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10-02-18 15:44 · 39231 次点击
财务风险管理(Financialriskmanagement)
目录
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
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
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的定义和风险的定义一样,国内外学术界存有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六大管理功能之一。这种观点来自著名的法国管理理论学家亨利·费尧(HenriFayol)。费尧在其1949年发表的著作《一般与工业革命》中认为,风险管理活动(也就是他书中所指的“安全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一。只不过,费尧书中的“安全活动”所指的范围远比现在“风险管理活动”所指的范围要小。
美国风险管理学家格理森(JTGleason)在其所著的《财务风险管理》一书中,强调了风险管理对企业这一组织的重要性并将风险管理的内容概括为以下三个方而:(1)对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做出准确和及时的测量;(2)建立一种过程用以分析企业总风险在生产经营业务范围内如何进行评估;(3)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以控制企业风险和处理企业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
1964年,美国风险管理专家威廉姆斯(Wiliams)和汉斯(Hans)在其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五个要素。并认为,尽管不同企业风险管理在操作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但都有着相同的确定要素。这些共同的风险管理要素是:(1)企业风险任务的确定;(2)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评价;(3)企业风险控制;(4)企业风险融资;(5)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反馈。
著名的风险管理顾问费力克斯·克洛曼(HFelixKloman)和约维·海门斯(YacovYHaimes)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观点是基于企业作为“系统”这一结构的。该观点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该观点是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理论技术运用于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理论界的普遍认识是将公司风险管理看作为各经济主体通过风险识别、度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措施防范控制风险,用合理经济的手段综合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实现保障的科学管理过程。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是在前人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财务风险管理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等环节组成的,其中核心是风险的度量问题。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降低财务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时要处理好成本和效率的关系,应该从最经济合理的角度来处置风险,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的动态性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企业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财务风险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对偏离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行为进行修正。
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1983年在美国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上,世界各国风险管理专家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各个层面,为世界各国公司所借鉴。一般风险管理分为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对风险所作的定性判。现实社会中的风险并不都是显露在外的,未加识别或错误识别的风险通常不仅是难以优化管理的风险,而且还会造成意料之外的损失所以在这一阶段,风险识别的手段,相关信息的收集、辨别,风险的汇总、分类,风险走势的监测都是必要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程序的基础。
2.风险度量
风险度量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计量的过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发生地点,风险及发生损失的程度是有差别的。相应地,在是否要管理、如何管理等方面,准确地度量风险程度与差别就成为提高风险管理效率、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风险度量是风险管理程序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企业对风险的态度和决策结果。风险衡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按其是否可计量,分为可计量风险和不可计量分险。可计量风险是指可以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并通过相关指标的大小判断风险的大小。常用的计量方法有:数理统计法、杠杆分析法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三种方法在使用范围上各有不同,又有各自的优缺点,在理论和实务界也存在颇多争议。数理统计法的优点是科学严密,逻辑性强;缺点是样本地选择和概率的估计要求太高,计算过程复杂繁琐。杠杆分析法直接利用财务报表数据,计算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杠杆系数与风险大小的逻辑关系不清,有时会出现背离的现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CAP在具体对风险进行度量时,贝塔系数的计算麻烦,需要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判断,需要较准确的数理统计数据。所以,此方法适用于统计基础好,统计数据较准确,信誉度较高的大规模企业集团。
3.风险控制
在完成了以上步骤之后就要对是否实施风险控制、如何实施进行决策。风险控制的方法分为两类:制度控制和技术控制。制度控制基本上属于管理的范畴,包括与风险事件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设计,无一不与风险控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风险控制的制度体现。技术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分散法、转移法、和回避法。
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管理的程序在理论上似乎是按顺序进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风险会随着环境和事件的进展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也要不断调整,并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序。
综上所述,风险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可以这么说,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风险管理的过程。在新的形势下,正确地认识风险,把握风险的特征,洞悉风险与环境变化的辩证关系,掌握风险管理的方法,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察。
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一)筹资风险管理
筹资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偿债风险。由于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如果企业负债较多,而经营管理和现金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产生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如不能通过财务重整等方式及时加以化解,则可能进一步导致破产清算的风险。二是收益变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的存在),这种不确定性会通过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产生放大效应。在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降低,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相反,当税前利润下降时,会给所有者收益造成更大的损失。
1.可选择以下的财务指标来评估筹资风险。
第一,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业可用在短期内能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第二,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之后的余额。速动比率较之流动比率更加准确、可靠地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第三,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第四,资产负债比率,又称负债比率,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第五,财务杠杆系数,是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包括息税前利润、资金规模、资金结构、固定财务费用水平等多种因素。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固定财务费用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2.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
