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就计量蓝图 有效助推成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XZKL1234 ·  2015-11-17 09:45  ·  48898 次点击
成都计量事业将迎来发展春天。近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四川省计量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作为成都市第一个经市政府同意发布的全市计量工作专项规划,《实施意见》是新时期全市计量工作的行动指南,对促进成都计量事业科学发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计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柴米油盐酱醋茶,事事关心;衣食住行购乐游,处处牵连”,浓缩的不仅是计量工作关乎民生、情系百姓的责任与情怀,也见证了计量发展推动产业进步和城市繁荣的坚实步伐。
在传承中发展计量已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计量,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事业,自大禹“以身为度”勘测治水以来,计量已贯穿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秦始皇曾以当时最高的法律形式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从此揭开了中国计量事业的历史篇章。随着物品交换活动诞生和发展,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生产分工,促使古代度量衡逐步演化为现代计量技术。
时至今日,计量科学所包括的长度、热学、力学、电磁学、无线电、时间频率等十大计量,已经成为促进科技进步、保障国防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计量测试技术的每次突破,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计量被喻为工业生产的“眼睛”。国外发达国家把计量检测、原材料和工艺装备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据统计,在工业化国家,测量活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占4%~6%;在经济交往中,超过80%的贸易必须经过计量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安全防护用计量器具来进行生产监控和险情预警。
计量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保障。计量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进厂,到最后生产出成品的各个阶段,都要不断地进行各种参量的计量检测。只有凭数据把好原材料质量关、监控生产工艺、严格成品检验,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优化生产流程,改进产品质量,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计量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表、煤气表和水表等都需要准确的计量;购买商品需要用到电子秤等进行计重,用到尺子等测量尺寸,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需在包装前准确计量防止缺斤短两;食品是否安全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才能判定;医院用于日常诊断的体温计、血压计、B超、X光机、心脑电图机等仪器设备都属于计量器具,它们对疾病的预防诊治至关重要。
近年来,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成都市大力实施计量发展战略,不断增强计量竞争能力,全面提升计量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创新驱动以及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别是此次《实施意见》的出台,首次将计量工作提高到政府层面整体推进,无疑正是成都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完善计量体系、提升计量整体水平、坚定计量发展信心的有力见证。
实施计量兴业提升城市繁荣指数
成都市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依托着长远的顶层设计为全市计量事业发展谋篇布局。该市先后颁布实施了成都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成都市医疗卫生计量工作规范、成都市加油站(油库)计量体系等级确认评审标准、成都市固定集贸市场诚信计量建设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或参与制定了102项国家技术规范、18项地方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量法规体系。此次随着《实施意见》的正式出台,一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计量工作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技术创新是计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此,成都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点,不断提升重点产业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积极构建满足成都市产业发展需求的计量检测技术体系。目前,该市已建立3个国家级计量中心(站)、16个省级计量技术机构、28个市级计量技术机构,建立并保存40项国家计量基准、副基准,659项不同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形成了覆盖长、热、力、电等十大计量领域的量传溯源体系,初步打造出上下联动、互为补充的计量检测“综合体”,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量值溯源保障。
目前,成都市全力推进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成都)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大流量、高精度、节能减排等计量检测工作新领域。2015年4月,作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开建的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成都)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考核验收。
与此同时,选址天府新区、投资6.4亿元建设的“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服务中心”项目此前已正式启动……一系列高端计量平台的拔地而起,必将为成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市业态高端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是质量提升的主战场,更是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为了帮助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能耗物耗下降、产品质量提高的目标,成都市以服务创新为突破点,鼓励企业建立符合生产需要的计量实验室,指导企业在原材料验收、生产加工、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合理配置计量器具,有效分析和运用计量检测数据,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精准控制,推动企业产品升级和精益管理。该市还围绕119家重点耗能企业深入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指导企业科学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实施能源计量监控、建立能源计量保证体系,实现从能源采购到能源消耗全过程监管,为企业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计量兴,百业旺。经过多年驰而不息的计量建设,成都目前已基本实现食品、化工、机械、建材、建筑、冶金、轻工等传统产业,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轨道交通等重点优势产业和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常规量传溯源能力;实现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等重点民生领域计量检测能力全覆盖,具备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领域常规计量检测量传溯源能力……它们为产业的进步与城市的繁荣默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当前成都正围绕“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核心目标,加快建设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为了推动成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对成都计量发展制定了高屋建瓴而又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坚持计量为民描绘民生幸福画卷
成都市质监局把民生计量作为建设和谐成都的具体实践,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的服务理念,大力创新诚信计量监管长效机制,精思国计,细量民生,全面推进民生计量工程优先发展,其民生计量的“成都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监管到位,不仅要管得全,更要管得细。为此,该局从创新监管手段入手,坚持集贸市场“两免费”“两巡查”的精细化监管,形成了适应成都经济发展和地域特色的集贸市场“诚信计量建设成都模式”,更促进了市场计量管理的良性循环。该局还通过互联网、RFID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为民生计量保驾护航,在全国首创研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秤防作弊系统,做到电子秤使用全过程可记录、可追溯。此外,该局还在西部地区率先组织开展对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的彩超、B超、血压计和体重秤等4种常用医疗计量器具实施免费强制检定,促进了城乡社会服务资源均等化,有力地助推了成都“圈层融合”发展战略。
小计量牵动大民生。近年来,计量惠民,已成为成都市践行“民生优先”的重头戏之一。224个集贸市场每年两个周期的计量器具免费强制检定;218个乡镇卫生院、10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98个村卫生站和1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用的B超、彩超、血压计和体重秤等4种常用计量器具的登记、建档和免费强制检定;1000多位学生免费视力检测、验光;监督检查集贸市场、餐饮业、加油(气)站、商场(超市)、医院的计量器具46100余台件;监督抽查加油站600余家、加油机2700余台,组织编印《成品油经营企业计量人员工作手册》,培训加油站计量管理人员220余名,年均惠民金额700万元……这些数字所折射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计量工作成果,更包含了普通群众在计量惠民中所获得的点滴实惠。
