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库存管理
QCHAO · 2010-02-20 10:22 · 40911 次点击
目录
供应链库存管理概述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
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运行机制
供应链库存管理概述
供应链库存管理是指将库存管理置于供应链之中,以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为目的,从点到链、从链到面的库存管理方法。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特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目标服从于整条供应链的目标,通过对整条供应链上的库存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将各阶段库存控制在最小限度,从而削减库存管理成本,减少资源闲置与浪费,使供应链上的整体库存成本降至最低。与传统库存管理相比,供应链库存管理不再是作为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是作为一种供应链的平衡机制。通过供应链管理,消除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实现供应链的总体平衡。供应链管理理论是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管理集成化。
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供应链流程为基础,物流、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工作流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管理。
其二,资源范围扩大。
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只需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导入后,企业资源管理的范围扩大,要求管理者将整条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资源全部纳入考虑范围,使供应链上的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其三,企业间关系伙伴化。
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将客户服务、客户满意与客户成功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并贯穿于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由于企业主动关注整条供应链的管理,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间的伙伴关系得到加强,企业间由原先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双赢”关系。供应链的形成使供应链上各企业间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共同致力于供应链总体库存的降低。因此,库存管理不再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措施,而是使供应链管理平衡的机制。
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
1、VMI(供应商管理库存)
零售商有自己的库存,批发商有自己的库存,供应商也有自己的库存,供应链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由于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不同且相互封闭,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的扭曲现象,从而导致需求变异放大,无法使供应商准确了解下游客户的需求。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
VMI策略的关键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原则中:
1)合作精神。在实施该策略中,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和客户(零售商)都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够相互保持较好的合作。
2)双方成本最小。VMI不是关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谁来支付的问题,而是通过该策略的实施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成本,使双方都能获益。
3)目标一致性原则。双方都明白各自的责任,观念上达成一致的目标。如库存放在哪里,什么时候支付,是否要管理费,要花费多少等问题都通过双方达成一致。
4)连续改进原则。供需双方共同努力,逐渐消除浪费。
2、JMI(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的思想可以从分销中心的联合库存功能谈起。地区分销中心体现了一种简单的联合库存管理的思想。采用分销中心后的销售方式,各个销售商只需要少量的库存,大量的库存由地区分销中心储备,也就是各个销售商把其库存的一部分交给地区分销中心负责,从而减轻了各个销售商的库存压力。分销中心就起到了联合库存管理的功能。
从分销中心的功能得到启发,对现有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拓展和重构,提出联合库存管理新模式一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系统。
联合库存管理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库存管理和供应商管理客户库存不同,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使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变成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VMI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它把客户的库存决策权代理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JMI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风险分担表明如果把各地的需求集合起来处理,可以降低需求的变动性,因而当把不同地点的需求汇集起来,一个顾客的高需求很可能被另一个顾客的低需求所抵消。需求变动性的降低能够降低安全库存。
3.CPFR(共同预测、计划与补给)
通过对VMI和JMI两种模式的分析可得出:VMI就是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优化运行。通过几年的实施,VMI和JMI被证明是比较先进的库存管理办法,但VMI和JMI也有以下缺点:①VMI是单行的过程,决策过程中缺乏协商,难免造成失误;②决策数据不准确,决策失误较多;③财务计划在销售和生产预测之前完成,风险较大;④供应链没有实现真正的集成,使得库存水平较高,订单落实速度慢;⑤促销和库存补给项目没有协调起来;⑥当发现供应出现问题(如产品短缺)时,留给供应商进行解决的时间非常有限;VMI过度地以客户为中心,使得供应链的建立和维护费用都很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提升,VMI和JMI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也得到改进,提出了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CPFR(共同预测、计划与补给)。CPFR有效地解决了VMI和JMI的不足,成为现代库存管理新技术。
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简称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能同时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
CPFR最大的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同时CPFR采取了一种“双赢”的原则,始终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CPFR能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它主要体现了以下思想。
1)合作伙伴构成的框架及其运行规则主要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和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2)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销售商和制造商对市场有不同的认识,在不泄露各自商业机密的前提下,销售商和制造商可交换他们的信息和数据,来改善他们的市场预测能力,使最终的预测报告更为准确、可信。供应链上的各公司则根据这个预测报告来制定各自的生产计划,从而使供应链的管理得到集成。
