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
仪器信息网 · 2010-02-09 10:23 · 33745 次点击
目录
物流金融的概念
金融物流的产生背景
金融物流发展状况
物流金融的作用
物流金融的分类
实施金融物流面临的风险分析
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在物流金融中涉及三个主体: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金融的开展对这三方都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促使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物流金融正成为国内银行一项重要的金融业务,并逐步显现其作用。
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复合业务概念,它不仅能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能力及效益,尚可为企业融资及提升资本运用的效率。对于金融业务来说,物流金融的功能是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在业务扩展服务上能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有效管理CRM客户,提升质押物评估、企业理财等顾问服务项目。从企业行为研究出发,可以看到物流金融发展起源于“以物融资”业务活动。物流金融服务是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在金融物流服务中,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更加复杂,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与金融机构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于是,物流金融在实践上已经迈开了步子,这个起因将“物流金融学术理论”远远的甩在了后边。
金融物流的产生背景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革命。金融物流,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品,其不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经营利润,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金融物流服务将开国内物流业界之先河,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次革命。
中小型企业融资困境。在国内,由于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所以融资渠道贫乏,生产运营的发展资金压力大。金融物流服务的提出,可以有效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活动。另外,金融物流可以盘活企业暂时闲置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资金占用,优化企业资源。
供应链″共赢″目标。对于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金融物流可以提高企业一体化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业务规模,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扩大企业的经营利润;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金融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资本占用率,提高企业资本利用率,实现资本优化配置;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或扩大销售规模,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物流服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甚至可以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
金融机构创新意识增强。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这就促使了金融物流的诞生。金融物流可以帮助银行吸引和稳定客户,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物流瓶颈”——质押物仓储与监管;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服务。
金融物流发展状况
金融物流发展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
1、发达国家的金融物流业务
国际上,最全面的金融物流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金融物流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美国的金融物流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USWarehousingActof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
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物流服务
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物流业务开始的较晚,业务制度也不够完善。非洲贸易的自由化很早就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作为审查公司进入当地。这些公司以银行、借款人和质押经理为主体,设立三方质押管理协议(CMA),审查公司往往作为仓储运营商兼任质押经理的职位。通过该协议,存货人,即借款人在银行方面获得一定信用而得到融资机会。此类仓单直接开具给提供资金的银行而非借款人,并且这种仓单不能流通转移。
在非洲各国中较为成功的例子是赞比亚的金融物流体系。赞比亚没有采用北美以政府为基础的体系模式,而是在自然资源协会(NaturalResourceInstitute)的帮助下,创立了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不受政府监管的自营机构--赞比亚农业产品代理公司(TheZambianAgriculturalCommodityAgencyLtd)。该公司参照发达国家的体系担负金融物流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同时避免了政府的干预,从而更能适应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
3、中国金融物流的发展
国外金融服务的推动者更多是金融机构,而国内金融物流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金融物流服务是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在金融物流服务中,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更加复杂,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跟金融机构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国内学者关于金融物流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物资银行、融通仓等方面的探讨,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传统金融物流服务展开的,未能从供应链、物流发展的角度探讨相应的金融服务问题。如,罗齐和朱道立等(2002年)提出物流企业融通仓服务的概念和运作模式探讨;任文超(1998年)探讨了引用物资银行概念解决企业三角债的问题。在国内实践中,中国储运集团从1999年开始从事金融物流部分业务。金融物流给中国储运集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最近该集团公司总结了部分金融物流业务模式,并在集团所有子公司进行推广。
