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
仪器信息网 · 2010-02-02 08:18 · 34563 次点击
目录
层次划分
决策原则
层次划分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1317zz2uhaxt42jlosno.gif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
1、最下面一个层级我们称之为法规层级
正如左边的垂线所表示。这一层级对企业社会责任性行为的供给的强制性最强,在这一层级上企业是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的规定行事的。属于服从性的行为。通过强制企业进行某些社会投入,例如控制污水和废气的排放,整个社会的福利得到了增长。同时。企业履行这一层级上法律与规章的要求也保护了股东的利益。由于这一层级强制性与双赢性,法规层级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性行为的供应基础,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都是由这一层级提供的。这一点也正如右边的垂线所表示的。即法规层级的基础性最强。
2、第二个层级称之为标准层级
其中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则属于依从性行为,是按照社会风俗习惯(可称为社会标准)、行业标准行事的。虽然风俗、习惯和标准不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的供给产生如法律般的硬性要求,而且有时风俗、习惯和标准也是可以改变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依从行事的话,企业就可能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或从市场的竞争中被排挤出去,所以企业一般都会选择依从行事。这样,与法规层级相似,这些依从性的行为既使社会受益,又保护了股东的利益。但是。由于这一层级对企业的强制性有所减弱,使得它的基础性作用就不如法规层级那么重要。
3、最上面一个层级是战略与道义层级
图中用一条波浪线将其分为战略区与道义区两个部分。左边称为战略区,右边称为道义区。从两条垂线上看。这一层级的强制性与基础性都是最弱的。战略区包括的行为是那些管理者基于战略意义上的考虑而采取的行动。在这一区域的行动尽管有些冒险,却是由公司的管理者基于追求利润的战略来进行抉择的。是对消费者、竞争者、雇员、法律等内外部压力所做的积极的反应。从长期意义上讲能够增加股东财富。当其他企业也纷纷仿效这一革新行为时。个别企业在战略区的社会责任性行为就会趋于向下方层级转移,甚至这一实践会成为一项标准。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13187h37c3p81ph1a61h.gif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
右边道义区中包括的行为是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价值判断而实施的行为。这些行为是由管理者的道义责任决定的。较少考虑是否与股东的利益相悖。而且从短期角度看。是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这一半区的企业行为对社会比对企业更为有利。这就对企业的这种行为产生了一种十分重要的阻碍作用。战略区与道义区用一条波浪线分开。说明两者之间的界限是很难划分的。由于这种难区分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管理者鉴于个人声望和社会形象。往往会在行为选择时更加倾向于道德区。从这个角度看,在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中,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更多选择道义目标应是常态。
把法规层级、标准层级、战略与道义层级分开的是两道虚线,虚线的意义是同时代表着可渗透性与可移动性两个性质,这意味着层级之间是可以相互渗透与移动的。可渗透性是指一些原本处于一个层级的行为可以变成另一个层级的行为。可移动性是指这两条线不是固定的,在发展良好的经济中它们更趋于在时间通道中不断上移,新的社会福利成为标准甚至是法律。同样,陷入困境的经济形势也可能使这两条线下降。运行困难的经济所带来的压力会削弱标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削弱支持整个社会责任的法律基础。
最后,在不同的国家责任三角模型中,层级以及层级之间的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国的模型大小与该国整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关,这是因为有限的经济容量难以支撑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在发达的经济中,层级本身是深厚而坚实的,在落后的经济中则是浅薄而脆弱的。
决策原则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1318nl3np6eol50s6zpl.gif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
综上所述,促进与阻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供给的因素最终都是从经济上来考虑的。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供给存在着经济上的约束,而对其需求却没有经济上的约束,使得在数量匕企业社会责任性行为的供给小于需求,这就是造成供需矛盾的—个原因。从供给结构看,在法规层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供给是在法律与规章的强制作用下产生的,通过服从政策制定者的意愿来保护股东的利益,这一层级供给了绝大多数的社会责任行为,我们将其称作合轨行为。在标准层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供给受风俗、习惯及道德标准制约,是处于—种弱强制性下的适应性行为。而在战略与道义层级,管理者们掌握着决策的主动权。虽然,由于战略性与道义性行为难以区别,结果不易确定,但真正形成企业间社会责任战略差异的就在这一层级。
