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定位精度可达3米 2020年覆盖全球

  XZKL1234 ·  2013-09-15 06:47  ·  91037 次点击
同样是“可穿戴设备”,一周前刚发布的三星智能手表更像是时髦玩具,而昨天上海的一场高水平展会上展示的国产智能手表则是为了救命。它的目标用户是老人。除了打电话,它还能监控脉搏、运动状况等。一旦老人遭遇意外,比如走失、晕倒、心率异常,它能报告老人的位置以便救援。
这款手表的核心部件,就是基于全国产、全自主的“北斗系统”的定位芯片。
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大吾昨天说,北斗系统的室内定位已在实验室研发成功,精度达3米。
“救命手表”折射了中国北斗与GPS系统在市场格局上的微妙变化。虽然GPS成熟、便宜、占有率大,但北斗正凭借“自主可控”和政府主导的优势,有望实现后来居上。
技术优势显现
昨天是首届“上海国际导航产业和科技发展论坛暨展览会”开幕的日子,也是北斗产业链和应用成果的一次阅兵。除了“救命手表”,一批车载、手持定位导航设备走到前台,支撑这些终端产品的国产芯片、板卡、天线、软件等也同时亮相。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协会秘书长余雄说,目前哪怕是室外,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也不输GPS。一般来说,GPS的误差在10米左右,但北斗的实时定位精度可达“米级”,静态精度达到厘米甚至毫米水平。
高精度源于北斗系统的独特优势。昨天,上海北斗“地基增强网”正式开通。该网络已建成一批地面站,配合目前在太空运行的14颗北斗卫星,能大大增强定位精度。但陈大吾说,北斗系统不仅自己建设地面站,也在整合国内现有的定位资源,逐步吸纳测绘、气象等部门建设的地面辅助定位网络提供的信息,这能进一步提高精度。
能超越GPS实现高精度室内定位,也源于北斗的自主可控优势。陈大吾说,他们正与中国联通合作,探索用移动通信网发送卫星定位信号,将室内定位技术从实验室引向商用。预计明年,随着技术的完善,以及更多电信运营商的介入,届时,只要有手机信号,都能实现高精度定位。
企业看好前景
北斗是全球第三套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它从立项开始,就着眼于国家战略,力求打破对GPS技术的过度依赖。不仅是技术,市场推广情况也是衡量北斗成功与否的关键方面。必须看到,比起GPS,北斗在市场成熟度、接受度和价格方面依然有劣势。
目前,14颗在轨运行的北斗卫星能为亚太地区提供定位服务,但要像GPS那样覆盖全球,共需要35颗北斗卫星。按计划,这将在2020年完成。更大的差距在于,目前的定位导航市场,GPS占有率超过90%,而北斗只有约1%。北斗应用技术的含金量和价值在于芯片,但芯片的价格和产量高度相关——没有销量,成本降不下来;反过来,价格高,市场也不愿买单。
局面正朝着有利于北斗的方向变化。昨天,复旦微电子、合众思壮等多家企业都表示,非常看好北斗的前景,准备加大投入力度。据他们透露,预计明年,北斗芯片的价格就有望和GPS基本持平。
余雄表示,今明两年,北斗市场可望强势启动。高精度定位,使得北斗系统可以担负起监控桥梁、轨道微小形变的使命。而“米级”精度的导航,可以帮助驾车者避免GPS难以识别车辆究竟行驶在高架还是地面道路的尴尬,这为导航产业的升级带来了机会。
产业链日趋完善
昨天走访的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北斗要在市场上更好地赶超GPS,最重要的是完善产业链布局。在这方面,上海走在全国前列。
昨天,两个落沪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国家北斗导航应用上海产业基地、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与首批入驻企业签约;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公司作为产业链龙头,也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余雄说,上海作为北斗产业发展的领先地区,上下游的芯片、算法、终端、服务等领域的对接,正在养老等社会服务、智能交通、城市安全、海事航运等领域催生着一批创新应用。
更大的机会在于北斗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由于GPS只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里,北斗却有双向交互功能,还能告诉别人“我在这里”。根据上海提出的目标,2015年,相关产业要实现产值100亿元。到2020年有希望至少再翻一番,并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
那高精度带来的隐私问题如何解决呢?陈大吾表示,北斗系统在设计时就特别注重隐私保护。用户的定位信息被严格加密,一旦发现有第三方企图监听,立即可以报警;此外,北斗传输的信息,先经过了“粉碎化”,同时通过多条线路传输,只破解一个通道,只能获得一堆碎片。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