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产额
liling8262 · 2010-03-06 14:17 · 23532 次点击
核裂变发生后,新生成的裂片带有很大的动能并且核中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比比较高,因而不稳定,要经历一连串的β衰变而生成具有同一质量数的几个核素,形成衰变链。因此,裂变后体系中某一种核素的产额分为三种:①独立产额,即在裂变产物发生任何β衰变以前,核裂变中直接产生某种特定核素的份额;②累积产额,即在规定时间内,裂变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某种特定核素的份额;③链产额,即裂变中产生某个特定质量数的各种裂片核素的份额之和。测定某一种裂片核素的产额必须获得两个实验值,即确定体系中裂变事件发生的总数和在该体系中产生某一种裂片核素的数目。
测定裂变事件发生总数的早期方法是通过一些有精确截面数据的核反应,先确定热中子的注量率,再通过它来计算裂变事件数。后来出现的裂变室测量法能真实而准确地记录裂变事件发生的次数。裂变事件数除了与可裂变核的数量直接有关外,还与可裂变核所处的条件(所在位置的中子注量率、照射时间等)有密切关系。测定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先将要用于产额测定的可裂变核做成一系列的标准靶,在固定的照射条件下,测出其中发生的裂变事件数,从而求得可裂变物质含量与裂变事件数的关系;另一方法是用金的197Au(n,γ)198Au核反应作为标准,来测定单位重量的可裂变物质中发生的裂变事件数。
测定裂片核素数目要求从已经发生了裂变的可裂变物质和裂变产物的混合体系中逐个地分离裂片核素,并准确测出各核素的原子数目。分离效率、测量效率、放射性衰变和子体干扰等,对放射性核素绝对含量的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有一定的影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校正。质谱仪(见质谱法)在裂变产额测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