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说

  仪器信息网 ·  2010-02-02 08:26  ·  52210 次点击
目录
霍桑试验
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
理论发展
“社会人”假设
霍桑试验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1407bbqbnbx8n5q6bb84.jpg人际关系学说
从1924年到1932年,以梅奥(G.E.Mayo)为首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霍桑试验,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先后进行了4个阶段的实验: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件(照明度强弱、休息时间长短、工厂温度等)是改善还是未改善,试验组和非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在试验计件工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时,发现生产小组内有一种默契,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自己的产量,否则就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排斥,奖励性工资并未像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的那样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而在历时两年的大规模的访谈试验中,职工由于可以不受拘束地谈自己的想法,发泄心中的闷气,从而态度有所改变,生产效率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从霍桑实验中,梅奥认为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本身。参加试验的工人意识到自己“被注意”,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因而增强了归属感,这种意识助长了工人的整体观念、有所作为的观念和完成任务的观念,而这些是工人在以往的工作中不曾得到的,正是这种人的因素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某中程度上说明,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主要内容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140826x62n2t8zn6xb2y.jpg企业人际关系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梅奥指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差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如果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当局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能够充分协作。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
梅奥等人的成就可以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霍桑效应而言,有很大的实用性;而人际关系理论也可被称为组织行为学的先驱,在尊重人、关注人的方面作了有力的提倡。另一方面,霍桑效应——“受注意了,一路开绿灯”,虽然在产生效应的过程中确实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重于强调个体的激励,忽视了整体战略规划在目标、方向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人际关系理论的缺陷则过于强调人。但综合来看,梅奥等人的研究仍然是古典管理学向行为科学管理学过渡的鲜明标志,其“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说”具有里程杯的意义。
代表人物
1、雨果·孟斯特伯格(Hugomiinsterberg)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雨果·盂斯特伯格是德国人,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专业是心理学和医学,但对实验心理学却很感兴趣,以后更把兴趣转向了心理学在工业中的运用。
2、梅约及其霍桑试验。乔治·埃尔顿·梅约(GeorgeEltonMayo),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
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由梅约负责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HawthorneExperiment),即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试验,由此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梅约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的问世,开辟了管理和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领域,并且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更为以后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理论发展
莉莲·吉尔布雷思(LillianGilbreth),一位心理学家,她和她的丈夫弗兰克·吉尔布雷思一起着重研究了工作中的人力要素。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的研究大多是有关工人疲劳方面的问题。随后的几十年里,将研究重点转向动机问题。
在20世纪的30年代,[[埃尔顿·梅奥(EltonMayo)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研究。他的研究表明:除了工作的实物和技术条件外,工人动机对提高生产率是至关重要的。
20世纪的40年代,马斯洛(AbrahamMaslow)提出了激励理论。
50年代赫茨伯格(FrederickHertzberg)又使激励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于60年代提出X理论和Y理论。这两个理论阐述了雇员如何看待工作的两个极端的态度。X理论坚持消极的一面,假定工人都不喜欢工作,必须经过管制——奖与罚——才能使他们干好工作。这一看法起初在汽车业及其他一些行业相当普遍,后来全球竞争威胁的加大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看法。Y理论,与X理论的观点正好相反,假定工人很乐意工作,认为工作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坚持X理论这一看法将造成敌对的气氛,而Y理论会促使工人有自主性,具有合作精神。
到了70年代威廉·乌奇(WilliamOuchi)提出了Z理论。该理论集中了日本的诸如终生雇用、关心雇员及协同一致的观点和西方的诸如短期雇用、专门人才以及个人决策与职责的传统观点。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
“社会人”(socialman)又称为“社交人”。“社会人”假设最早来自于梅奥(G.E.Mayo)主持的霍桑实验(1924—1932)。梅奥认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格的活生生的“社会人”,人不是机器和动物。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成员,金钱和物质虽然对其积极性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起决定因素的不是物质报酬,而是职工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之后又经英国塔维斯托克学院煤矿研究所再度验证。后者发现,在煤矿采用长壁开采法先进技术后,生产力理应提高,但由于破坏了原来的工人之间的社会组合生产反而下降了。后吸收社会科学的知识,重新调整了生产组织,生产就告上升。这两项研究的共同结论是,人除了物质外,还有社会需要,人们要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
人际关系学说的独特之处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论点,简单地说,他们认为职工是“社会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不但有经济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人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正是基于对人的本性的这种认识,人际关系学说认为,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就应该使职工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人际关系学说的这种认识正好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相反。因此,基于“社会人”假设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学说正好是从与科学管理理论相反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的问题。所以说,人际关系学说的提出,完全地改变了管理理论发展的进程。
此假设得出的管理方式与根据“经济人”的假设得出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他们强调除了应注意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外,更应注意从事此项作的人们的要求。不应只注意指挥、监督等,而更应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不应只注意对个人的奖励,应提倡集体励制度。这种假设无疑比前一个假设进了一步。但必须认识到,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社会中,人们的社会需求有区别。因而不能不认识到这种假设虚伪性的一面,同时也要借鉴合理的部分。
对于社会人,梅奥认为:
①对于社会人来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们在无组织的人群中互相竞争。
②所有的个人主要是为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地位而不是为利益而行动。
③从霍桑实验的结果可以发现,人的思想和行动更多的是由感情而不是由逻辑来引导的。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1408zmrza54z5ap5954y.jpg人际关系心理学
“社会人”假设有如下三个特点
(1)特点之一是,在劳动中同其他人进行交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营管理者忽视人际关系的调整,必然造成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2)一个工人进入工厂以后与同班组其他人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工人的工作表现,并直接地影响其才能的正常发挥。
(3)经营管理人员一旦抛弃认为工人群众是群氓的错误假设,重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的不断调整,就能获得惊人的效果。
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劳资关系的紧张,使得管理者开始重新认识“人性”问题。从“经济人”的假设到“社会人”的假设;从以工作任务中心的管理到以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无疑是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上进了一步。资本家实行参与管理,满足工人一些需要,在企业中确实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效果。在这方面,西方尤其是许多企业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尽管如此,“社会人”假设也存在不可摆脱的局限性。
2、“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激发动机、调动职工积极性是比物质奖励更为重要的因此,这一点对于企业制定奖励制度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它过于偏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有放松研究的趋向。这是一种依赖性的人性假设,对人的积极主动性及其动机研究还缺乏深度。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