铯原子钟的工作过程
Aaron · 2010-08-06 21:46 · 18416 次点击
铯原子钟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作“喷泉钟”,因为铯原子钟的工作过程是铯原子象喷泉一样的“升降”。这一运动使得频率的计算更加精确。图1详细的描绘了铯原子钟工作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割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由铯原子组成的气体,被引入到时钟的真空室中,用6束相互垂直的红外线激光(黄线)照射铯原子气,使之相互靠近而呈球状,同时激光减慢了原子的运动速度并将其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
第二阶段:
两束垂直的激光轻轻地将这个铯原子气球向上举起,形成“喷泉”式的运动,然后关闭所有的激光器。这个很小的推力将使铯原子气球向上举起约1m高,穿过一个充满微波的微波腔,这时铯原子从微波中吸收了足够能量。铯原子气被引入到真空室中后,气体的温度降低,接近于绝对零度,并且呈现圆球状气体云。2束激光将“气球”推向上方在重力的作用下,气球开始向下坠落,并再次穿过微波腔。同时微波部分地改变了铯原子的原子状态。
第三阶段:
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铯原子气球开始向下落,再次穿过微波腔,并将所吸收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当在微波腔中发生状态改变的铯原子与激光束再次发生作用时就会放射出光能。同时,一个探测器(右)对这一荧光柱进行测量。整个过程被多次重复,直到达到出现最大数目的铯原子荧光柱。这一点定义了用来确定秒的铯原子的天然共振频率。
第四阶段:
在微波腔的出口处,另一束激光射向铯原子气,探测器将对辐射出的荧光的强度进行测量。
上述过程将多次重复进行,而每一次微波腔中的频率都不相同。由此可以得到一个确定频率的微波,使大部分铯原子的能量状态发生相应改变。这个频率就是铯原子的天然共振频率,或确定秒长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