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竞争》
仪器信息网 · 2010-02-04 08:45 · 9342 次点击
目录
书籍概述
理论思想
理论思想
观点
相关结论
书籍概述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30506n73ngy7cu3yyxc3.jpg加里·哈默尔
作者:加里·哈默尔(GaryHamel):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国际上公认的公司战略和跨国公司管理领域的专家
首次出版:1994年
全书名:《竞争大未来:未来成功的基础》(CompetingfortheFuture)
被誉为:
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类书籍
《商业周刊》年度最佳管理图书
理论思想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3050jhyyii2a6brngg3g.jpg作者:加里·哈默尔(GaryHamel):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
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为未来竞争》一书中创造了“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ies)的概念。有时,这种“核心竞争力”往往被定义为某种独一无二的技能或特性,即“公司最擅长的东西”。而实际上,这一概念要比上述定义复杂得多。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个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衡量,而是指在顾客眼里这个公司有多大的价值。任何定义都必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假如公司的某个特性并不是顾客想要的,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为“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战略原则的基础:假如公司经理充分意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就能以此为基础,制定一个既满足顾客需要,又达到公司目标的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很难模仿,因此可以使每个公司的竞争战略变得独一无二。
“战略意图”(StrategicIntent)是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的著作提供的第二个重要概念。他们认为,公司高级经理应该大力宣传他们的战略观点,直到这种观点渗人整个企业。挑战和动力是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员工必须对这种战略意图深信不疑,随时准备迎接挑战,并且努力将其变为企业的动力。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强调“战略弹性”的重要性,按照他们的设想,公司战略会向人们发出挑战,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再三强调,资深经理人一定要向前看,并深入思考自己是否有能力塑造一个企业,使其能够应付未来数十年的各种重大挑战。他们认为,如果未能花时间去思考公司未来的走向,那么资深经理人一定是把时间花在了组织重整与再造工程上。他们并不否认从事这两件工作的必要性,但也提出,这些工作多半是在帮助组织维持现状,而与建造一个能应付未来挑战的组织扯不上什么关系。“组织重整工作的目的,是要改正过去所犯的错误;再造工程的宗旨,也不过是要赶上竞争者而已。”
创造未来,企业经理人具备敏锐的产业洞察力和对产业发展的远见。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贯穿全书的看法是:资深经理人必须认清一个事实,今后经营事业的真正重心,应该放在如何掌握未来竞争的机会。具体而言,是要回答下述问题:人们将来应建立何种核心竞争力?人们应开发哪些新产品及其对应的观念?人们应该建立哪些联盟?人们应该保护哪些刚开始发展的开发计划?人们应该追求何种发展目标?
理论思想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3100s7i39bm9zi8sssmi.gif加里·哈默尔
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发现,近几十年来,由于同业激烈的竞争,许多一度是业界领导者的公司,如施乐公司、通用汽车、IBM、西屋电气、大众汽车等,纷纷采取行动,企图赶上产业前进的脚步。他们经历了痛苦的改革过程,但有些企业最后仍难逃失败的厄运。最近,更多公司步他们的后尘,尝到同样的结果。究其原因,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那些公司之所以会失败,在于这些公司是由经理人,而不是由领导者在经营;是由维修工程师,而不是由建筑工程师规划未来的方向。也就是说,资深经理人对组织重整及再造工程这两件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未来事业的设想;他们关切今日事业的维持,远甚于明日事业的创造。
在论及组织重整与再造工程时,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用幽默而形象的语言描述:组织改革通常包括企业缩编(downsizing,亦称企业减肥)、削减间接成本、员工授权、程序重新设计,及投资组合合理化分析等等。换言之,当面临成长停滞、利润降低及市场占有率下降等竞争力衰退的现象时,大多数企业主管将被迫拿起手术刀,进行人人厌恶的组织重整手术。动手术的目的,是要割掉多余的组织层级,及切除表现差劲的事业。不想动这类急诊手术的企业主管,不用多久甚至自己的饭碗都会丢掉。IBM的约翰·艾可斯与通用汽车的罗伯特·史坦培,就是因为狠不下心肠裁员,而被董事会炒了鱿鱼。经理人在该前进时未前进,在该转弯时未转弯,这些错误导致近年来许多大企业大举裁员。
组织重整以及伴随而来的大幅裁员,无疑损害了无数家庭及人们的生计,甚至造成整个社区的荒废。公司却打着提高效率及生产力的旗号,宣称裁员是不得已的,甚至是必须采取的行动。然而实际情况是,如果公司仅仅为了提升竞争力进行组织重整,其负面效果将完全抵消正面效果。原因如下:
任何一位最高主管都明了一件事,如果他未能有效运用现有资源,立刻就有人来接替他的职位。而董事会用来评估最高主管考绩的指标,就是投资回报率。影响投资回报率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分子(净收入),一个是分母(投资额、净资产或资本额,服务业则以员工人数计算更为精确)。最高主管都知道,增加分子与减少分母均能提高投资回报率。但他们也明白,增加分子(净收入)牵涉到掌握新的生意机会、正确预期顾客需要的变动,及建立新竞争力等工作。这部分不仅困难多,而且成效难以预料。反观分母部分,只要狠得下心裁员,立刻就会减少,而且多寡完全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因此,为了求得速效,“聪明”而长于计较的最高主管都会设法走裁员(减少分母)的路,使账面上的投资回报率短期内就获得提升。