从需求方面看,由于处于法规层级的社会责任行为是—个企业必须完成的,因此,从严格意义说,法规层级不属于社会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标准层级上的供给,由于其供给的有限灵活性,满足需求的效果就相应的有限。在战略与道义层级,由于其上行为发生的灵活性为管理者所掌握,出于资源的稀缺性,一旦发生就会很大的满足人们的需要。显然,能引起社会反响,引起需求满足感的也主要在战略和道义层级。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的三个层级上,供给是从下往上递减的,而需求却是递增的,二者之间相互错位,就是说,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的供需存在着结构性失衡,正是这种结构性矛盾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的重点必须放在战略与道义层级上,这样才能形成企业战略的差异性,获得企业的声望和公共关系收益。因此,企业在箭定社会责任战略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1318g4j4cyjdq7jyuydw.jpg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
1.领先半步原则
由于社会责任行为的供给需要经济资源的投入,而收益在短期内是难以测定的,因而,企业应侧重于在相关竞争性企业的比较中做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决策。领先半步意味着,企业要在战略和道义区中寻找边际点,在这一点上,社会反应相对较大,而其他企业暂时还没发现,或难以进入,成本又相对较低的。如耐克公司的社会责任战略明确要求各地的制造商,必须使其支付的工资和福利高于当地的平均水平的1/3,这样既平息了国际劳工组织对其指责,又提高了企业在当地的声望,获得了优秀的劳工。
2.引领潮流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洞悉社会潮流,了解社会责任的需求指向。潮流代表了社会偏好,今天的社会思潮今后就有可能成为立法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企业是它们自己善行的牺牲品,原来一些属于战略区的行为今天却是必须依法律或习俗、传统和标准行事的。如能及时洞悉社会潮流,采取领先半步的原则,就能掌握先机,为社会所尊重。并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和标准的制定者,如在当今汽车生产领域,开发超环保标准的汽车一直是几家巨头的基本战略,尽管其在太阳能、电池汽车开发上的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依然获得了社会的赞许,并成为提高汽车环保标准的推动者。
3.适应性原则
全球化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性行为的供给带来了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的影响。积极的方面,发达国家的全球化企业能够加入到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去,为其带来工作条件、职业道德、环境保护等方面基于其本国模型的实践。这些行为在发达国家也许是处于法规层级或标准层级的,但从东道国的责任三角模型来看是处于战略和道义层级的。逐渐的,东道国的企业也采纳了这些行为,使得这些行为向标准层级甚至是法规层级转移。这样,通过全球化就使得发展中国家模型中的虚线上移。消极的方面,则有可能使发达国家模型中的虚线下移,国外的竞争压力降低了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但从企业角度看,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决策必须使其决策与当地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过则浪费资源,少则难以获得战略优势。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1319ka9jb7paxp0qn40q.jpg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
4.关联性原则
关联性原则就是要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与总体战略联系,使其成为总体战略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也必须与公司的产品开发,广告和营销等策略精密结合,形成协同效应,提高社会责任战略效率。最后,关联性原则要求企业将其发展融入于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积极提供当地最关心和最需要的社会责任行为,在成为好公民的同时,求得企业发展。
在企业责任行为中,当地政府行为起着重要作用。政府不能为了吸引外资而降低当地的法律和标准层级的责任行为要求。正如波特所言,降低这些标准,将不利于企业的创新,难以形成有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重要作用在于根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有序地提升企业责任要求,鼓励企业提供战略和道义区的责任行为,引领企业逐步向国际标准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