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质监:“质量强省”奏强音
XZKL1234 · 2015-09-03 10:00 · 42966 次点击
随着质量强国的激昂鼓点,2015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动员全社会增强质量意识,积极参与质量强国建设事业,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社会氛围。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活动由质检总局、中宣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39个单位联合主办。空前的规模,体现了经济新常态下以质量提升对冲速度放缓的前瞻思维,彰显出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的坚定决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湖南如何开展“质量月”活动?湖南的质量事业发展现状如何?以“质量月”活动为新起点,我们如何建设质量强省,迈向质量时代?特作专题进行解答。
国际质量管理大师朱兰曾预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袭来,湖南人把质量视为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兴湘之路,全面推进“质量强省”,大步迈向“质量时代”。
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下,全省多部门协同努力,质监系统积极推动,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既要当好质量的服务者,又要当好质量的监管者”的要求,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
在服务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上,综合运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生产许可、技术检测服务等手段,培育了一批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的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推进的可喜局面。
在促进节能减排和建设两型社会上,充分发挥能源计量生产许可、强制性认证、能效标准、高耗能特种设备监管等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服务和改善民生上,落实责任、从严监管,近两年的“双打”行动,共查处质量违法行为2万余起,为群众直接减少经济损失近2亿元,确保全省没有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安全问题。
随着“质量强省”的鼓点擂响,一批叫得响的湘瓷、湘绣、湘茶、湘莲、烟花等品牌率先走出国门,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在湖湘大地诞生:世界上大面积亩产最高的超级杂交稻,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世界运行速度最快列车的牵引电传动系统,世界臂架最长的泵车,世界功率最强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在全省质监部门保驾护航下,“湖南质量”、“湖南品牌”正强势崛起,享誉全国、花开世界!
打造质量引擎
力促“三个转变”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湖南质监人以质量强省战略加强社会引导与质量管理,强化标准、计量的技术支撑。随着“省长质量奖”、“首席质量官”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不断深入,随着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屡露头角,随着计量工作深入推进,“湖南创造”动力更强,“湖南质量”持续走高,“湖南品牌”越叫越响。
提质量,叫响“品质湖南”
自2013年省政府颁布《湖南省质量发展纲要》以来,质监部门忠诚履职,当好质量强省的参谋者、摇旗手和主力军,推动全省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在质监部门的推动下,省政府建立了质量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加强质量、计量、标准化、产品质量监督、特设安全等5个方面政府文件。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质量、计量、标准化、质量监督、特设安全等6个方面的政府会议。完善了政府质量奖励机制,对获得国家、省政府质量奖和制定国际、国家标准的企业予以重奖。
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纷纷开展了质量强市(县、区)活动。12个市州、2个县区建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湘潭市成功申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安化县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新晃侗族自治县成为全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质监系统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已有上千家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标准。今年上半年,又组织开展了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首席质量官、设备监理师、TQM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各类人员近万人。
通过质量意识、质量活动的层层引导、层层推进,全省质量管理氛围更加浓厚。主要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达92.2%。通过强化质量管理,推进名牌战略,一大批代表“湖南质量”的优质品牌脱颖而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0家企业、6名个人获得“省长质量奖”,29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650个产品获湖南名牌产品称号,61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牌产品对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强标准,抢占发展高地
标准化是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谁参与制定标准,谁就拥有了市场的话语权。
为促进行业提质和产业升级,省质监局积极推进标准化战略,牵头制定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918项、地方标准878项,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79个,《装配式钢结构集成部品》等一批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促进了起重机械、烟花爆竹两个标准化国际组织和2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湖南,今年积极推进全国装配式建筑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南地区)建设工作。我省主导行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已达70%以上,为破除技术性贸易壁垒赢得了先机。