第一,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是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的根本,因为企业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即使现金管理十分有效,也会导致企业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的压力。第二,适度负债,优化资本结构。负债经营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更高收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损失,所以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如何确定适度负债的“度”,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从理论上讲,可以借助最佳资本结构理论来确定,即满足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筹资额。在实际工作中,“度”的选择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对一些生产经营好、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第三,合理搭配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搭配比例应与企业资金占用状况相适应。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应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应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这种合理搭配的稳健的负债策略。对于筹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投资风险管理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与项目投资相关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与证券投资相关的风险则是证券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1.评估投资风险。
第一,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它反映了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反之,越小。第二,投资收益率方差,是指各种可能出现情况下的投资收益率与期望投资收益率的平方差。该指标通常用来评估证券投资风险的大小。如果投资收益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应计算不同时期的投资收益率的综合方差。投资收益率的方差和综合方差越大,说明该证券的风险越大。
2.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
第一,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就会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企业进行证券投资时,可购买不同行业的证券以降低相关系数;如果购买同一行业内的证券,应尽量避免全部购买同一家公司的证券。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在突出主业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多种经营,使多种产业和多种产品在利润和时间上相互补充,以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管理
具体来讲包括三个方面:
1.识别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指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所导致的风险。一是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表现为拖欠风险,即客户超过规定的信用期限付款的风险。企业的资金运动的一般过程是:货币资金一生产资金一结算资金一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的拖欠风险使上述资金循环的第三个链条发生中断,造成企业结算资金不能及时回收和再生产资金相对不足。二是金额上的不确定性,是指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的风险。显而易见,如果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必然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直接的损失。此外,由于这部分坏账的已纳税款也不能退回,从而使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
2.评估资金回收风险。
第一,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第二,应收账款回收期,反映企业收回应收账款所需的平均时间。应收账款回收期长,则应收账款周转率低,说明资金回收较慢,资金回收风险较高;反之,较低。第三,坏账损失率,为本期发生的坏账损失占本期到期的全部应收账款的百分比。第四,应收账款收现率,为本期有效收回的应收账款占本期到期的全部应收账款的百分比。一般来说,坏账损失率越大,应收账款收现率越小,说明企业承受的资金回收风险越大;反之,越小。
3.防范与控制资金回收风险。
第一,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对于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好的客户,采取赊销的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额度之内,结算时相应采取分期收款、商业汇票等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对于那些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则宜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相应采取汇兑、支票等结算方式。第二,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及时催收货款。对逾期未结清欠款的赊销客户,企业应组织人员加紧催收。同时应分清主次,按照应收账款逾期的不同时间和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政策。第三,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企业应依据谨慎性原则,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在其发生之前提取坏账准备金,以减少本期虚增的利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收益分配风险管理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净收益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分别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积累、完善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和对投资者进行分配。
1.识别收益分配风险。
分配给投资者的盈余与留在企业的保留盈余,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必然造成企业的保留盈余不足,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相反,如果企业为减少外部融资需求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价值。因此,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时间和金额上的不同权衡和取舍,从而给企业的价值带来的不确定性。
2.防范与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第一,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一般来说,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取决于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如果公司的盈余是稳定的,则可以发放较高的股利,否则,只能发放较低股利。这时的股利政策可以减少因盈余下降而造成的股利无法支付、股价急剧下降的风险,还可以将更多的盈余转化为投资,以提高权益资本在公司资本中的比例,减少财务风险。第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收益分配政策不当或者收益分配政策频繁变动都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此时,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向投资者传达正面有利的信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不能为了重塑投资者的信心而披露虚假信息,否则,不仅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反而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要正常的运作,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四个方面实施风险识别、评估、防范和控制等风险管理活动,有效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即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提高财务管理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基于目前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现实情况,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积极向风险管理较好的企业学习,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并能够贯彻于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
(三)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如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这样可以使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科学控制财务风险
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财务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企业可以按一定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损失发生后,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
2.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