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测量仪器的发展动态

  Tess ·  2013-09-26 22:13  ·  56339 次点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测量仪器已进由单一传统产品进入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结合的光电子技术新时代。文章通过对不同测量仪器的介绍简单阐述了测量仪器的发展动态并对测量仪器今后测量仪器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大地测量仪器;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TG8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0-0147-01
1测量仪器的发展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10年时间内,我国传统测量仪器的研制和生产取得长足进展,并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其发函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标准和国际接轨。传统仪器技术水平达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工业发达国家水平,为出口创汇奠定基础。②逐步完善品种系列。我国光学经纬仪系列已有6个精度等级,都已试制或形成规模生产,品种约20多种,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精度为2秒和6秒级的工程经纬仪;水准仪系列除眺05级还在研制,其余三个精度等级也形成规模经济,品种约40种。③生产能力逐步增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测量仪器生产厂逐步减少,附件生产厂逐步增多,其布局日趋合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生产测量仪器厂家目前为20个。附件厂家26个,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2几种测量仪器的发展动态
①经纬仪的历史动态。最早出现的经纬仪实际与航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早在十五、十六世纪的时候,英、法等国由于航海和战争的需要,需要绘制各种地图、海图。最早绘制地图使用的是三角测量法,就是根据两个已知点上的观测结果,求出远处第三点的位置,但由于没有合适的仪器,导致角度测量手段有限,精度不高,由此绘制出的地形图精度也不高。而经纬仪的发明,提高了角度的观测精度,同时简化了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也为绘制地图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后来经纬仪被广泛地使用于各项工程建设的测量上。经纬仪包括基座、度盘(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和照准部三个部分。基座用来支撑整个仪器。水平度盘用来测量水平角。照准部上有望远镜、水准管以及读数装置等等。②光电测距仪的发展动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光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一种新的测距方法——电磁波测距,由于这种方法精度高,测程长,操作简便,对测线的地形条件要求低,速度快,效率高。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后,迅速受到广大测绘人员的好评并迅速投入到实际工程应用。测量仪器仪发展的趋势是轻便化、自动化、多功能化。目前市场上的测距仪种类繁多,但主要的生产厂家还是在瑞士、德国、日本。近几年我国的一些仪器厂家,如北京光学仪器厂、苏州光学仪器厂、常州大地测距仪厂、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等先后引进技术和元件,进行国内组装和制造多种类型测距仪投入国内测局市场。③全站仪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全站型仪器的出现和应用为地面测量的自动化提供了条件。全站型速测仪是集电子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为一体,实现测角、测距一体化,并将野外测量结果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上,也可进行自动显示,通过接口设备把数据直接传到计算机,利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测量数据的自动处理,还可以由微机控制的跟踪设备加到全站型仪器上,对一系列目标自动测量。全站型仪器的应用,实现了野外数据的自动采集,为测图向
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测量仪器的展望
①尽管光学数码化转换器和扫描器市场潜力巨大,这种相对新颖的技术却给业界的参与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传统的生产环境下,保守的终端用户接受这种技术的速度较慢,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认为坐标测量仪探针是可以接受的可优先采用的方法。而且在为制造业利基市场服务时,为了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需要对这种技术及其相关软件进行定制,而市场参与者们常常会发现扫描解决方案的整合是很费时的。②综合考虑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实力,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技术差异还有待在今后的发展工作中来逐步缩小。从“七五”期间开始,企业在开发测绘仪器时主动跟踪世界高技术水平,对国内外测绘仪器现状及动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限目标进行攻坚。在开发传统和光电子测绘仪器、形成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产业上都取得一些成绩。分析上述情况,在“九五”和2010年前应重点发展下列产品并形成产业化。③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产业发展方向。以国际标准来规范产品生产。技术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可靠性和脆值指际满足用户使用和运输要求;产品光机电算一体化。内外业装备能有机连接,成为一个机助测绘系统;将测绘系统的操作化、管理化提升到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更方便更快捷的系统操作管理软件,形成系统软件包;在极端环境(如严寒、酷暑环境)下能保证测绘仪器能正常使用,使之具有环境适应性和精度保持性。
参考文献:
[1]骆东森.我国大地测量仪器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5,(5).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