标准化工作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大力推动循环经济,我省先后建成汨罗、永兴、娄底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今年上半年又完成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3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4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建设。《湖南省金融IC卡行业应用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服务规范》、《两型旅游景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标准等大批涉及两型社会建设和民生安全的重要标准相继出台,提高了服务质量,得到社会良好反响。
抓计量,强化技术支撑
计量,关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质量建设的技术基础。省质监局近年来不断加大计量工作力度,做好计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计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就提请省政府印发了第一个全省计量工作中长期规划——《湖南省计量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签订了第一个与国家部委合作共建的重大项目——与中国计量院合作建设中国计量院长沙基地。
突出抓好民生计量、能源计量、安全计量三个重点,强化计量监管。民生计量方面,围绕加油站、集贸市场、餐饮业、眼镜店、医院、学校、公用事业等十大领域,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工程。已引导千家单位实现了诚信承诺,免费为2100多家乡镇和中小学校提供免费计量服务。针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油品计量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加油机强制检定管理的若干意见》,建立了新型监管模式,规范了加油机计量检定行为,加油机计量投诉量下降了近70个百分点。
能源计量方面,完成了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湖南)主中心能源计量数据公共采集平台建设;成立了湖南省能源计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了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等9项技术标准。由省质监局起草的《湖南省用能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经省政府通过,成为全国率先出台的能源计量方面的地方法规。
安全计量方面,突出食品检测、医疗检测、道路交通、矿用安全和锅炉压力容器等安全计量器具的监管。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和受检率低的问题,从2011年起,每年对近4000家乡镇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约5万台(件)医用计量器具实施免费周期检定,提高了医用计量器具的准确率,减少了因医用计量器具不准导致的错诊、误诊。
铸就质量金盾
保障民生安全
安全问题是质检工作的底线、红线,也是质检工作的重点、难点。改善民生,首先要保障质量安全。省质监局针对百姓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击出监管重拳;围绕关系质量安全的源头环节、根本问题,拉起监管护网。通过严格实施准入制度、严格生产企业监管、严格监督抽查、严格执法打假,守好了安全底线,保障了消费品和特种设备“两大安全”。
抓重点,击出监管重拳
省质监部门主攻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重点关注涉及国计民生、健康安全的消费品、特种设备、能源类、安全类、计量类、服务类等领域质量体系建设。
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开展“你点我查”监督抽查活动,仅今年以来,就对7大类40余种产品开展监督抽查,对10类产品开展市场抽查和风险监测,完成省政府批准的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计划1.7万批次。先后7次对175家不合格企业进行了质量约谈,对183家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后处理。同时,加强了安检机构、校车质量监管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特别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我省已连续十年保证特种设备保持无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大执法打假力度。每年都组织两节两会、农资、车用油品、电线电缆、烟花爆竹、防水卷材等“质监利剑”专项打假行动。今年上半年共查处各类特种设备违法案件422起,取缔非法生产特种设备企业6家,发现并整改重大事故隐患61项、一般事故隐患171项,治理违规违章631项。省质监局被评为全省“双打”工作先进单位。
抓关键,拉起安全护网
除了“点”上对不安全因素逐个击破,省质监部门还在“面”上建好安全防护体系。
——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了全省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对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进行评定。
——全面推行重点工业产品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加大生产许可证的监管及证后监督力度,建立了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生产许可信息网上查询。
——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成立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专家队伍,目前专家库已有入库专家200名。
——充分利用12365服务热线网络,做到“有人理诉、有序办诉、有效减诉”,目前12365处理率达到100%,案源转化率90.4%,群众满意度95.1%。
筑牢质量基石
托起湖南梦想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实现湖南人的崛起梦、两型梦、小康梦,质量强省是一条必然路径。为推动质量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全省质监部门狠抓科技、法制建设,积极打造“科技质监”、“法治质监”,筑牢了质量发展基石。
搭平台,筑牢质量基石
质量基础设施,是质量工作的基础,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国际互认和对外贸易提供支撑保障。
省质检系统高度重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来我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省质监系统已投入资金16亿元,新建实验室面积16.19万平方米,新购仪器设备8423台套。投资2.7亿元、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已于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新建国家计量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检测中心15个。我省的国家质检中心数量由6个增加到20个,加上其他行业拥有的4个,国家质检中心总量由全国第十五位跃居至全国第八,中部六省第一,基本建成覆盖全省95%以上的企业和产品的检验检测体系。
这些公共服务平台组成强大的质检技术服务系统,充分发挥了产业发展的助推驱动作用、行政监管的支撑平台作用、检验把关的技术保障作用、科技研发的龙头引领作用,成为地方质量事业腾飞的“跳板”。
强法制,落实简政放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质监系统在依法行政上积极推进。今年上半年,省质监局参与法律法规规章修订26件,发布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第一批公开权力清单316项;制订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和基准》,为解决处罚自由裁量过大的问题打下了基础;推动“省直管县”试点工作,下放行政审批权力和管理事项1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