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模型

  ·  2010-01-15 16:03  ·  9328 次点击
目录
衡量指标
对企业的影响
文化冲突
研究总结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衡量指标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5503qp62uwt5dd6spb56.gif国家文化模型
霍夫斯坦特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工作,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那么,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究竟应该怎样来表示呢?霍夫斯坦特从其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了以下描述各种文化差异的指标:
1、权力距离(powerdistance)
权力距离即在一个组织当中,权力的集中程度和领导的独裁程度,以及一个社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接受组织当中这种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在企业当中可以理解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社会距离。一种文化究竟是大的权力距离还是小的权力距离,必然会从该社会内权力大小不等的成员的价值观中反映出来。因此研究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就可以判定一个社会对权力差距的接受程度。
例如,美国是权力距离相对较小的国家,美国员工倾向于不接受管理特权的观念,下级通常认为上级是“和我一样的人”。所以在美国,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更平等,关系也更融洽,员工也更善于学习、进步和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中国相对而言,是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在这里地位象征非常重要,上级所拥有的特权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这种特权大大地有助于上级对下属权力的实施。这些特点显然不利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创造和员工在企业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因而要在中国的企业当中采纳“构建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为员工在工作当中提供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不断进步”这两项人本主义政策,管理者有必要在实践当中有意识地减小企业内部权力之间的距离,才会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2、不确定性避免(uncertaintyavoidanceindex)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防止的方法很多,例如提供更大的职业稳定性,订立更多的正规条令,不允许出现越轨的思想和行为,追求绝对真实的东西,努力获得专门的知识等等。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当中,人们普遍有一种安全感,倾向于放松的生活态度和鼓励冒险的倾向。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当中,人们则普遍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因而易形成一种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5505gz2th66awmc6l68j.jpg国家文化模型
例如,日本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较高的社会,因而在日本,“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员工广泛参与的管理形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终身雇佣制”也得到了很好的推行。与此相反,美国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同样的人本主义政策在美国企业中则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在日本推行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却几乎没有成效。中国与日本相似,也属于不确定性避免程度较高的社会,因而在中国推行员工参与管理和增加职业稳定性的人本主义政策,应该是适合的并且是有效的。此外,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人们较容易接受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能够接受更多的意见,上级对下属的授权被执行得更为彻底,员工倾向于自主管理和独立的工作。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上级倾向于对下属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清晰的指示。
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versuscollectivism)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其中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人员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保持绝对的忠诚作为回报。美国是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强调个性自由及个人的成就,因而开展员工之间个人竞争,并对个人表现进行奖励,是有效的人本主义激励政策。中国和日本都是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员工对组织有一种感情依赖,应该容易构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
4、男性度与女性度(masculineversusfeminality)
男性度与女性度即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对于男性社会而言,居于统治地位的是男性气概,如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对于金钱的索取,执着而坦然;而女性社会则完全与之相反。有趣的是,一个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评价越高,其男子与女子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也就越大。美国是男性度较强的国家,企业当中重大决策通常由高层做出,员工由于频繁地变换工作,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因而员工通常不会积极地参与管理。中国是一个女性度的社会,注重和谐和道德伦理,崇尚积极入世的精神。正如我们上面的叙述,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的人本主义政策是可行的。
通过对上述文化四维度调查数据的分析,霍夫斯坦特证实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且这种差异性是根植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很难轻易被改变。文化差异是由各国的历史传统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所产生的,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从霍氏的各文化维度指标值中,可得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就是在同为东方文化圈的中国大陆、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也是较明显的。就如中日两国文化都是一种集体主义导向,但两种集体主义却有较大的不同。此外,除了民族、地域文化差异之外,不可否认,还有投资合作伙伴“公司文化”的风格差异。可以说,公司内文化差距越大,产生文化冲突与困惑的可能性与强度就会越来越大。
当然,文化差异的指标不会只有四个。但即使只考虑这四个文化差异指标,且认为每个指标也都只有两种情况,按照排列组合来分析,也可能有68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类型。霍夫斯坦特的研究方法,和企业文化类型的多样性相兼容。
5、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vsshorttermorientation)
