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计划
仪器信息网 · 2010-02-09 19:37 · 33771 次点击
目录
物流管理计划概述
物流管理计划的分类
物流管理计划的制定
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计划概述
计划是进行任何一项工作或活动的第一步,是一切工作的开始。对物流管理而言,从物流系统规划、物流方案的制定、物流项目的管理,一直到具体物流活动的实施与管理,作为管理主体的物流管理工作者,无时不进行着各项管理计划活动。
物流系统规划是指确定物流系统发展目标和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与行动的过程,实际就是对整个物流系统的计划。物流系统是一个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综合系统,它涉及交通运输、货运代理、仓储管理、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营销策划等领域,其规划的内容主要有发展规划、布局规划、工程规划三个方面,可以说物流系统规划是对物流战略层面的计划与决策。
相对于物流系统规划而言,物流方案的制定就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物流项目,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充分的计划与安排,中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整合各种资源,以实现物流项目的目标,因此,物流方案是一种具体执行层面上的计划。
在物流的具体活动过程中,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每一个物流环节都必须进行充分的计划才能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物流管理计划的分类
1、按计划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1)长期计划(一般为5年、10年计划)是根据国民经济长期规划和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对未来物流市场及需求的预测来制定的,它是规定物流管理的发展方向及目标的纲领性、战略性规划,并确定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各种基本措施。由于长期计划期限较长,在这个较长的时期内,企业内外经营环境及各项影响因素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很难做出精确的判断。因此,长期计划通常比较概括。
(2)短期计划(一般为年度、季度、月度计划)通常包括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年度计划较详细具体地规定了计划年度的任务,是指导物流管理的最主要计划。季度计划是年度计划的具体化,用来指导和组织日常物流活动地具体执行计划。
长短期计划相互配合,密切联系,长期计划是短期计划的依据,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具体化和补充。由于物流环境的复杂多变,物流计划必须注意长短期计划的衔接和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使之切合实际。
2、根据物流环境内容,可以划分为运输计划、储存计划与装运计划。
(1)运输计划,是对物资运输量和所需运输工具所编制的计划。它是合理组织物流运输的重要前提,对于节约运力,降低费用,促进运输管理合理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运输计划,按交通工具划分,有铁路运输计划、水路运输计划、公路运输计划、航空运输计划等。各种运输计划内容不完全相同,但一般都有物资品名、起运站(港)、到达站(港)等项目和运输量指标等内容。
运输计划的编制,一般要在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的基础上,计算确定货运量,再经过讨论、修改,就可以编制出运输计划。
(2)仓储计划,编制科学的仓储计划是安排仓储业务,促证进销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根据仓库业务活动的内容,仓储计划包括以下几种:
物资出入库计划:根据物资流转计划中规定的储存指标,结合仓库的吞吐储存能力来编制,它是仓库业务活动的主体计划,指导仓库业务活动的开展,是编制仓储计划的关键。
仓位利用和物资保管保养计划:根据仓库的实际情况和物资出入库的数量质量状况,提
出仓位、货架和堆码规划,以便充分利用仓库的储存能力。根据物资的不同特性,制定物资保养计划,如保养时间、措施等,以保证仓储物资的完好。
仓库设备、工具维修和技术计划:根据库内设备、工具的使用情况,按照设备例行保养规定,有计划的安排设备、工具的维修保养。并根据仓库发展规划和逐步实行仓库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提出技术革新计划。
仓库劳动力安排计划:根据仓库的吞吐储存任务及各种作业定额编制,以便有计划的安排劳动力。
仓库费用计划:根据仓库完成物资吞吐储存计划所需要的各种费用来编制,以掌握仓库费用开支,进行经济核算。
(3)搬运装卸计划,是运输和储存计划的重要补充。它的编制是为了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灵活性,促进搬运装卸作业的合理化,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3、根据物流管理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可分为生产物流计划、供应物流计划、销售物流计划、废弃与回收物流计划。
(1)生产物流计划
