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蒙特·卡斯特
仪器信息网 · 2010-01-11 09:32 · 36480 次点击
目录
管理思想
个人作品
个人学派
主要著作
管理思想
卡斯特的系统思想认为:
1)组织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依存的众多要素所组成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确保组织中各部分能得到相互的协调和有机的整合,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现代管理者必须把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也即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一个组织的成败,取决于其管理者能否及时察觉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这五个分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2)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管理人员需要保持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以便适应情况的变化,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企业还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内部条件,还取决于企业外部条件,如资源、市场、社会技术水平、法律制度等,它只有在与外部条件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3)如果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运用系统观点,可以使管理人员不致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致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这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48173qcg4fooqz4bezru.jpg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
卡斯特(FremontE.Kast)和罗森茨韦克(JamesE.Rosenzweig)对未来的组织作了如下的预测:?
(1)未来的组织将面临波涛汹涌的变化,它们必须进行不断的改变和调整;?
(2)未来的组织规模将日益庞大和日益复杂,部门的划分将会更细,各部门的专业化程也将更高,将会有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并将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对外开放;
(3)未来组织的层次将会有所减少。由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智能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可代替部分手工劳动和脑力劳动,组织中的沟通及组织与外界的沟通将远比目前来得方便、快速和有效,可减少大量的信息中间周转,因而不但组织的层次将会有所减少,而且中层主管人员数量也将会有一定的减少,组织将逐步地从金字塔结构向蜂腰形的结构转变。?
(4)未来组织中的各类成员的比例将会发生重大的改变,管理人员和业务专家的比例将会大大提高,他们对组织的影响力也必将增强。
个人作品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48178v3y5mm051z10yyy.jpg个人著作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弗里蒙特·卡斯特是西方管理理论中系统管理理论与权变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系统理论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权变理论学派是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权变的意思是权宜应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不存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卡斯特的著作《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是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合著的作品,初版于1970年,受到了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其后不断再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著作中写道:本书的重点在于理解组织、组织特征与职能以及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力量,还涉及这些组织管理者的活动和风格。该书共分8篇24章,并在修订版中将适合于管理的新材料包括进去,全面反映了系统和权变观念的发展,使该著作的可读性更强。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虽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但其分析的问题亦是从长期角度看待企业如何适应环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革新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当系统与权变的字样随处可见的时候,人们再看一看这部权变理论的代表著作,一定会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启示与感受。
个人学派
在管理学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想,并非开始于管理的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在20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此后,管理科学学派也把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某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复杂管理问题的决策。但是,应用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48172c8pdma8af23ffbu.jpg相关书籍
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一种管理理论并形成为一个学派,则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即如何从企业整体的要求出发,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以往的管理理论都只侧重于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它们或者侧重于生产技术过程的管理,或者侧重于人际关系,或者侧重一般的组织结构问题,为了解决组织整体的效率问题,系统理论学派于是产生了。
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系统管理学派盛行。当时,“系统科学”、“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系统方法”等术语充斥于管理文献之中。追根溯源,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同一般系统理论有密切的关系。近代比较完整地提出“系统”概念的是亨德森,后来发展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1948年,诺伯特·威纳创立“控制论”。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又尝试把控制论与信息论结合起来,并于1956年发表题为《一般系统论:一种科学的框架》的文章。1968年,路德维格·贝塔朗菲出版的《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更加全面地阐述了动态开放系统的理论,被公认为一般系统论的经典著作。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以后,西方有些学者把它应用于工商企业的管理,形成系统管理学派。
主要著作
卡斯特主要著作有:1963年,《系统理论与管理》(与理查德·约翰逊、罗森茨韦克合著),这本书借助风靡当时的系统论,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系统管理的观点,成为他创立系统管理理论的奠基之作。
1970年,《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方法》(与罗森茨韦克合著)。由此建立了系统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同时也奠定了他们在系统管理学派中的地位。此后,系统管理理论曾经一度风靡管理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