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测量
Aaron · 2010-02-07 10:46 · 39833 次点击
态度是可以测量的。在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是态度量表﹑问卷等。在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是态度量表﹑问卷等。在设计态度测量方法时首先必须明确态度对象。态度对象可以是比较具体的﹐也可以是比较抽象的﹐但必须能与其他概念清楚地区别开来。态度的主要属性是评价性﹐亦即对一定态度对象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倾向。态度应在评价连续统上处于一定的位置﹐表示其方向和程度。态度与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需要有联系﹐这会造成自我卷入程度上的差别。态度不是直接观察到的﹐它的存在是通过可见反应显示出来的。可见反应可区别为3类﹐即认知反应(同意或不同意)﹑情感反应(喜欢或不喜欢)和行为反应(支持或反对)。评价倾向可以通过上述任何一种反应来估量。信念方面通常只能通过认知反应来估量。
态度测量的组织程度有所不同﹐大致可区分为无组织的和有组织的两类。无组织的测量方式是由被试自由表达对某事的看法﹐有组织的测量方式则给被试提供多项选择项目﹐供其选择。二者各有其用途﹐前者可以取得较多信息﹐了解到事先未想到的问题﹔後者则易于记分﹐不易发生歪解﹐使反应集中于主要问题上﹐并适用于较大群体。
态度量表最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使用的前提是假定被试意识到并愿意表达他的态度。但是在某些敏感问题上被试可能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时就需要采用间接方法﹐间接方法是使被试不意识到自己受到评价﹐或者虽然意识到但不知道评价的是什么。可以假借评价其他方面如逻辑思维能力的名义评价态度。态度量表通常是由一系列有关所研究态度的陈述或项目组成﹐被试就每一项目表达自己同意或不同意的方向以及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把反应分数加以整理得出一个表明态度的分数。
瑟斯顿量表
一个早期的态度量表﹐是L.L.瑟斯顿及其同事E.J.蔡夫于1929年提出的﹐称之为瑟斯顿量表法。这个方法首先搜集一系列有关所研究态度的陈述或项目﹐而后邀请一些评判者将这些陈述按从最不赞同到最赞同方向分为若干类﹐譬如11类。经过淘汰﹑筛选﹐形成一套约20条意义明确的陈述﹐沿着由最不赞同到最赞同的连续统分布开来。要求参加态度测量的人在这些陈述中标注他所同意的陈述﹐所标注的陈述的平均量表值就是他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分数。瑟斯顿量表法提出了在赞同或不赞同的因次上测量态度的方法﹐这是它的贡献。这个作法迄今仍是多数量表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这个方法复杂﹑费时和不方便﹐今天已很少使用了。
利克特量表
1932年R.利克特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测量方法﹐称之为相加法。它不需要收集对每个项目的预先判断﹐只是把每个项目的评定相加而得出一个总分数。利克特量表也是由一系列陈述组成﹐利用5点或7点量表让被试作出反应﹐5点量表是从强烈赞同(5)﹑赞同(4)﹑中性(3)﹑不赞同(2)到强烈不赞同(1)。7点量表则分为强烈赞同﹑中等赞同﹑轻微赞同﹑中性﹑轻微不赞同﹑中等不赞同﹑强烈不赞同。这两种量表是使用得最广的。利克特量表的一种改进形式是强迫选择法﹐为了使被试一定作出选择而排除了中性点﹐如把原7点量表改为6点量表。有人用颜面法代替陈述法﹐用之于无文化的被试。利克特量表法的结果与瑟斯顿量表法的相关系数约为.80。
社会距离量表
