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6000简介
Aaron · 2008-04-12 14:34 · 15837 次点击
一、从SA8000向ISO26000的飞跃
前一段时间,国内主要关注SA8000,误以为SA8000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代名词。其实,国际上各种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层出不穷,总共超过400多个(含企业生产守则)。
自2003年ISO开始着手制订社会责任方面的标准以来,关于ISO是否应该制订社会责任标准及应该制订什么样的标准一直存在不同看法。2004年6月ISO在瑞典召开会议研究关于社会责任标准问题,决定制订一个适用于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指导性文件(标准),编号为ISO26000,2008年正式出台。此后一段时间,关于标准的性质及作用问题,仍是各方讨论的焦点。比如标准的写法看似简单,却成为争论最激烈的焦点之一,主要原因为如写成管理体系类标准,则标准出台后,很可能被其他组织或机构用于认证。ISO虽决定该标准不适用于认证,但一些ISO官员也承认,别的组织用该标准去认证也无法限制。一些非政府组织及部分利益集团,坚持该标准应按照管理体系的标准来编制,实际是要为将来开展认证埋下伏笔,而企业界、部分国家政府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专家则坚持该标准不应是管理体系类的标准。
在2005年9月的曼谷会议上,ISO再次明确:ISO26000是不用于第三方认证、不用于商业合同目的、非管理体系的、适用于所有社会组织的指导性文件(导则)。但是,从近期看,ISO26000还不可能代替SA8000和其他社会责任标准,今后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百家争鸣”的格局。
二、争论和妥协贯穿此次会议始终
由于制订非管理体系标准在ISO还是第一次,究竟应该如何组织相关的标准制订活动,ISO也抱着“摸石头过河”的态度。ISO官员在会议期间就表示,究竟标准将会是什么样子,还要看会议讨论情况才能确定。而社会责任的性质决定了这个标准的制订过程也将是各方利益冲突和平衡的过程。事实上,自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始,几乎在所有问题上,各方观点都有相当大的分歧,几个主要文件的形成,都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甚至会议举办城市的选择也是有关方面争执和妥协的结果。
关于ISO26000的框架的讨论。这次会议的焦点和中心任务是讨论制订ISO26000的框架。秘书处提供的标准框架讨论稿,将标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对所有组织的通用指南,包含7章;第二部分为对特定类型组织的分类指南,包含6章,分别对照政府、非政府、企业(含商业和工业)、消费者、劳工及其他。会议对1200条意见进行了讨论,争论非常激烈,直到会议结束前一天下午工作组才基本形成了向大会提交的“标准框架”。“框架”改变了原讨论稿两部分的结构,将标准分为10个章节,从框架的具体内容指向看,反复强调和突出了对所有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要求。
关于是否允许媒体参加会议并采访问题。由于涉及到将会议讨论过程对公众公开及时报道,有些利益集团可能会用来达到会议讨论中不能达到的目的,因此多数代表持否定态度,而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组织则积极活动表示支持。专题工作组主席来自非政府组织,看到反对意见较强,索性决定在本次会议上不就此做出最后结论。
三、政治诉求和技术规范交织彰显会议“四大特点”
本次会议突出了标准制订的技术性特征,但政治倾向性仍贯穿会议的各个方面。
巴西会议期间,主要议题集中于社会责任标准的性质,会议讨论更偏重于社会责任的政治方面。而本次会议讨论的主要是社会责任标准的框架,以及其它程序性问题。虽然政治性问题贯穿始终和几乎每一个细节,但比较突出的还是标准制订的技术性特征。
一是发达国家在工作中仍占据优势地位。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代表开展社会责任的研究比发展中国家早而且更深入,很多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的专家也来自这些发达国家,加上语言的优势,使得发达国家在工作中占据了优势。日本采取了多出钱、多派人、早准备、多做工作的方式,赢得了不少优势,比如日本在会议期间多次提出维护亚洲利益,并出钱组织亚洲地区论坛等。据了解,日本在这些活动中经费支持主要来自日本经团联合会及其所属企业和日本政府的支持,技术支持来自于日本国内社会责任化工作组,据日本代表团团长介绍,仅在今年,该工作组已开过10次大会,6次核心会议。
二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表达出明确的声音。巴西会议期间,由于与会的发展中国家代表极少,而且大部分来自非政府组织,因此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声音很少。而此次会议一开始,就有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在标准制订过程中要更明确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意愿,并要求发展中国家共同开会确定立场。在发展中国家代表小组会上,印度等国代表明确提出,坚决反对将贸易与ISO26000标准挂钩,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利用社会责任作为贸易壁垒。与巴西会议间发展中国家噤若寒蝉的情况相比,本次会议期间发展中国家明显表现出团结和捍卫自身利益的愿望。
三是非政府组织在获得一定利益后有所收敛。非政府组织在巴西会议期间全力活动,主持了会议期间全部3个分会场的讨论,大有主导会议进程之势。而且在会议最后确定的6个长期和临时工作组中占有了相当大比例领导席位,在主席顾问组中也占有数席。而本次会议期间,非政府组织相对收敛,虽在一些议题的讨论中仍坚持其一贯观点,但态度和语调都有所变化。来自非政府组织的“工作程序组”主席甚至表示,要软化态度,从原来的立场适当后退。其态度的变化,很可能反映其核心关切已达到目的,并不表示立场和观点有真正变化。
四是企业组主动出击发挥重要作用。在巴西会议期间,企业组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相关问题的讨论中态度低调,也未主动承担重要组织活动。而在本次会议前,企业组不仅针对秘书处准备的标准框架文件提出了全面修改意见,而且承担了框架评论组和起草组的领导工作,在标准框架的制订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据称ISO技术管理委员会做出关于不制订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标准的决议,也是美国等国企业代表提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