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控制

  QCHAO ·  2010-02-25 15:46  ·  17546 次点击
战略控制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为达到目标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评价实施企业战略后的企业绩效,把它与既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标准像比较,发现战略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纠正偏差,是企业战略的实施更好的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企业目标协调一致,使企业战略得以实现。战略实施的控制与战略实施的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进行战略实施的控制就必须进行战略实施的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实现控制,评价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发现问题实现控制才是目的。战略控制着重于战略实施的过程,战略评价着重于战略实施的过程,战略评价着重于对战略实施过程结果的评价。
目录
内容
过程步骤
控制方法
系统要求
作用
种类方式
特征
常见问题
影响因素
控制层次
区别作业控制
参考资料
内容
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进行控制的主要内容有:
1.设定绩效标准。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结合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具体条件,确定企业绩效标准,作为战略控制的参照系。
2.绩效监控与偏差评估。通过一定的测量方式、手段、方法,监测企业的实际绩效,并将企业的实际绩效与标准绩效对比,进行偏差分析与评估。
3.设计并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以顺应变化着的条件,保证企业战略的圆满实施。
4.监控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战略赖以存在的基础,这些外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的变化意味着战略前提条件的变动,必须给与充分的注意。
5.激励战略控制的执行主体,以调动其自控置与自评价的积极性,以保证企业战略实施的切实有效。
过程步骤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37263nw00te0wngppuc3.jpg
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企业实际的效益尽量符合战略计划。为了达到这一点,战略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制定效益标准。
战略控制过程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评价计划,制定出效益的标准。企业可以根据预期的目标或计划制定出应当实现的战略效益。在这之前,企业需要评价已定的计划,找出企业目前需要努力的方向,明确实现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2)衡量实际效益。
主要是判断和衡量实现企业效益的实际条件。管理人员需要收集和处理数据,进行具体的职能控制,并且监测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信号。此外,为了更好地衡量实际效益,企业还要制定出具体的衡量方法以及衡量的范围,保证衡量的有效性。
(3)评价实际效益。
用实际的效益与计划的效益相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差距,并尽量分析出形成差距的原因。
(4)纠正措施和权变计划。
考虑采取纠正措施或实施权变计划。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一旦企业判断出外部环境的机会或威胁可能造成的结果,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纠正或补救措施。当然,当企业的实际效益与标准效益出现了很大的差距时也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控制方法
1.预算:
预算:是一种以财务指标或数量指标表示的有关预期成果或要求的文件。
一方面预算起着如何在企业内各单位之间分配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预算也是企业战略控制的一种方法。
*预算准备完了以后,企业内部的会计部门就要保有各项开支记录,定期作出报表,表明预算、实际支出以及二者这间的差额。
*做好报表之后。通常要送到该项预算所涉及的不同层次的负责人手中,由他们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2.审计:
审计:是客观地获取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的论断的的论据,通过评价弄清所得论断与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报知有关方面的过程。
*审计过程基本上着重于注意一个企业做出的财务论断,以及这些论断是否符合实际。
*中国执行审计的人员可有两类:
一类是独立的审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检查委托人的财务报表。不过,他们还执行其经济工作,如会计服务、税务会计、管理咨询以及为委托人编制财务报表等。
另一类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确定企业的方针和程序是否被正确地执行,并保护企业的资产。此外,他们还经常评估企业各单位的效率以及控制系统的效率。
3.个人现场观察:
个人现场观察是指企业的各层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深入到各种生产经营现场,进行直接观察,从中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系统要求
1.控制系统应是节约的:
既不能产生过多的信息,也不能提供太少的信息,而应是最经济地产生各部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信息。