未来竞争的意义不仅包含要抢占先机,也包含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然而,提高生产力的途径不止一条。除了减少分母外,最高主管亦可透过增加分子,也就是增加净收入来提高生产力。换言之,在现有资本及人力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倘若能提高生产力,净收入及投资回报率自然相对增加。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说:“减少分母当然是一条可行方案,但人们相信,增加分子更是公司迫切需要采行的方案。当其他竞争者正以5%、10%或15%的净收入成长率不断壮大之际,公司若不提高净收入,而从裁员着手改善竞争力,无异将市场占有率及公司的未来前途交到竞争者手中。行销战略家称之为‘收割策略’(harveststrategy),认为头脑简单的人才会采用这种策略。”
裁员产生的高社会成本亦不容忽视。个别公司也许可以规避这些成本,社会却躲不掉。制造业裁掉的人,服务业不可能照单全收。事实上,自1989年起,适逢英国经济不景气,服务业也开始大量裁员,迈向服务业本身的恶性循环。另外,裁员将导致员工士气降至谷底。员工常听到管理当局宣称“员工是本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实际看到的却是“员工是本公司弃若敝屣的废物”。
基于上述原因,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组织重整甚少带动公司根本的改善。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重整只不过是“多拖了一点时间”而已。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31030uaa77o0va41awhu.jpg组织重整只是企图改正过去所犯的错误,而非创造将来的市场
在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看来,组织重整只是企图改正过去所犯的错误,而非创造将来的市场。当企业主管逐渐发现,减肥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是一条死胡同时,聪明的企业开始竞相追求再造工程。组织重整与再造工程的差别在于,后者起码给予了管理当局一个希望:在组织变得更精简之际,经营状况也会变得更好。然而,许多公司的经验指出,再造工程仅能帮助公司赶上竞争者,无助于使自身成为市场领导者。
两位管理大师对比、分析了美国和日本企业在竞争优势问题上的差异之后,说:“今天的高级经理人一味追求品质、时间及顾客的反应。这种人人们见多了。人们承认这些‘竞争优势’很重要,然而它们充其量只是必须具备的资格,并不能提供资深经理人任何未来的远景。尽管资深经理人强调,模仿成功经验好处多多,甚至美其名为‘调适力’,但他们模仿的对象,往往是那些有充分想像力,能够先发制人的公司。”
进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用以下两组问题来概括一家公司是否能成为“市场领导者”并在未来保持这种位置:
今日
你们今日服务的顾客是谁?
你们今日通过哪些管道服务顾客?
你们今日的竞争者是谁?
你们今日的竞争优势基础何在?
你们今日利润的来源为何?
你们靠何种技能或能力创造今日独特的局面?
未来
你们将来服务的顾客是谁?
你们将来通过哪些管道服务顾客?
你们将来的竞争者是谁?
你们将来的竞争优势基础为何?
你们将来利润的来源为何?
你们将来准备靠何种技能或能力创造明日独特的局面。
他们断言,商场上没有所谓“持续的”地位,只有随时调整步伐,才有可能维持既有的地位。
观点
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同样是以提问的形式展开?人们应该采取何种行动,确保产业发展对人们最为有利?想要取得未来的领先地位,人们现在应该开始培养哪些技能或能力?人们应该如何进行组织转型,以掌握机会,就算打散现有事业单位或部门也在所不惜?当大多数公司的内部对未来远景尚众说纷纭之际,资深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3103ly15dzf211dagayd.jpg每位组织成员都有责任,也能有能力帮助公司界定未来
经理人的首要任务是,集思广益,促使内部对未来产生共识。关于对未来的看法、机会在哪里,及对组织变革的认识,绝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每位组织成员都有责任,也能有能力帮助公司界定未来。
位于德州普雷诺市的电子资料系统公司(ElectronicDataSystems),发展出一套程序,用来建立对未来的观点。该公司在企业前景一片光明的情况下,管理当局得到一个结论,和其他大企业一样,电子资料处理公司对“大企业综合症”也不能免疫。管理当局遂决定制定新战略,为确保今后十年产业领导地位而努力。他们成立了“企业变革小组”,该小组和管理当局沟通过后,受命发展出一套方法,目的在于研究拟定新的经营方向。小组邀集全球各地分公司的150位经理人,每一次30人,在德州达拉斯开会。五次会议下来,与会者纷纷就公司将来面临的威胁与机会,提出各项看法与建言。最终,一项企业发展新战略出台了。
新战略具备全球化、信息化及个性化三大特点。根据公司现有及将来应发展的信息应用能力,新策略重新划设地理、文化及组织的界限;协助顾客将资料转变为信息,将信息转变为知识,再将知识转变为行动以及大量研究开发顾客所需的服务与产品。在制定新战略的过程中,不断有挫折、意外、意想不到的见解,进度也一再延误。超过2000人参与行动,总计投入三万个工时,其中1/3是经理人利用加班时间进行的。一年后,所有参与人员对产业未来的远景产生共识。他们的看法更宽广、更有创意、更有先见之明。不是只有一小部人或少数精英分子,甚至也不仅仅是资深经理人,而是所有经理人都持相同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参与者不仅认为上述过程是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更是在培养他们的领导统御能力。
相关结论
经过缜密的分析,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得出结论:既然变革无法逃避,那么,经理人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变革何时到来?来的时候造成经营危机,还是只要经理人有远见,面临变革的时间及形态均在意料之中?应变措施受制于同业,还是由经理人主动制定?应变程序是仓皇应对、人人叫苦,还是持续且平和地进行?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经验教训,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
培养组织成员对未来产生共识,有赖管理当局持续推动内部辩论过程。大多数公司都是在组织重整及再造工程行动失败,事业持续萎缩之际,才想到要重新拟定战略及开创新局。这样做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为了要走在改革趋势的前面,为了要“掌握发动不流血政变的契机”,资深经理人必须体认公司真正的经营重心,在于抓住未来竞争的机会。
这一思想,成为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管理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他们不断地敦促企业创新和改革,努力成为“无情的创新者”,不停地追求满足顾客的需求,永远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