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

  Tess ·  2013-09-26 22:33  ·  62547 次点击
摘要:设备的管理、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维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123-01
绪论
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在于做好设备日常的维而导致护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减少设备事故率,减少维修费用投入,使设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保证生产安全顺利运行。
一、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大部分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设备大修、更新改造及设备报废方面,不舍得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开展,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带病作业的现象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二)设备老化严重,没有及时更新和定期进行大修
一台陈旧的设备,已经丧失了工作的安全可靠性,此时设备已经超出了规定的使用条件和规定期限,执行功能是否会出现故障已经不可预料,这就造成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大,易发生安全事故。此外,设备没有定期进行大修的检查和更换将要寿命到期的零部件,等到设备出现严重的故障时才进行临时维修,这样的维修工作治标不治本,设备故障没有得到系统、完整的根治。
二、设备管理的措施
1、落实包机制
包机制就是指生产工人对机器设备包使用、包维护、包寿命的一项责任制度。
具体做法是:各单位根据所管属设备的特点,确定每台设备的包机责任人(个人或班组),便于日常巡检。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⑴包机人对分管的设备必须认真执行设备日点检记录,经常定期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转和润滑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并详细记录检修情况。
⑵操作机手对自己看管的设备要精心维护、保养并随时向检修工反映设备的情况。
⑶包机人对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向分管领导报告。
⑷包机人对违反规程的操作者有权制止,当设备有问题继续运转将会出现重大
事故时,有权报告主管领导后停止运行。
⑸各包机人和操作机手每月的奖金,与其所管辖设备的完好状态、使用率、事故率挂钩。
2、做好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使用证办理及定期的安全检验
企业的特种设备,比如起重吊车、叉车、压力容器等,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到当地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注册登记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按照国家特种设备的定期安全检验的标准进行安检。
3、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⑴、设备的常规检查:由包机人负责(包机人休班由班组临时指定人负责)检查,检查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查结果和处理结果要有详细记录。
⑵、隐患排查:除包机人日常排查外,每周检修班组对所管辖设备全面检查一次和重点工艺设备进行两次重点检查,每半月车间组织全面检查一次,厂每月组织抽查一次;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力争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⑶、设备计划检修:设备的大、中、小修均执行计划检修,设备管理部门在每月15日前完成下月的检修计划;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5日编制完成下一季度的检修计划;在10月底完成下一年度的检修计划。维修单位一般利用生产空闲时间按计划组织进行检修,确实需求时间较长的,由厂依据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时间组织进行。
⑷、应用现代测试技术,提高设备检修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维修模式已经从落后的事后(故障)维修、计划(预防)维修迈向科学的状态(预知)维修模式,所谓的状态维修,就是采用先进的监测、诊断和管理技术,对设备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状态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和统计,根据设备的实际状态制定维修计划,需要修则修,不需要修则不修的一种科学的维修模式。比如旋转机械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运行管理系统,是针对流程工业旋转机械的监测、诊断与管理而设计,将企业大型关键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普通中小型设备的离线巡检融入一体,是企业设备操作人员、检修人员、专业工程师、各级管理者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系统。
5、设备事故处理与追查
凡因检查、检修、维护、保养和操作等原因,造成机电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而导致系统停产1小时或设备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者定为设备事故,要进行追查落实责任人和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⑴事故责任划分原则
①、凡属于设备外部能够发现的隐患部位、而未检查、未发现或未反映、未处理,最终发生事故的,由使用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②、已发现设备隐患并及时向维修单位反映,但维修单位未及时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或措施不力,未彻底消除设备隐患而造成事故的由维修单位主要承担责任。
③、因设备内部隐患导致的事故由维修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④、因设备检修质量原因,在设备质量考察期内(大修3个月,中修2个月,小修1个月)的由设备维修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在质量考察期以外的按其他条款执行。
⑤、因设备维护、保养、润滑工作跟不上导致的责任事故,由承担设备维护保养、润滑工作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⑵、事故抢修与处理
①、事故发生后,设备使用、维护等相关单位应立即到事故现场,了解情况并参与事故处理和过程监督,为正确采取措施和划分责任提供依据。
②、事故发生后,主要责任单位负责起草事故报告,在48小时内交设备主管部门和分管厂领导各一份,报告内容有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落实责任、及防范措施。
③、责任单位交上报告后,属于一般事故由设备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事故分析处理,重大事故,由分管厂领导召开事故分析会研究处理。
6、建立设备例会制度
每月下旬由厂设备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一次设备运行例会,内容包括:厂设备主管部门分析当月设备管理情况、计划采购落实情况、设备检查完好情况和下月设备管理要求。
7、设备安装验收
各项设备安装均应有详细的记录,大型设备的安装项目应有实施方案,明确安装、技术、质量、安全负责人,参加人员应了解安装过程的相关内容、掌握安装技术标准和有关技术参数。设备安装完毕后,设备空负荷、重负荷运行28小时以后,一切正常后方可组织验收,办理移交手续(包括技术资料)。
8、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的技术资料包括设备安装图纸、运行检修记录、事故处理、改造等等,它是设备的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整的保存,可以为设备运行性能分析、总结出事故规律、备件需要组织时间、摸索维修经验等提供帮助。
三、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措施
(一)、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工作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设备管理员、设备操作者,明白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
(二)、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设备使用单位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协助厂家人员共同进行。
(三)、强化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此外,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结束语
搞好企业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工作,是全员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的设备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要明确、分工要清楚,人人要参与其中。企业要经常开展些针对设备管理员、设备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让他们不断得到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机会;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为企业的正常生产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设备的完好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