社会距离量表与瑟斯顿和利克特按赞同或不赞同因次的测量有所不同﹐主要用于测量人际关系亲疏态度。莫雷诺﹐J.L.的社会测量是测量人际亲疏态度的一种形式。E.S.博加德斯1929年提出的社会距离测量主要是用来测量种族之间的社会距离的。
博加德斯量表包括一系列陈述﹐按从最近社会距离到最远社会距离排列开来﹐如可以结亲(1)﹑可以作为朋友(2)﹑可以作为邻居(3)﹑可以在同一行业共事(4)﹑只能作为公民共处(5)﹑只能作为外国移民(6)﹑应被驱逐出境(7)。括号内分值越大表示社会距离越大。
语义分化法
C.E.奥斯古德等人1957年提出的一种较为全面的测量方法。已往的态度测量基本上是在赞同或不赞同一个维度上的测量﹐不易表达出态度的复杂性。语义分化法提出了3个不同维度的态度测量﹐所以又称为多维度量表法﹐这3个维度是评价﹑强度和活动。在这个方法中﹐态度对象的评定是通过由对立形容词构成的一些量表进行的﹐如好-坏﹐强-弱﹐主动-被动。好-坏是评价方面﹐强-弱是强度方面﹐主动-被动是活动方面(见表评价﹑强度和活动的语义分化测量)。
测试时给被试提出一个态度对象﹐要求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有关系列中圈定一个数字﹐各系列分值的总和就代表他对有关对象的总态度﹐上述表格中3个维度是不变的﹐但各维度中的项目是可变的。3个维度中评价维度被认为是主要的。
上述态度测量方法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其他方法﹐如投射测验﹑行为观察﹑生理记录等﹐也是常常被采用的。
避免测量错误
在态度测量上常出现两种问题﹕客观解释问题和主观偏向问题。研究者发现﹐问卷使用的态度量表有时并未反映出反应者的真实态度。如果某个项目编制用语模糊﹐被试发生误解﹐那么对这个项目的反应就不可能反映出被试的态度。这是客观上的解释问题。要避免这种错误﹐在编制态度量表时应当用多个项目测量同一个态度﹐这样可以克服理解上造成的误解﹐测量到真实的态度。更严重的问题是主观偏向问题。如果人们由于某种原因而不愿表达真实的态度﹐那么就可能提出虚假的反应﹐有时人们也可能自己并不了解与行为不同的内心深处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测量工具的态度量表的效度就成了问题。社会心理学家已提出一些避免这类问题的办法。
在许多场合下﹐人们提出虚假反应是由于他们知道哪些态度是社会赞许的﹐哪些是社会不赞许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一种称为假通道技术的方法﹐实验者申明采用一种仪器可以探查到被试的真正态度(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如果被试不了解实情﹐相信实验者真能做到﹐就可能作出真实的反应﹐H.西戈尔等人1971年的研究证明﹐采用假通道法与传统量表法相结合比单用传统量表法更能揭示出真实的态度。他们的实验基本假设是﹐由于社会压力﹐大学生倾向于对美国人表现出比实际态度差一些的态度﹐对黑人表现出比实际态度好一些的态度。他们共用60名白人大学生作被试﹐分为两组。第1组30人对美国品质表作出反应﹐第2组30人对类似的黑人品质表作出反应。每一组的15人连通一架标名为“肌电图”的仪器﹐其余15人只作反应﹐不连通仪器。结果表明﹐结合假通道技术的确能探查出更真实的态度。
除了假通道技术外﹐还有人提出利用行为指标的办法。人们认为﹐当人们倾听他们赞成的信息时往往点头而不是摇头﹐这种运动也可以用来探查真实态度。其次﹐皮电反应和肌电图也是可以利用的。虽然这类生活反应与态度没有直接联系﹐但有助于了解唤起水平﹐从而查明不真实的反应。
某些人格特征也会造成反应偏向。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某些人对问卷或测验总是以一定模型反应﹐而不管其态度。有些人有赞同反应倾向﹐他们对问卷项目倾向于做出肯定的回答﹐即使它不反应其真实态度。有些人有否定倾向﹐他们对问卷项目倾向于做出否定回答。对此可采用对一个态度运用多个问题的方法﹐而且问题的表述采用不同方式﹐对同一问题有时要求用“同意”回答﹐有时要求用“不同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