3)消除供应过程的约束限制。这个限制主要就是企业的生产柔性不够。一般来说,销售商的订单所规定的交货日期比制造商生产这些产品的时间要短。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不得不保持一定的产品库存,但是如果能延长订单周期,使之与制造商的生产周期相一致,那么生产商就可真正做到按订单生产及零库存管理。这样制造商就可减少甚至去掉库存,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供应链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原有的库存管理模式也逐渐显示出其缺点和不足。在充分认识原有库存管理技术弊端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和改进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技术。
CPFR模式弥补了VMI和JMI的不足,成为新的库存管理技术。当然CPFR模式也不是任何场所都可以使用的,它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CPFR信息应用系统的形式有多种,但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现行的信息标准尽量不变,信息系统尽量做到具有可缩放性、安全、开放性、易管理和维护、容错性、鲁棒性等特点。
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供应链库存管理不是简单的需求预测与补给,而是要通过库存管理改善客户服务,提高收益水平。供应链库存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采用商业建模技术对企业的库存策略、提前期和运输变化的准确度进行评价;测算存货经济订货量时,考虑对供应链企业的影响;充分了解库存状态,确定适当的服务水平。目前,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供应链运作、供应链的战略与规划三方面。这些问题表现为以下方面内容:
(一)未形成供应链管理要求的整体观念许多供应链管理系统没有针对全局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各节点企业各行其道,导致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低下。
(二)信息传递系统效率低下供应链库存管理强调协作和信息共享,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要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必须实时准确掌握分布在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信息。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传递系统尚未建立,供应商了解到的客户需求信息常常是延迟的或不准确的,使短期生产计划实施困难。因此,应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有效传递供应链库存管理信息,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
(三)供应链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库存的形成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于生产运作需要建立的一般库存,另一类则是为防范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建立的保险库存。企业在制定库存计划时,无法顾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波动、供应商的意外变故导致的缺货、企业内突发事件引起的生产中断等,都会对库存产生影响。不确定因素是企业建立保险库存的主要原因。研究和追踪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是供应链库存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缺乏合作与协调性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是一个整体,需要各成员企业的协调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但企业间如果缺乏相互信任,就会增加企业间协调与合作的困难。企业间缺乏相互信任,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关系不稳固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在各成员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与建立企业内部针对各部门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比,建立企业间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困难要大得多。
(五)产品设计未考虑供应链库存成本的影响现代制造技术使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毛利率较高。但是,供应链库存的复杂性常常被忽略,使产品生产过程中节省下来的成本都被供应链上的分销与库存成本抵消。同时,在供应链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库存成本的影响。
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特点和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完善供应链库存管理:
首先,必须树立供应链整体观念。
要在保证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基础上,实现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的库存管理合作,需要对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供应链企业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价值追求等。要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各企业的效益指标和评价方法,使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对库存管理达成共识,从大局出发,树立“共赢”的经营理念,自觉协调相互需求,进而建立一套供应链库存管理体系,使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所有参与者在绩效评价内容和方法上取得一致,充分共享库存管理信息。
其次,要精简供应链结构。
供应链结构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有着重要影响。供应链过长,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关系过于复杂,是造成信息在供应链传递不畅、供应链库存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优化供应链结构,是保证供应链各节点信息传递协调顺利的关键,是搞好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础。因此,应尽量使供应链结构朝扁平化方向发展,精简供应链的节点数,简化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的关系。
最后,将供应链上各环节有效集成。
集成供应链上各环节,就是在共同目标基础上,将各环节组成一个“虚拟组织”,通过使组织内成员信息共享、资金和物质相互调剂,优化组织目标和整体绩效。通过将供应链上各环节集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过于复杂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效率的影响,使供应链库存管理数据能够实时、快速地传递到各个节点,从而大大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整体绩效。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运行机制
供应链库存管理强调各节点企业的长期合作,需要一种明确的制度安排来强化各节点企业合作的持久性,以抑制各节点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诺思曾经证明:当交易成本为正时,制度是重要的。建立合理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机制,是保持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稳定健康运行的重要方法。供应链库存管理机制的建立应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着手:
第一层次,建立供需计划协调管理机制。
包括建立共同合作目标、库存优化计划和协调控制方法、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利益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风险分担机制,以保证信息在供应链上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层次,建立供应链库存运行机制。
主要包括制定合同规则、协作交易规则、库存信息共享规则、订单处理规则以及应收、应付账款财务结算规则等与供应链中库存物流运作相关的各种规则章程,以保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相互合作的良性循环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第三层次,建立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如运用财务指标、内部流程评价指标考核企业间的合作程度与经营状况。通过对考核结果的分析比较,发现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