2.控制系统应是有意义的:
控制必须与企业的关键目标相联系,能为各层管理人员提供真正需要和有价值的信息。
3.控制系统应当适时地提供信息:
经常和快速的反馈并不一定意味着是较好的控制,关键是要及时地提供给管理者使用。
例如:在试销一种新产品时,就需要快速的反馈;而在长期研究和开发项目中,逐日、逐周甚至逐月地反馈进展情况,可能是不必要的,而且也无益。因此,应使设计的控制系统对应于所考核的活动或职能的时间跨度。
4.控制系统应提供关于发展趋势的定性的信息:
例如:知道某一产品市场占有率是上升还是下降,还是保持稳定,与确知其市场占有率的多少同样重要。类似这样的定性信息比仅用定量数据能更快地发现问题,从而有助于更迅速地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
5.控制系统应有利于采取行动:
控制系统输出的信息必须传递给企业中那些根据这些信息而采取行动的人。如果给管理人员提供的报告仅仅是为信息而信息,那通常意味着这些报告会被忽视,事实上,也可能导致管理人员忽视其它有用的报告。应当明白,并非企业中的每个人需要所有的报告。
6.控制系统应当是简单的:
复杂的控制系统常常会引起混乱,收效甚微。有效控制系统的关键是它的实用性,而非它的复杂性。
作用
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控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它能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战略决策仅能决定那些事情该做,那些事情不该做,而战略实施的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实施的效果好坏与效率高低,因此企业战略实施的控制虽然处于战略决策的执行地位,但对战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2.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的控制能力与效率的高低又是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决定了企业战略行为能力的大小。企业战略实施的控制能力强,控制效率高,则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做出较为大胆的、风险较大的战略决策,若相反,则只能做出较为稳妥的战略决策。
3.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控制与评价可为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反馈,帮组战略决策者明确决策中哪些内容是符合实际的、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符合实际的,这对于提高战略决策的适应性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4.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等企业基础建设,为战略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
种类方式
从控制时间来看,企业的战略控制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事前控制。在战略实施之前,要设计好正确有效的战略计划,该计划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人的批准后才能执行,其中有关重大的经营活动必须通过企业的领导人的批准同意才能开始实施,所批准的内容往往也就成为考核经营活动绩效的控制标准,这种控制多用于重大问题的控制,如任命重要的人员、重大合同的签订、购置重大设备等等。
由于事前控制是在战略行动成果尚未实现之前,通过预测发现战略行动的结果可能会偏离既定的标准。因此,管理者必须对预测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一般有三种类型的预测因素:
(1)投入因素。即战略实施投入因素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将影响产出的结果。
(2)早期成果因素。即依据早期的成果,可预见未来的结果。
(3)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战略实施的控制因素。
2.事后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发生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之后,才把战略活动的结果与控制标准相比较,这种控制方式工作的重点是要明确战略控制的程序和标准,把日常的控制工作交由职能部门人员去做,即在战略计划部分实施之后,将实施结果与原计划标准相比较,由企业职能部门及各事业部定期的讲战略实施结果向高层领导汇报,由领导者决定是否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
事后控制的方法的具体操作主要有联系行为和目标导向等形式。
(1)联系行为。即对员工的战略行为的评价与控制直接同他们的工作行为联系挂钩。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并能明确战略行动的努力方向,使个人的行动导向和企业经营战略导向接轨;同时,通过行动评价的反馈信息修正战略实施行动,使之更加符合战略的要求;通过行动评价,实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强化员工的战略意识。
(2)目标导向。即让员工参与战略行动目标的制定和工作业绩的评价,既可以看到个人行为对实现战略目标的作用和意义,又可以从工作业绩的评价中看到成绩与不足,从中得到肯定和鼓励,为战略推进增添动力。
3.随时控制。即过程控制,企业高层领导者要控制企业战略实施中的关键性的过程或全过程,随时采取控制措施,纠正实施中产生的偏差,引导企业沿着战略的方向进行经营,这种控制方式主要是对关键性的战略措施要进行随时控制。应当指出,以上三种控制方式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在企业经营当中它们是被随时采用的。从控制主体的状态来看,战略控制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1.避免型控制。即采用适当的手段,使不适当的行为没有产生的机会,从而达到不需要控制的目的。如通过自动化使工作的稳定性得以保持,按照企业的目标正确的工作;通过与外部组织共担风险减少控制;或者转移或放弃某项活动,以此来消除有关的控制活动。