生产物流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工作,即根据计划期内规定的出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期限以及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具体安排产品及其零部件在各工艺阶段的生产速度。与此同时,为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安排短期的生产任务,协调前后衔接关系。
为合理组织生产活动,必须科学地规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数量上的内在联系,合理的确定期量(及时间和数量)标准,为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生产物流计划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物流计划中的物流平衡及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调度统计工作,也即是要通过研究物资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在各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来安排经过各工艺阶段的时间和数量,并实现系统内各生产环节在结构、数量和时间相协调。二是为各生产环节的均衡生产创造条件,即要尽可能缩短物资流动周期,不仅使每个生产环节在数量上均衡生产和产出,而且各阶段物流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三是加强在制品管理,缩短生产周期。对在制品的合理控制,不仅可以减少在制品占用量,又能使各生产环节衔接协调,按照物流作业计划有节奏地、均衡地组织物流活动。
(2)供应物流计划
供应物流是生产过程物流的上延部分,由企业所不能控制的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供应物流计划的编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应物流计划的内容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料运输等活动的安排与规划。具体内容包括:第一、通过市场资源调查、市场变化信息的采集和反馈来确定供货厂家选择及进货批量与时间间隔等问题;第二、为防止意外事故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必须通过库存计划的制定以保证库存的合理化,改善物流供应状态;第三、采用合理的运输方案,使用运输节省时间和费用依赖于运输计划的制定。
(3)销售物流计划
销售物流是生产过程物流的后延部分,是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另一个衔接点,因此,销售物流计划对于产品包装、成品储存、销售渠道和产成品的发送等内容必须进行设计和规划。
包装计划是销售物流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物品的防护和销售,还要考虑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方便。
销售渠道计划是企业在渠道结构中对销售通路做出的计划和适应变化。渠道的长短选择取决于政策性因素、产品因素、市场因素和企业本身因素等,正确选择运用渠道可使企业迅
速及时地将产品传送到用户手中,以扩大商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
(4)回收与废弃物流计划
回收物流计划的作用是考虑到被废弃的对象有再利用的价值,按期进行加工、拣选、分解、净化,使其成为有用的物资或转化为能量而重新投入生产和生活循环系统。这种回收物资重新进入生产领域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废弃物流计划的作用是由于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严重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如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等。
物流管理计划的制定
(一)可行性分析
也即对现今物流情况的广泛评价,包括三个部分:
1、外部市场评价,即对趋势和客户所要求的服务需求的审视。其目的在于把客户对公司物流能力变化的感觉和期望予以记录和格式化。
具体的评价项目从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三个方面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趋势:如供应商提供什么样的增值服务?客户订货形势如何改变?关于物流活动如购买数量、包装、家庭发送、产品质量、客户的趋向如何?
(2)企业能力:企业内部化或外部获取资源增值服务的对比分析,如何提高物流绩效,如何随顾客购买形势等趋向的变化而改变。
(3)竞争能力:竞争对手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与供应商进行沟通,竞争对手向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及竞争对手如何随客户购买形势等趋向的变化而改变的。
2、企业内部评价,即对企业主要资源如工作人员、设备、设施、关系和信息等的审视,尤其要对现行系统的能力及缺陷做出广泛的评价。其评价必须考虑程序、政策和每个主要物流活动的关键指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的信息流是怎样的,如何做出对订单的决策,客户服务的衡量标准及绩效水平是什么。
(2)原材料管理:首先审视通过工厂与分销中心的原材料流的合理性,其次考虑生产计划和时间表决策是如何制定的,最后看原材料管理绩效如何衡量。
(3)运输:审视整个运输流程当前使用的运输方式、订货量和运输量的概况,如何决定每次运输的方式及承运人的选择问题,运输的绩效水平怎样,如何衡量。
(4)库存:审视当前使用的储存和装卸设施的功能,管理者如何依据信息做出库存管理决策以及库存的绩效水平和绩效衡量方法是什么。
