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工作
Baike · 2010-02-27 08:44 · 36906 次点击
后勤工作(Logisticswork)
什么是后勤工作
所谓的后勤工作,亦称总务工作。是为各单位职能活动正常进行而提供的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工作。
后勤,本为军事名词,为“后方勤务”的简称,是指从物资、卫生、技术、运输等方面保障军队需要的勤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我国历代兵家对后勤工作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作用所作的高度概括和评价。现在”后勤”一词已有更为宽限的外延,后勤工作亦日益为人们高度重视。
后勤工作的沿革
后勤工作作为现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一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后勤工作的性质、内容都有不同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所赋予的含义也不断地变化、更新。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诸子百家对后勤工作有不少论述。但追溯后勤工作的渊源,还要从“后勤”一词的来源入手。“后勤”一词源出希腊文logistikos,意为“计算的科学”。19世纪30年代,拿破仑的政史官A.H.若米尼在总结征俄失败的经验教训时最先使用“后勤”概念,并以此作为军事术语。可见,后勤先出于军事上的用途。后勤工作最先是战争艺术中重要部分之一。1882年,美国海军历史学家A.T.马汉将这一术语解释为:通过国家经济动员,对武装力量提供保障。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乔治·赛勒斯·索普于1917年著的《理论后勤学——战争准备的科学》一书认为,后勤与战略、战术一起构成战争科学的3大分支,现代战争的准备和实施必须有相关的后勤保障。索普生动地描绘:“战略之于战争,犹如情节之于戏剧,战术比之为演员扮演的角色;后勤则相当于舞台管理、置办道具及提供演出的种种维护工作”。
后勤作为一种军事活动,有它特定的后勤机构和后勤保障内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武器装备的进步,后勤机构和后勤任务量膨胀得像雪球一样急剧。主要表现在:①物资消耗数量增多,品种、结构发生极大变化,弹药、油料和工程器材代替粮草成为主要物资;②卫生保障随着医疗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逐步成为系列化的工作;③交通运输也成为将军队的一项专门勤务。
我国近代后勤活动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清末年间,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编练新军,开设了武备学堂。其中专设有辎重兵科。中华民国建立初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设参谋本部,下辖后勤参谋部,掌管后勤政策。各部队则分别设立后勤机构,如军需处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红军创始时就编有后勤机构。在几十年长期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后勤保障经验。建立了由总后勤部负责、各军种管理的各级后勤机构和设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勤保障系统、机制和方法,为新中国建立和保卫祖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机关、企事业后勤工作历经供给制管理阶段(1927~1955)、计划经济管理阶段(1956~1978)、改革开放阶段(1979)~现在),1992年2月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后勤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面临新的转变。后勤工作本身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都尚待更新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后勤工作要加快改革的步伐,逐步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后勤服务社会化。
后勤工作的划分
从职能上看,后勤工作分为行政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指行政财务管理、房屋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环境秩序管理、后勤服务的规划、协调与监督管理等。后勤服务职能,是指为保障本单位工作和职工生活提供的各项劳务和技术服务的职能。主要有:服务中心(服务公司)及食堂、车队、医务室、服务班、技工班、电话班、浴室、理发室、小卖部、洗衣房、锅炉、茶炉房、幼儿园、疗养院、休养所、绿化副食品生产基地、礼堂、印刷厂、房屋修建队、宾馆招待所、后勤服务经济实体等。
从性质上看,后勤工作大致可划分为三种性质,即:后勤管理性工作、后勤服务性工作和后勤经营生产性工作。这三种性质的工作,各有自身的特点又相互联系,构成了后勤工作的复杂结构。
由于后勤工作是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因此服务性是后勤工作的根本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