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

  Aaron ·  2010-08-06 23:20  ·  14485 次点击
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例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肿留,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通过内窥镜看到的胃,内窥镜可以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
最初的内窥镜是用硬质管做成的,发明于100多年前。虽然它们逐渐有所改进,但仍然未能被广泛使用。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内窥镜用软质管制作,因而能在人体内的拐角处轻易地弯曲。在1965年,哈罗德·霍曾金斯在内窥镜上安装了柱状透镜,使视野更为清楚,今天的内窥镜通常有两个玻璃纤维管,光通过其中之一进入体内,医生通过另一个管或通过一个摄像机来进行观察,有些内窥镜甚至还有微型集成电路传感器,将所观察到的信息反馈给计算机。
图:一个制造于1870年的早期内窥镜。它用一个硬质管取代了橡胶软管。
有此手术可以用内窥镜和激光来做,内窥镜的光导纤维能输送激光束,烧灼赘生物或肿瘤,封闭出血的血管。
医用内窥镜介绍
世界上第一个内窥镜是1853年法国医生德索米奥创制的。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
最早的内窥镜被应用于直肠检查。医生在病人的肛门内插入一根硬管,借助于蜡烛的光亮,观察直肠的病变。这种方法所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险很大。尽管有这些缺点,内窥镜检查一直在继续应用与发展,并逐渐设计出很多不同用途与不同类型的器械。
1855年,西班牙人卡赫萨发明了喉镜。德国人海曼·冯·海莫兹于1861年发明了眼底镜。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特别是出现微型灯泡后,使内窥镜有了很大发展,临时安排的手术内窥也可达到非常精确的程度。
1878年德国泌尿科专家姆·尼兹创造了膀胱镜,用它可以检查膀胱内的某些病变。
1897年,德国人哥·基利安设想支气管镜。20多年以后,在美国人琼·薛瓦利埃·杰克逊的推动下,支气管镜进入了实用阶段。不久,在常规的肺病检查中开始使用这种支气管镜。1862年,德国人斯莫尔创造了食道镜。1903年,美国人凯利创制了直肠镜,但是到1930年后才开始普遍使用。1913年,瑞典人雅各布斯改革了胸膜镜检查法。1922年,美国人欣德勒创立了胃镜检查法。1928年,德国人卡尔克创立了腹镜检查法。1936年,美国人斯卡夫进行了脑室镜检试验,直到1962年,才由德国人古奥和弗累斯梯尔创立了脑室镜检法。从此形成一整套镜检法系列。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经过彻底改革,用上了光学纤维。1963年,日本开始生产纤维内窥镜,1964年研制成功纤维内窥镜的活检装置,这种取活检的特别活检钳能够有合适的病理取材而且危险小。1965年,纤维结肠镜制成,扩大了对于下消化道疾病的检查范围。1967年开始研究放大纤维内窥镜以观察微细病变。光纤内窥镜还可以用来做体内化验,如测量体内温度、压力、移位、光谱吸收以及其他数据。
1973年,激光技术应用于内窥镜的治疗上,并逐渐成为经内窥镜治疗有消化道出血的手段之一。1981年,内窥镜超声波技术研制成功,这种把先进的超声波技术与内窥镜结合在一起的新发展,大大增加了对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内窥镜影像临床诊断应用
一、胃肠道疾病的检查
(1)食道:慢性食道炎、食道静脉曲张、食管道孔疝、食道平滑肌瘤、食道癌及贲门癌等。
(2)胃及十二指肠: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良性肿瘤、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肿瘤。
(3)小肠:小肠肿瘤、平滑肌肿瘤、肉瘤、息肉、淋巴瘤、炎症等。
(4)大肠: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大肠癌等。
二、胰腺、胆道疾病的检查:胰腺癌、胆管炎、胆管癌等。
三、腹腔镜检查:肝脏疾病、胆系疾病等。
四、呼吸道疾病的检查:肺癌、经支气管镜的肺活检及刷检、选择性支气管造影等。
五、泌尿道检查:膀胱炎、膀胱结合、膀胱肿瘤、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输尿管先天性畸形、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肿瘤等。
技术展望
医用内窥镜在不同的时期都促进了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今后随着电子技术及其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其技术会有更广更深的发展。