第五个维度从对于世界各地的23个国家的学生的研究中得出。这项研究使用的是由中国学者设计的调查问卷,可以说是注重德行而不是真理。长期取向的价值观注重节约与坚定;短期取向的价值观尊重传统,履行社会责任,并爱‘面子’。这一维度的积极与消极的价值取向都可以在孔子的教义中找到,他是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生活于公元前500年;然而这一维度也适用于没有儒家传统的国家。
对企业的影响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5505z7hdx7hmrkshkykk.jpg国家文化模型
1、对领导方式的影响
对企业领导方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以及“接受权力差距的程度”。霍夫斯坦特认为:美国是个人主义最高的国家,因此美国的领导理论以被领导者追求个人利益为基点。然而美国的领导理论并不适用于第三世界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属于集体主义社会,职工关心群体,希望从群体中得到保障,并且愿意以对群体的忠诚为酬报。霍夫斯坦特还认为“接受权力差距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实现职工参与管理的情况。法国和比利时“接受权力差距的程度”很高,因此人民通常没有参与管理的要求,所以企业中很少看到工人参与管理的情况;荷兰、瑞士等国“接受权力差距的程度”处于中间状态,因此企业中存在参与管理,但有一定的限度。
2、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对企业组织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接受权力差距的程度”和“防止不确定性的程度”。这是因为组织的主要功能就是分配权力以及减少或防止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法国接受权力差距的程度大,又迫切要求防止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因此倾向于“金字塔”式的传统层次结构。联邦德国虽然有较强的防止不确定性的心理,但接受权力差距的程度较小,因此注重规则制度。美国、荷兰、瑞士等国,接受权力差距的程度处于中间状态,因此在这类国家中是各种组织形式并存。
3、对激励内容的影响
对企业激励内容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防止不确定性的程度”和“男性化与女性化”。美国和其他盎格鲁民族国家是个人主义程度很高的国家,所以这些国家的激励方法多从个人出发,以个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获得尊严作为激励的主要内容。第三世界国家与日本是集体主义程度较高的国家,激励就要着眼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过分奖励个人往往行不通。美国人倾向于“男性化”,所以适于把承担风险、进取获胜作为激励的内容。日本和法国虽然也倾向于“男性化”但是防止不肯定性的心理较强,因此一种无危险、很安全的工作岗位就成了激励因素。荷兰和北欧各国人民的价值观倾向于“女性化”,防止不确定性的心理又比较强,因此他们不像美国人那样爱好个人竞争,而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激励因素。
文化冲突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5505a044nd0o5znozqro.gif国家文化模型
总体看来,对世界上大多数管理者而言,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真正有效的管理是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而进行管理,国际企业组织的管理更是如此。事实上,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人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此文化渗透于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在一个具体的国际企业组织中,文化冲突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种族优越感、不恰当地运用管理习惯、不同的感性认识、沟通误会、文化态度等等。如果一位国际企业中的经理自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优越,坚持用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观对待与自己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员工,必然会导致管理失败,甚至遭到抵制,这类例子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并不鲜见。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与习俗,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态度和感性认识,还会造成沟通上的误会。
从国际企业管理实践的角度看,文化冲突的形成原因是国际企业经理人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经营所必须避免与很好解决的问题,否则必然发生文化冲突,而且文化冲突又导致文化困惑,文化困惑又加剧文化冲突,二者的交互影响,会出现以下不良结果:
1、极度保守
文化冲突影响了跨国经理与当地员工的和谐关系,经理们也许只能按照呆板的规章制度控制企业的运行,对员工更加疏远;与此同时,员工则对工作变得不思进取,经理的行动计划实施起来也十分艰难,结果双方都不会有所作为。
2、沟通中断
当经理与职工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自下而上的沟通便自然中断,结果经理人员无法了解真情,双方在不同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3、非理性反应
经理人员如不能正确对待文化冲突,就会凭感情用事。这种非理性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员工非理性的报复,结果误会越多,矛盾越深,对立与冲突更趋剧烈。
4、怀恨心理
对于发生的冲突,冲突双方如不耐心地从彼此的文化背景中寻求文化“共识”,而一味的抱怨对方的鲁莽或保守,结果只会造成普遍的怀恨心理。
研究总结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25506sze2dtbqqd0svndd.jpg国家文化模型
企业跨国经营由于处在不同“文化边际域”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对一个渴望实现成功经营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如不有效地管理,还会造成国际企业市场机会的损失和组织结构的低效率。在内部管理上,由于人们之间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目标和行为规范必将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大,增大企业目标整合与实施的难度,提高企业管理运行的成本。在外部经营上,由于语言、习惯、价值等文化差异使得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从而加大市场经营的难度。
霍夫斯坦特根据他的研究得出了结论:过去80年,理论家和企业家忽视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是一大弱点。霍夫斯坦特还指出:许多管理理论产生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所有管理文献几乎都由美国主宰。可是美国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它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对其他国家不完全适用。有些欧洲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不注意这一点,把引进管理与引进技术同样对待,结果造成经济和人力的重大损失。相反,日本的管理虽然也主要来源于美国,但结合日本国情进行了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其观念创始于美国,但是经过改造以后就成了日本的特色,现在美国反而要向日本学习。因此,霍夫斯坦特明确指出:管理者必须具有“文化敏感性”。
相关词条
头脑风暴法
企业家理论
有效管理理论
企业产权理论
人力弹性理论
企业文化五因素论
宽带薪酬
雇主名牌
唐僧团队
古典管理理论
混沌管理
协同理论
系统六西格玛
超产权理论
行为科学
薪酬体系
无形资产管理
企业进化管理
企业DNA模型
决策理论
参考资料
1、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SB200303004.htm
2、http://pic1.netsh.com/bbs/828247/html/tree_24714418.html
3、http://www.potu.com/135402/15585911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