2.开关型控制。开关型控制又称为事中控制或行与不行的控制。其原理是: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标准检查战略行动,确定行与不行,类似于开关得开与止。
开关控制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由多种:
(1)直接领导。管理者对展览活动进行直接领导和指挥,发现差错及时纠正,使其行为符合既定标准。
(2)自我调节。执行者通过非正式的、平等的沟通,按照既定的标准自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便和谐作者配合默契。
(3)共同愿景。组织成员对目标、战略宗旨认识一致,在战略行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性、使命感,从而达到殊途同归、和谐一致、实现目标。
开关控制法一般适用于实施过程标准化的战略实施控制,或某些过程标准化的战略项目的实施控制。
从控制的切入点来看,企业的战略控制可以分为如下五种:
1.财务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复盖面广,是用途极广的非常重要的控制方式,包括预算控制和比率控制。
2.生产控制。即对企业产品品种、数量、质量、成本、交货期及服务等方面的控制,可以分为产前控制、过程控制及产后控制等。
3.销售规模控制。销售规模太小会影响经济效益,太大会占用较多的资金,也影响经济效益,为此要对销售规模进行控制。
4.质量控制。包括对企业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工作质量不仅包括生产工作的质量,好包括领导工作、设计工作、信息工作等一系列非生产工作的质量,因此,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生产过程和非生产过程的其他一切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是动态的,着眼于事前和未来的质量控制,其难点在与全员质量意识的形成。
5.成本控制。通过成本控制使各项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控制不仅包括对生产、销售、设计、储备等有形费用的控制,而且还包括对会议、领导、时间等无形费用的控制。在成本控制重要建立各种费用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并严格执行,要事先进行成本预算等工作。成本控制的难点在于企业中大多数部门和单位是非独立核算的,因此缺乏成本意识。
特征
战略控制的基本特征与战略控制过程的基本特征不同,它是对战略控制的一些基本的要求。
(一)适宜性
判断企业战略是否适宜,首先要求这个战略具有实现公司既定的财务和其他目标的良好的前景。因此,适宜的战略应处于公司希望经营的领域,必须具有与公司到的哲学相协调的文化,如果可能的话,必须建立在公司优势的基础上,或者以某种人们可能确认的方式弥补公司现有的缺陷。
(二)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公司一旦选定了战略,就必须认真考虑企业能否成功的实施。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财力、人力或者其他资源、技能、技术、诀窍和组织优势,换言之,企业是否有有效实施战略的核心能力。如果在可行性上存在疑问,就需要将战略研究的范围扩大,并将能够提供所缺乏的资源或能力的其他公司或者金融机构合并等方式包括在内,通过联合发展达到可行的目的。特别是管理层必须确定实施战略要采取的初始的实际步骤。
(三)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强调的问题是:与公司利害攸关的人员,是否对推荐的战略非常满意,并且给与支持。一般来说,公司越大,对公司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就越多。要保证得到所有的利害相关者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但是,所推荐的战略必须经过最主要的利害相关者的同意,而在战略被采纳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反对意见。
(四)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不一致性
企业的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从理论上讲,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问题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性。企业战略控制就是要对这些不一致性的冲突进行调节,如果把战略控制仅仅看作是一种单纯的技术、管理业务工作,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企业的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从理论上讲,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问题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性。企业战略控制就是要对这些不一致性的冲突进行调节,如果把战略控制仅仅看作是一种单纯的技术、管理业务工作,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
(五)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战略具有不确定性。公司的战略只是一个方向,其目的是某一点,但其过程可能是完全没有规律、没有效率和不合理的,因此这时的战略就具有多样性。同时,虽然经营战略是明确的、稳定的且是具有具有权威的,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战略必须适时的调整和修正,因而也必须因时因地的提出具体控制措施,这即是说战略控制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六)弹性和伸缩性
战略控制中如果过度控制,频繁干预,容易引起消极反应。因而针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战略控制有时需要认真处理,严格控制,有时则需要适度的、弹性的控制。只要能保持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就可以有较大的回旋的余地而具有伸缩性。所以战略控制中只要能保持正确的战略方向,尽可能的减少干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尽可能多的授权下属在自己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对小范围、低层次的问题不要在大范围、高层次上解决,反而能够取得有效的控制。