物流金融的作用
1.物流金融在宏观经济结构中的功能与作用,它对于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提高流通服务质量减低物资积压与消耗、加快宏观货币回笼周转起着不可取代的杠杆作用。
2.物流金融在微观经济结构中的功能突出的表现为物流金融服务,特别是在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物流金融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物流与加工服务,还为客户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务,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客户的经营和资本运作效率等。物流金融也是供应链的金融服务创新产品,物流金融的提供商可以通过自身或自身与金融机构的紧密协作关系,为供应链的企业提供物流和金融的集成式服务。
3.在第四方物流出现后,物流金融才真正的进入“金融家族”的概念,在这里物流将被看成一种特殊的“货币”,伴随着物流的流转一起发生在金融交易活动之中,“物流金融”利用它特殊的身份将物流活动同时演化成一种金融交易的衍生活动,而“物流金融”这时变成一种特有的金融业务工具,一种特有的复合概念,一种特有的金融与物流的交叉学科。然后,从这个交学科中我们在去追踪它的存在及发展的可行性、需求乃至对策。物流金融的起因之一就是源于这些不起眼的物流原始交易之中,在一个物流学、金融学尚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来之实践中有价值的方法不能被抽象、有效的提升到学术层面,是可以理解的。
物流与金融业务的相互需求与作用,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了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物流金融圈。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厂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流动资金不足,而存货占用的大量资金使得厂商可能处于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是各方互利的选择,但是,不可回避的是风险问题。实现风险管理的现代化,首先必须使物流金融业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风险管理要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三方面。
在传统的物流金融活动中,物流金融组织被视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组织和机构;现代物流金融理论则强调:物流金融组织就是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户分担风险同时能够有效管理自身风险以获利的机构,物流金融组织盈利的来源就是承担风险的风险溢价。所以,物流金融风险的内涵应从利益价值与风险价值的精算逻辑去挖掘,且不可因惧怕风险而丢了市场。
物流金融的分类
早在物流金融这个词汇在中国尚未出现之时,物流金融的业务早已在国企内部、民间流通领域及外贸运输专业相关金融机构悄悄地运行着了,不过那时的物流金融业务之单一,还仅仅限于简单信贷的小品种业务之内。随着这个对信贷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物流运营中物流与资金流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结算类及中间业务是由于现代物流业资金流量大,特别是现代物流的布点多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更要求银行能够为其提供高效、快捷和安全的资金结算网络以及安装企业银行系统,以保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物流金融业务在国际结算中的应用,完整地继承了国际货物运输金融服务的标准规范,并逐步改造为本土内贸企业试行。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的物流业将全面对外开放,由于克服贸易壁垒的费用下降将推动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一些跨国物流公司也将加入国内物流业的竞争,使本土的物流业趋向国际化,各银行将为物流企业提供优质的信用证开证、结售汇、多币种汇入汇出汇款、出口托收和进口代收、进出口托收、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全功能贸易融资服务和非贸易国际结算服务。同时也开办了保证业务,为保证资金及时安全回收、减少资金占用,物流企业需要银行提供与其贸易结构相适应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及其它保证业务,主要包括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付款保证、为港口施工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这些带有国际金融性质的物流金融服务产品,比单一的物流金融信贷有了长足的发展,它除了带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的历史痕迹外,还借鉴了国际保险与金融证券业务的功能特征,使得今天的物流金融业务向规范化、国际化迈进奠定了基础。物流金融业务扩展方向与特征还表现在其个性化服务的方面,针对不同规模的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可采用不同的平台实现其扩展功能。如网上银行的B2B业务主要适用于中小型规模的物流企业。
随着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物流金融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按照金融在现代物流中的业务内容,物流金融分为物流结算金融、物流仓单金融、物流授信金融。
物流结算金融是指利用各种结算方式为物流企业及其客户融资的金融活动。目前主要有代收货款、垫付货款、承兑汇票等业务形式。
代收货款业务是物流公司为企业(大多为各类邮购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商贸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传递实物的同时,帮助供方向买方收取现款,然后将货款转交投递企业并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代收货款模式是物流金融的初级阶段,从盈利来看,它直接带来的利益属于物流公司,同时厂家和消费者获得的是方便快捷的服务。
垫付货款业务是指当物流公司为发货人承运一批货物时,物流公司首先代提货人预付一半货款;当提货人取货时则交付给物流公司全部货款。为消除垫付货款对物流公司的资金占用,垫付货款还有另一种模式:发货人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当提货人向银行偿还货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放货指示,将货权还给提货人。此种模式下,物流公司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商业信用主体变成了为银行提供货物信息、承担货物运送,协助控制风险的配角。
