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10-02-22 09:36  ·  13545 次点击
维修可大致分为预防维修与事后维修。前者是为了防止事故于未然,后者的目的是出现故障后迅速恢复原有功能。维修管理是为了继续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目的所进行的全部必要活动。这项管理大体可分为:①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维修因素;②在机器运行阶段,根据监测循环实施适时计划或监视维修状况;③出现故障时为了迅速修复,整顿并贯彻各种标准;④根据预防维修、事后维修收集的可靠性数据,采取防止事故复发对策,并进一步延长其寿命等活动。例如,第①种情况下,即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研究维修方便,集中监视功能劣化的状态监视性维修,按照计划时间注油和更换磨损部件,以便发现故障的部位,推广模式化等,以易于进行事后维修的办法。故利用模式和效应分析也是重要的。为有效地实施第②、③阶段,为了整顿和遵守各类维修作业标准(维修手册、流程图、检验单、异常事故报告书等),除了进行教育培训之外,采购与管理、及时补充部件也是重要的。第④阶段更为重要的是要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延长设备的寿命。对此,开展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故障分析、故障物理分析等都是有用的。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