3、技术评价,即对关键物流技术的应用和能力的评价,包括运输、储存、原材料处理、包装和信息处理等方面。技术评价考虑的是关于先进技术及应用新技术潜力的公司的能力。如能否通过第三方提供的原材料处理能力提高物流绩效?卫星及扫描通信技术对物流绩效的影响?技术评价的内容包括:预测技术、订货入账技术、订货程序、EDI技术、长裤运作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方面。
(二)确定项目计划
1、确定目标
目标的确定是计划编制的导向,目标规定了市场和产业细分、修正的时间框架和所要求的特定绩效,这些要求又通常界定了特定的服务水平。例如:订单收到后两天内,90%的所有订货应予以发送。延期交货最多不超过两天等。
2、考虑限制约束条件
在企业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基础上,管理人员会对允许系统修正的范围做出限制。这种限制的性质取决于个别企业的特定环境。限制约束条件会影响整体的计划程序,其目的在于使计划具有一个可操作性的范围和一个明确的起始点。
3、确定衡量标准
可行性分析中强调了发展管理绩效标准的需要,这些标准通过对成本结构和绩效惩罚的确认以及提供评价成功的方法来指导计划。标准要恰当的反映总的物流系统情况,而且一旦形成,标准必须贯彻始终。衡量标准必须包括说明成本要素,诸如运输、库存和定货处理是如何计算的,并需包括详细的财务会计附件以及有关客户衡量的详述和计算方法。
4、选择分析技术
(1)分析技术范围从简单的手工方法到复杂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一旦确定了目标和约束条件,计划必须识别不同的技术方法并选择最好的技术方法。
(2)对分析技术的选择,必须考虑评估项目的问题及所需的信息,特别是必须识别和评估关键的绩效衡量标准及物流系统范围。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所要求数据的可用性和格式要求。
5、制定工作计划
即确定完成计划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计划中的一个最普遍的错误便是低估了完成一项计划任务所需的时间,超时需要更多的费用,而且减少了计划的可信度。
(三)收集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数据收集程序始于可行性评估,但仍需详细的数据说明来为数据分析乃至制定计划做准备。需要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
(1)销售和客户订货。年度销售预测、每月的销售百分比及季节分布类型,通常对决定物流量和活动水平是必需的。根据市场和运输量的大小来决定运输形式同样需要历史上客户订单样本。
(2)运输数据要求包括所使用的运输方式的数目与类型、运输方式所选择的准则、费率和运达时间以及运输规则政策。
(3)物流空间量度也需要特定的客户数据,有效地物流管理必须考虑同跨越空间距离移动产品相联系的成本和时间。
(4)有关渠道结构的分析,必须通过对原料和部件的分类来确认比较与制造和采购有关的成本。其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有:工厂的数目与坐落位置、产品的混合、生产精度计划和季节性因素。必须确认与库存转移、重新订货以及仓库加工处理有关的政策和成本,尤其是库存控制规划和产品分配程序,这两者常常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必须考虑每一个现今的和潜在的仓库运作成本、能力、产品混合、储存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必须注意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利用数据收集结果和技术选择来制定和评估物流管理计划方案,方案的评价与分析必须用手工或电子的手段确定每个方案的相关绩效特征。选择时应考虑到管理的政策及实施,包括诸如分销中心数目、库存目标水平或者运量大小的概况等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
(四)建议并实施计划
所选择的方案经过分析,经审视后向管理层推荐。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任务:
1、确认最佳方案
多个方案往往具有相似的或可比的结果,必须对每个方案的绩效特征和条件进行比较,以确认两个或三个最好的选择。通常“最佳”的标准便是:以最小的总成本取得所期望的服务目标。
2、成本收益分析
对计划方案的评价即是对各种可能的情况就现在的成本情况及服务能力与计划中的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理想的成本收益分析要对方案就一个基准期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跨某个计划时期的比较运作。从这种分析评估中可得到典型的结果和建议,以支持计划方案的选择。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考虑计划环境与假设一致的概率和有关系统改变的潜在危险。外在风险主要是需求绩效周期和竞争行为有关的不确定性;内在风险主要来源于劳工和生产率、企业战略改变以及可用资源的变化。对这些风险必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便为管理层提供指导和论证。
4、计划的实施
这是计划工作的最后阶段,实际过程中仍有以下几方面的任务需要完成,一是就个别实践及其顺序和相关性对实施计划进行明确定义;二是制定计划实施的进度;三是定义评估计划成功的接受标准,接受标准应集中于改进服务,减少成本,改进资产利用和提高质量;四是计划的实际实施。
参考文献
↑《管理学基础》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2.1孙明贵、潘留栓.《物流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八章物流管理计划第三节物流管理计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