常见问题
1、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战略仍按照以前的规划执行下去;
2、使企业出在一段时间表现出很强的市场冲力后走到衰落;
3、战略实施了,但做好做坏没人知道,到年底了才知道目标没有达成;
4、战略实施的成效没有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各层员工不知道方向是否正确;
5、领导不了解战略实施情况,无法进行快速有效的决策;
6、目标未达成,各部门互相推诿,最后不了了之;
7、领导的意图员工没有充分理解,还是按照老一套去执行;
8、企业绩效开始走下坡路,沟通也不顺畅了。
影响因素
在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现有的定量分析因素、信息上的缺陷因素、不确定性因素、不可知的因素以及人类心理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些是企业的内部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才使统一行业中的各个公司有所差异。另一些因素由于受到行业性质和环境的制约,则使一个行业中的企业战略较为相似。无论和何种行业,尽管各种因素的影响力度不同,但影响战略控制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需求和市场、资源和能力、组织和文化。这三类因素在现代企业中呈现如下趋势:
1、更加重视质量、价值和顾客满意。不同的需求驱动因素(如便利、地位、风格、属性、服务等)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现代的顾客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更加重视质量和价值。一些卓有成效的公司致力于提高质量,同时降低成本。它们的指导思想是持续不断的用更少的成本提供更多的东西。
2、更加重视关系建设和竞争导向。现代企业关注于培养顾客的忠诚度,从交易过程转向关系建设,和企业的关联者保持和谐融洽的状态。
3、更加重视业务流程管理和整合业务功能。现代企业从管理一系列各自为政的部门转向一系列的基本业务流程,企业组成跨部门的工作团体管理这些基本流程。
4、更加重视全球导向和区域规划。现代企业的边界日益扩张,无国界经营成为发展潮流。当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时,必须转变传统风气去适应当地的影响力量。企业必须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战略思考,但战略计划和实施却是区域化、当地化。
5、更加重视战略联盟和网络组织。一旦企业全球化,他们就会意识到无论他们多么大,他们已经失去了保证成功的某些资源和能力。考虑到完整的价值链,他们认识到了和其他组织进行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层管理者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设计战略联盟和网络组织上,以此形成竞争优势。
6、更加重视权势架构及其影响。任何组织都存在利用权势实现个人或集团利益现象,在许多时候,企业的战略决策就是由权势决定的。现代企业面临的复杂环境决定了人们在目标、价值观念、利害关系、职责和认识上的分歧,同时彼此对对方由控制权,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对方。
控制层次
战略控制层次是指由于制定各种战略控制人员在企业中处于不同位置而产生的战略控制分级。一般包括战略控制层次分为战略控制、战术控制与作业控制三个层次。战略控制是指涉及企业同外部环境关系的基本战略方向的控制,它从企业总体考虑,着重于长期(1年以上)业绩;战术控制主要处理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局部、短期性问题,着重于短期(1年以下)业绩;作业控制则是处理近期活动,考虑近期(如月度、季度)业绩,如日常的产品质量控制。企业的控制层次包括组织控制、内部控制和战略控制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需要完成企业的使命,实现企业的目的和目标。
(1)组织控制。在大型企业里,战略管理的控制可以通过组织系统层层加以控制。企业董事会的成员应定期审核企业正在执行的战略,测试它的可行性,重新考虑或修正重大的战略问题。企业的总经理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则要设计战略控制的标准,也可以指定计划人员组成战略控制小组来执行一定的控制任务。
(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在具体的职能领域里和生产作业层次上的控制。生产作业的管理人员根据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标准,采取具体的内部行动。内部控制多是战术性控制。
(3)战略控制。战略控制是指企业对发生或即将发生战略问题的部门,以及重要战略项目和活动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比内部控制更为直接和具体。例如,在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兼并和合并等领域里,战略控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区别作业控制
战略控制着眼于企业发展与内外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通常有避免型控制、跟踪型控制、开关型控制和后馈型控制四种类型。作业控制是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进展情况的控制,通常有财务控制、生产控制、销售规模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方式。(1)执行主体不同;(2)战略控制具有开放性,业务控制具有封闭性;(3)控制目标不同;(4)控制目的不同。
参考资料
(1)http://www.77txt.com/txt_181492/
(2)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38051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