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计划
仪器信息网 · 2010-02-21 13:15 · 26616 次点击
什么是总量计划
总量计划是指在一定的计划期限(一般为12个月)内,以充分利用可用的生产资源为前提,确定各期(一般为1个月)的"总生产量""总外包生产量""总人力需求量""总库存量"等,以较好地满足变化着的外部需求的综合性计划。它是生产系统运行计划中的一个首要计划,为以后的具体进度计划和控制奠定基础。
总量计划的特点
总量计划的主要特点如下:
(1)它以公共单位对所有不同产品进行计量、累计、加总,而不涉及具体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所谓的"总量"即是以公共单位表示的数量。公共单位选择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总量计划应用效果的好坏,须依具体情况慎重决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可能有着不同的选择,如钢铁冶金企业用"吨钢"、机械加工厂用"工作小时"、医院用"就诊人次"等等。
(2)它是关于生产资源的中期综合调配计划,而不涉及具体的资源种类。
它把计划期企业可用的资源适当地分配到计划期内的各个期间的生产中,这些可用的资源一般是指:人力数量、正常工作和加班时间、库存、外包等。可用资源的种类、数量的多少,及其可改变的程度决定了总量计划的灵活程度和有效性。
(3)它是一种适应变化着的需求的计划方法。
它根据计划期内需求波动的特点进行资源调配、组织生产,既保证满足需求,又保证有较好的生产效益。需求越是起伏不定地变化,越是能够体现出总量计划的优越性。当然,计划的实际效果好坏,将首先取决于企业对需求的预测能力。
(4)它是一种动态决策的方法。
外部的各期需求可以是相互独立的,而企业内部各期的生产活动则是相互关联的,前期的生产决策和安排将会对后期的生产决策和安排产生影响。最优的计划方案不是要使某个期间或某些期间的生产效益最佳,而是要使整个计划期内所有的总效益最大。
总量计划的构成
(1)计划期。
总量计划的期限或计划期,是指计划所跨的时间长度。可短至3个月,长至18个月。计划期越长,调配资源的时间范围就越大,因而计划的效益就可能越大,但对需求的预测精度就越低,因而可能降低计划的效益,甚至使之无效,同时也增加了编制计划的难度,导致计划质量的下降。实际上,应根据产品需求变化的特点、编制计划的难度、计划的有效性等,确定一个合适的计划期。通常是以1年为一个计划期,并以1个月为基本的计划时间单位(一个计划期间)。
(2)可控因素。
总量计划的可控因素,是指那些企业在计划期内可以选择并可改变其数量水平的生产资源。主要有:人力数量、工作时间(正常和加班)、库存量、外包生产数量等。企业可用的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在计划期(不长)内一般是相对不变的,因而通常不属于可控因素,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对那些可控因素的运用提供基本条件,并对其数量水平进行限制。不同种类的可控因素,及其不同数量水平的组合,将构成各种不同的总量计划方案。可控因素的种类越多、数量变化的范围越大,可形成的计划方案就越多,因而,就越是能够找到更好的计划方案。总量计划就是要确定.各种可控因素的最优组合方式及其相应的数量水平。
(3)相关费用。
总量计划的相关费用,是指那些由可控因素选择而产生的,并随其数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主要有:正常工资、加班工资、生产费用(除工资外)、生产率改变费用、录用或辞退人力费用、库存或缺货费用、外包生产费用等。
总量计划的作用
(1)总量计划是企业计划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计划系统中的主体计划,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总的指导作用;
(2)总量计划的主要作用是对企业中期总体资源的调配进行规划或指导;
(3)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能程度不同地用以指导企业的实际生产,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类型或需求的特点。
总量计划的运用
(1)用于间断性的生产类型。
此种类型的生产企业生产许多品种的产品,往往主要是按订单组织生产的,所以对各种产品的需求预测一般不精确的。但由于对众多的产品采取"总量"形式进行预测和计划,可使多种不相关的个别产品的正向和负向的预测误差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得到较按个别品种产品进行预测更为准确的总量预测和计划。因此,总量计划就能较为准确地对计划期的生产资源进行调配。对于实际的生产活动,一般是以总量计划作为基本约束,根据实际接收的订单或短期的较为准确的预测,确定近期的各产品的主生产进度计划(任务量和时间的规定),对生产活动进行安排。如果某种产品的预测量与实际需求量有较大的差异,则通过监视库存水平对生产进行调整。此时,总量计划不
(2)用于连续性的生产类型。
该类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品种少,每种产品的数量大,一般是根据预测来组织生产的。因此,对产品内需求预测一般能做到基本准确或较为准确。对于只生产一种产晶的极端情况,总量计划既是生产资源的调配计划,也是实际的生产计划;对于品种不止一种但不多的情况,则还需将总量计划分解茂关于具体品种产品的主生产进度计划,用以指导实际的具体产晶的生产。这时,总体计划的分解既是可行的,又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01.11.21.31.4任启芳、孙春雷、林晓《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务实》第八章生产系统运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