它非但能完成当今所完成的任何一项工作,还会加用特殊光谱的CCD提供新的诊疗图像信息,还可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得病变组织的特殊图像,并能用图像分析技术实现对病变的定量分析和定量诊断,还可通过电讯手段进行远程会诊。
多功能的电子内镜已经问世,它不但能获得组织器官形态学的诊断信息,而且也能对组织器官各种生理机能进行测定。
医用内窥镜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相信明天会做出更辉煌的贡献。
内窥镜术
endoscopy
应用可送入人体腔道内的窥镜在直观下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技术。分为无创伤性和创伤性两种。前者指直接插入内窥镜,用来检查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后者是通过切口送入内窥镜,用来检查密闭的体腔(如胸腔、腹腔、关节腔等)。。电子摄像式用微电子技术摄像、显像。其外形与纤维光导式内窥镜相同。将各种内窥镜的接目镜与微型摄像头的连接器相连接,即可将影像显示在电视屏幕上进行观察,效果与电子内窥镜相似。内窥镜按用途分为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体腔和头部器官窥镜等。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内窥镜。金属硬管式结肠镜又称乙状结肠镜,常用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的检查,或采标本送病理或病原体检查。检查前病人需行清洁灌肠,在膝肘位进行检查。纤维结肠镜外形与纤维胃镜相同,有长、中、短3种规格。呼吸系统所用的内窥镜包括支气管镜、胸腔镜和纵隔镜。金属硬管式气管镜只用于小儿气管异物的取除。广泛应用的纤维支气管镜外形与纤维胃镜相似,但镜身细短。除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外,大部分人均可做此项检查,是用于支气管、肺、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较简便安全的方法。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较高。对肺结核尤其是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的阳性率更高。也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胸腔镜用来诊断胸腔和肺部疾患。将内窥镜置入泌尿系统(膀胱、输尿管、肾盂),可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宫腔镜为金属硬管式,受检者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不需麻醉,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肌注镇静药。腹腔镜多为金属硬管式,必须在无菌条件下使用,以免引起腹腔感染。眼底镜又称检眼镜,除直接观察视神经、视网膜等病变外,还可通过眼底血管的变化判定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程度,以及根据视神经乳头水肿情况判断脑水肿状况。
内窥镜早期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内窥镜是发现及诊断早期大肠癌的重要手段。近30年来,随着内窥镜的普及及其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内镜器械的开发进步,使早期大肠癌的发现和诊断成为可能。
放大内镜(亦称扩大内镜):可将黏膜影像放大100倍以上,右重复观察结肠癌窝开口改变。
染色内镜:近常用靓胭脂、美蓝作为酒布剂(一般用1%青蓝液喷洒。)通过色素的分布而对炎性病变、微小息肉及息肉癌变等作出诊断。
将放大内镜与染色内镜结合应用,可观察到早期大肠癌黏膜腺管开口呈沟纹型和不规则型,利于检出早期病
超声内镜:通过内镜超声可测定肿瘤部位、范围及深度。一般认为,超内镜对肿瘤深度判定准确率可达80%以上,同时还可以测定淋巴结及远处脏器有无转移。此有助于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和术前诊断率,对改善大肠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CT结肠镜;这是一种用CT技术对结肠各角度,即二维、三维所得的数据成像。
近几年来,由于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在临床上应用,以及对早期大肠癌小病变采用EMR或EMPR行病变全切除,既明显提高了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又达到内科治疗治愈的效果,从而合大肠癌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是在我国,这些新的方法在临床上还没有广泛应用,因此,提高内镜医师的内镜诊疗水平和运用新方法对大肠微小病变的识别是大肠癌早期发一的关键。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