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究和开发

  仪器信息网 ·  2010-05-16 16:45  ·  17763 次点击
目录
产品研究和开发
正文
配图
相关连接
产品研究和开发
正文
为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所进行的一系列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英文简称RD。它一般包括从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开始至新产品试制和老产品改进的全部内容,有的还包括基础研究。试制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一般是指获得具有新用途、新性能的产品,有些是运用现有的技术科学,有些则采用新原理、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形成新产品。
研究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3方面。
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能为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机械工业部门的基础研究一般是根据已有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结合较远期的需要作一些有可能用于实际生产的探索性研究,如对激光、超导技术和强度、疲劳、热效、振动、噪音、摩擦、磨损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这种研究一般具有战略性,理论学术性也较高,主要在高等院校和国家工业技术科学研究机构中进行。
应用研究探讨如何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它是基础研究和生产实际的桥梁。机械工业的应用研究一般是针对本系统所需要的有共性的关键技术而开展的,其成果直接用于新产品研制或新技术的发展。如全息光栅用于光学仪器,微电子技术用于机、电、仪一体化的产品等。应用研究通常在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或规模较大的企业中进行,以提高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属于开拓性的技术储备工作。
开发研究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为基础,针对明确的开发目标而进行的科研技术活动。它是应用研究的发展。机械工业的开发研究通常以产品为对象进行研究、设计、试验,直至完成样机的试制和鉴定,达到能小批投产。一般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和试制车间来从事新产品研制和管理工作。对大型成套产品,有的还要有模型试验,经过仿真模拟,有的还要进行类似工厂规模的中间试验。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是相互关联的3个环节。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开发研究的基础,开发研究是科学技术成果具体地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阶段。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对开发研究一般都给以较大投资,以期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果。从美国、日本、联邦德国等几个工业发达国家70年代的统计看,这3类研究经费基本占产品总销售额的5~8%,它的使用分配大致是:基础研究13~16%;应用研究20~25%;开发研究59~67%。
研究开发程序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基本程序一般由调查决策、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试制鉴定、正式投产和销售技术服务等阶段组成。
调查决策阶段通过调查和技术预测,掌握国家建设、有关政策、法规、社会需求和用户对老产品的意见及技术发展趋势等信息,结合已经取得的可以转让借鉴的科技成果以及企业的研制和生产能力,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拟定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具体目标并纳入计划。
产品设计阶段产品设计的类型一般分为开发性设计和改进设计两种。①开发性设计:对于新的任务需要根据要求拟定新的方案,进行结构、尺寸参数的全部新设计,还要经过预测、计划以至编制技术文件的全部工作阶段。②改进设计:保留原产品的原理方案,根据任务要求对结构或部分零部件尺寸进行重新设计,这类设计只进行技术设计和部分工作图设计,需要重新制订技术文件,或功能、方案、原理、结构型式不变,但改变部分结构尺寸大小和布局,如系列设计。
产品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3步。
①方案设计:通常由设计人员提出符合功能要求的多种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产品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产品的简略总图、传动系统图、电气系统图和液压系统图。方案设计是决定产品前途的关键,因此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评价和可行性研究。
②技术设计:包括定性的构形和定量的决定材料尺寸等两部分内容。需要进行有关强度、刚度、寿命、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计算,采用价值分析法、优化法、评价法、相似设计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最后取得系统合理的参数和结构装配图。有关工业美学问题和外形设计也在这一阶段考虑。
③工作图设计: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全部技术文件的设计和编制工作,包括装配总图、零部件图、电器路线图、材料明细表、外协件和标准件明细表、产品包装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备品清单、产品出厂合格证等。
产品设计步骤视产品的复杂程度而定。凡基本参数和结构用户已有明确规定的传统产品,或结构比较简单的产品,可以不进行方案设计。
产品设计阶段的工作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包括方案设计前的先行研究、技术设计中的结构试验、关键零部件试验等。
试制鉴定阶段新产品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必须进行试制和鉴定。机械工业产品的试制工作可分为样机试制和小批试制。单件或小批生产的产品一般只进行样机试制,以验证产品设计为主。除关键工艺外力求简化,避免因产品设计或工艺方法的修改而造成浪费。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在样机试制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小批试制,除复查产品设计外,还对必需的专用设备、工艺装备等进行全面考核验证。在试制过程中暴露的技术问题必须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以便及时修订技术文件。试制产品经确认已达到质量、效率、成本等各项指标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
生产阶段将试制成功的样机转化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过程。企业在向社会提供机械产品的同时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在正式投产前要进行大量的生产技术准备和周密的生产组织工作,以确保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见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销售服务阶段新产品向市场销售时,生产企业对用户应提供安装调试和人员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并应取得用户和市场评价的信息反馈,作为开发和改进产品的依据之一。
新产品的评价一般分为期初评价、期中评价、期终评价和期后评价。从确立开发目标开始,对所拟开发新产品的技术、投资、成本、利润、环境、市场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系统评价,为决策提供依据。期初评价是针对样机设计。期中评价主要检验设计是否满足预期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期终评价是评价试制和工业投产的效益,包括对新产品试制的质量、产品性能、工艺方案、制造成本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产品投入市场后,对用户反应、销售趋势、服务质量等进行的评价称为期后评价。通过上述评价活动将实际发生值与原定指标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偏差,采取补救措施,并作为今后制定研究开发工作策略的依据。
配图
相关连接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