
3.全方位、多角度的经济计量模型,使经济分析在数量上更加精确化.理性预期经济学经济学家,实际上是经济计量学家,他们所设计的各种抽象的、虚拟的或非现实的经济计量模型,都是经过经济计量充分论证的,他们所展开的时间系列分析、理性预期的分析,都充满了经济计量的分析。可以说,理性预期经济学以全方位、多角度的经济计量模型,使经济分析在数量上更加精确化。如果说,战后西方经济学有一种日益数量化的发展趋势,那么,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可以算作是这种数量化发展趋势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在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经济计量分析中,调动了包括微积分、线形代数、概率论、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等几乎一切数学工具。因此,使得分析颇为艰深。理性预期经济学的这种经济计量的分析方法,也对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关词条
目标管理
标杆瞄准
开明管理
宽容管理
危机管理
标杆管理
时间管理
互动管理
企业教练
德尔菲法
智力资本
灵捷竞争
智能资本
虚拟企业
CS经营战略
高智商企业
7S模型
品管圈
零库存
PDCA循环
路径依赖
彼德原理
光环效应
飞轮效应
参考资料
1、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ews/news/node4947/node22581/userobject1ai30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