从盈利来看,厂商获得了融资,银行获得了利息收入,而物流企业也因为提供了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等服务而获得了利润。承兑汇票业务也称保兑仓业务,其业务模式为:开始实施前,买方企业、卖方企业、物流企业、银行要先签订《保兑仓协议书》,物流公司提供承兑担保,买方企业以货物对物流公司进行反担保,并已承诺回购货物;需要采购材料的借款企业,向银行申请开出承兑汇票并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银行先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借款企业凭银行承兑汇票向供应商采购货品,并交由物流公司评估入库作为质押物;金融机构在承兑汇票到期时兑现,将款项划拨到供应商账户;物流公司根据金融机构的要求,在借款企业履行了还款义务后释放质押物。如果借款企业违约,则质押物可由供应商或物流公司回购。从盈利来看,买方企业通过向银行申请承兑汇票,实际上是获得了间接融资,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状况。供方企业在承兑汇票到期兑现即可获得银行的支付,不必等买方是否向银行付款。银行通过为买方企业开出承兑汇票而获取了业务收人。物流企业的收益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存放与管理货物向买方企业收取费用;第二,为银行提供价值评估与质押监管中介服务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物流仓单金融主要是指融通仓融资,其基本原理是:生产经营企业先以其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质押物或反担保品存人融通仓并据此获得协作银行的贷款,然后在其后续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质押产品销售过程中分阶段还款。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质押物品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管、信用担保等服务,从而架起银企间资金融通的桥梁。其实质就是将银行不太愿意接受的动产住要是原材料、产成品)转变成其乐意接受的动产质押产品,以此作为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进行信贷融资。从盈利来看,供方企业可以通过原材料产成品等流动资产实现融资。银行可以拓展流动资产贷款业务,既减少了存贷差产生的费用,也增加了贷款的利息收入。物流企业的收益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存放与管理货物向供方企业收取费用;第二,为供方企业和银行提供价值评估与质押监管中介服务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另外,随着现代物流和金融的发展,物流食单金融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多物流中心仓单模式和反向担保模式等新仓单金融模式。多物流中心仓单模式是在仓单模式的基础上,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客户不同,整合社会仓库资源甚至是客户自身的仓库,就近进行质押监管,极大降低了客户的质柳成本。反向担保模式对质押主体进行了拓展:不是直接以流动资产交付银行作抵押物而是由物流企业控制质押物,这样极大地简化了程序,提高了灵活性,降低了交易成本。
物流授信金融是指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冒的具体运作。该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一些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对质押贷款的全过程监控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风险。
从盈利来看,授信金融模式和仓单金融模式的各方收益基本相似,但是由于银行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质押贷款由物流公司发放,H此程序更加简中,形式更加灵活。同时,也大大节省了银行与供方企业的相关交易费用。
实施金融物流面临的风险分析
发展金融物流业务虽然能给金融物流提供商、供应链节点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共赢″效果,但提供商却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有效地分析和控制这些风险是金融物流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金融物流提供商主要的风险可以归纳如下:
(1)内部管理风险:这也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风险之一。包括组织机构陈旧松散,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决策发生错误等等。在中国,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往往较大。
(2)运营风险:物流企业都会面临运营方面的风险。但从事金融业务的物流公司,由于要深入客户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也就增加了风险。从仓储、运输、到与银企之间的往来以及和客户供销商的接触,运营风险无处不在。中国的物流运输业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因此运营风险不容忽视。
(3)技术风险:金融物流提供商因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而引起的风险。比如价值评估系统不完善或评估技术不高,网络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不完整、业务不畅等。
(4)市场风险:主要针对库存质物的保值能力。包括质物市场价格的波动,金融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改变等。
(5)安全风险:质物在库期间金融物流提供商必须对其发生的各种损失负责,因此仓库的安全,员工的诚信,以及提单的可信度都要加以考虑。还包括对质物保存的设施能否有效防止损坏、变质等问题。
(6)环境风险:指政策制度和经济环境的改变。包括相关政策的适用性,新政策的出台,国内外经济的稳定性等。一般情况下,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对金融物流造成的风险不大。但国际环境的变化,会通过贸易、汇率等方面产生作用。
(7)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的条款规定和对质物的所有权问题。因为业务涉及多方主体,质物的所有权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很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另一方面,中国的《担保法》和《合同法》中与金融物流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又没有其他指导性文件可以依据,因此业务合同出现法律问题的机率也不低。
(8)信用风险: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的诚信度等,同时信用风险还与上述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联系密切。在具体实施金融物流业务时,应该结合上述的主要风险问题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