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决策
Baike · 2010-02-28 11:03 · 18479 次点击
程序化决策就是可以根据既定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把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统一起来,进行优化的一种决策。比如工厂选址、采购运输等等决策。这种决策是可以运用筹学技术来完成的。在这种程序化决策中,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计量和统计调查得到,它的约束条件也是明确而具体的,并且都是能够量化的。对于这种决策,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让计算机代为运算,并找出最优的方案,都是在价值观念之外做出的,至少价值观念对这种决策的约束作用不是主导因素。
目录
意义
条件
与非程序化决策
原则分析
参考资料
意义
1.便于论证决策
决策过程中有一十非常重要的阶段——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的对象之一是决策程序的研究,论证程序使用的方法、方式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论证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功能性论证即采用“黑箱”的方法,在实际论证中常采用大量试验来论证决策的可行性;另一种方法是结构性论证,即直接论证程度全局性的,决定性的决策常采用两种方法来论证。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是以程序为基础、为线索,这可以提高决策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提高丁决策的准确率、优化度。
2.节约决策时间
时间就是效益,在当今社会以成为井识。决策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决策,而决策具有很强的时技性,如何节约时间,尽快做出决策是每个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项决策都需要收集,处理大量的信息,而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决策者不按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方法去处理信息是不可能做出及时的决策的。程序化决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手段,决策者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聘请专家、顾问,按照一定的程序处理信息,最后由决策者结合自己的经验作出决策,从而大大减少了决策者的决策时间,在日常事务管理中更能显示其优越性:决策者把日常事务制度化、程序化,把权力下放给下属依程序办事,从而节约时间。
3.减少组织磨擦
企业内部组织功能不同,但是某一项决策需要几十部门协调完成,协调的主要手段就是程序化,其过程是:在决策者的指导下,根据组织功能由各组织完成程序的某一段,各组织之间达成共识后把其过程程序化。这样大大减少了内部消耗,加强了内部联系,同时加快了决策节奏。
条件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4512y4aq2rlcccz6van1.jpg
程序化决策
1.民主的决策气氛
在民主的决策气氛中,各级管理者、职员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一个窗口,从而增加了员工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决策的拥护度,执行时就会容易得多。程序化决策的实质就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重视专家的意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的过程决策者不听取员工、专家的意见实际是对员工、专家的否定,实行独断决策,这样直接从初级信息到决策,完全设有必要,也不可能进行程序化决策。
2.健全的组织机构
组织是有着共同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原则组合的人群共同体,一个企业往往由几个内部组织构成。组织是企业开展日常工作的基础,也是信息流通的渠道。在决策过程中各组织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获取、分析信息。最后展现在决策者面前的是比较完整的、有效的信息体系。一个企业最忌组织繁冗、职责不清,这样信息流通必将受阻,甚至彻底改变方向,使程序化决策失去了组织基础。
3.及时、准确、充分的信息来源
程序化决策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获取准确、及时、充分的信息。准确的信息是程序化决策的最基本条件,信息错误比没有信息更糟糕,它使决策方向走向反面。及时的信息决定决策的时效性,现代市场变化万千,时间就是效益,过时的信息必然使决策陷入被动,最终导致决策失败。现代化的通讯设备,高精密的电脑都为提供及时的信息剖造了条件,充足的信息决定着决策的优化度,信息愈充分决策优化度愈高。没有及时、准确、充分的信息来源,程序化决策将会毫无意义。
与非程序化决策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345122bqlq0arqra7ipdm.jpg
程序化决策的流程框图
对于程序化决策,主要是运用人工智能,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求取极限值,进行优化。这可以在严格变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完成。而非程序化决策,则必须在明确价值观念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决策因素关联分析框架,并按照这既定的框架来制定决策。也就是说,把企业领导人所赖以形成决策的价值观念,具体化为一个分析框架,然后把所要进行分析的各种变量纳入这个框架之中来进行关联比较,最后做出选择。
对这两种不同的决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教授作过专门分析。但在现实的企业决策中,人们往往对这两类决策并不加区分。有的把非程序化决策当做程序化决策来制定,强调所有决策都要通过数理逻辑运算来进行优化选择,结果所谓的优化,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形式,因而导致决策的低质量。有的则不管是程序化决策,还是非程序化决策,统统用简单的信念化代替科学的分析论证,结果更是决策质量的下降。
在这里必须明确一点,不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优化计算的决策,远不等于靠拍脑袋获得灵感和知觉来决策,而是要通过建立决策关联分析框架,借助关联分析方法来决策。科学的决策分析方法是保证决策质量的关键。
原则分析
一、情况不明不决策
“情况不明决心大”是决策的大忌。为此,这里的“明”,主要有以下三项内容:问题要明;信息要灵;环境要明。
二、只有一个方案不决策
多方案选择是现代决策的一条重要原则。国外的决策者还把那种只拟定一个方案而没有选择余地的决策,讽刺为“霍布森选择”。为什么在决策过程中要拟定多种备选方案?有利于拟定出好方案以供选择;有利于通过比较进行鉴别;有利于应付主客观情况的变化;有利于对决策目标进行进一步审查和调查;
三、未经可行性论证不决策
孔子说“三思而后行”,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都是指凡事应多加考虑。按现代决策的概念,就是要埘备择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价等。为什么要对备择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呢?可行性论证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可行性是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中间环节;
四、情绪不稳不决策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情绪状态之发生,虽为个体所能体验,但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却不易为个体本身所控制。如果个体是决策者,那么他的情绪会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从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看,大多数决策过程中,情感成分比重决不亚于理性成分。情绪状态不易自我控制。
五、重大政策未经试点不决策
在程序化决策中,重大政策出台前要进行局部试验,这称之为试点。重大政策出台前之所以要试点,有以下几个原因:有利于了解实情、深化认识,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有利于发现潜在问题、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掌握信息、科学预测,增强决策的可行性。
参考资料
(1)http://www.yxgl.com/Management/76487.html
(2)http://www.cqvip.com/QK/96960X/2004009/10739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