目前,计量发展在成都各区(市)县呈现出“多点开花、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青羊区在创建全国首个旅游品牌示范区进程中,狠抓集贸市场、餐饮娱乐、商场超市的民生计量监管,积极探索餐饮业、零售业诚信计量建设长效机制,为文博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不断注入活力。而不久前在成都举办的“OIML法制计量与民生国际研讨会”上,来自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马来西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国内外计量专家专程参观考察了高新区和平菜市场、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民生计量建设成果更是赢得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当前成都正全面落实城市建设管理“五个转型升级”和“大城市、细管理”要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全面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中,民生计量建设依然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推进,这将为更加幸福、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宜人成都”建设增光添彩。
打造计量高地谱就发展宏伟蓝图
科学发展离不开蓝图指引。作为成都计量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实施意见》的出台,无疑吹响了成都攀登“西部计量高地”的冲锋号角。
为加快推动全市计量事业发展和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以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坚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统筹兼顾、服务发展、完善法制、依法监管”的原则,提升计量工作在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推进节能降耗、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大局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发展目标有3个方面。一是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完善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提升汽车制造、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计量检测能力,构筑资源配置合理、保障能力齐全、服务功能完备、国内水平一流的计量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到2020年,全市计量标准和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市行政区域内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到780项以上,建立1至2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计量重点实验室。
二是民生计量监管体系基本完善。全市计量法规体系和计量监管体系基本健全,计量监管机制和方法不断创新,行政许可行为规范、计量监督管理科学有效;社会诚信计量体系基本建成;公平和谐的市场计量环境基本形成。到2020年,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96%以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合格率96%以上,计量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总体合格率95%以上,引导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600家以上。
三是能源计量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进一步加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成都)建设,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审核、能源审计等项目建设,构建基本满足该市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能源计量服务平台。到2020年,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达标率100%,培育市级能源计量示范单位100家以上。
为了实现计量发展在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崭新使命,《实施意见》不仅提出多个量化指标,还将重点打响“三大战役”。
——加强计量技术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在产业计量领域,重点开展工业在线计量器具检测、在线传感器检测、能源数据远程传输和分析等计量技术研究,促进产业计量技术能力稳步提升。在医疗卫生领域,重点开展涉医电离辐射等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的技术研究,保障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在环境保护领域,重点开展大气环境中颗粒污染物总悬浮微粒(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在线监测系统量值溯源研究,开展水质评价标准物质及仪器研发,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贸易结算方面,开展电子计价秤、加油(气)机等计量器具防作弊技术研究,保证公平交易,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积极参与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针对重点领域技术规范空白,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生物医药等方面,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的制(修)订,每年不少于2项,满足量值传递与溯源及计量执法需要。
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善、提高现有长度、热学、力学、电磁学等十大计量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性能,重点提升测力、气体流量、电子信息等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提高校准或检定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并有效扩展检测范围。每年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不少于20项,至2020年,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20项以上,力争建立更多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一步提高计量服务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强计量科研重点项目培育、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载体建设、重大课题研究、科技交流合作以及科技政策激励工作,构建引领和支撑全市计量发展的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将科技经费的配置从项目经费为主逐步向“环境、人才、载体、项目”多方位配置转变。加快计量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把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项目立项、执行、验收的全过程评审指标;紧扣企业的计量测试技术需求,与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实现成果共享;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措施;积极鼓励计量技术机构与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
——提升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统筹规划全市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建设。统筹全市社会计量资源,积极发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校准机构的作用,分阶段推进全市基于产业布局的计量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到2020年底,基本形成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重点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推进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等领域量值传递与溯源能力建设,满足计量行政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要求。加强符合成都产业特点的计量校准或检定能力建设和产业计量创新能力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具有成都优势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积极建设服务于区域经济、城镇化建设、中小微企业等的量值传递与溯源能力。
构建服务产业发展的计量技术服务平台。围绕成都市重点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现代产业集群,加强国家及省级专业计量检测中心建设。在能源计量领域,继续推进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成都)建设,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创建1至2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争创精密机械检测、流量校准或检测2个计量重点实验室。
提升计量检测机构的技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和开放计量检测市场,推动计量检测机构的发展壮大。加快推进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中西部一流的计量检测平台,推动成都检测机构走向全国,促进计量检测结果互认。在科学计量、法制计量、产业计量方面完善计量服务的激励机制,促进行业的市场规模和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
大力夯实企业计量基础。鼓励企业建立符合生产需求的计量实验室,指导企业在原材料验收、生产加工、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合理配置计量器具,准确分析和运用计量检测数据,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推动企业产品升级和精细化管理,实现能耗物耗下降、产品质量提高的目标。引导企业采用智能化计量仪器和设备,充分发挥计量测试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能生产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加强计量交流合作。建立计量交流合作平台,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计量技术和管理理念,重点在学术交流、人员培训、计量标准比对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提高计量监督管理水平。加强计量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积极组织修订《成都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结合成都实际,研究制定计量器具管理、计量技术机构规范、财政经费保障等配套性文件,基本形成适应全市计量依法行政要求的政策法规体系。
强化民生计量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的监管力度,逐步建立检定结果公示制度。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管,健全市级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抽查机制。加强计量风险隐患的排查和预警处置,针对涉及民生、社会影响面大的计量器具可能存在的隐患或潜在风险,制定计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风险排查和分析评估机制。
强化能源计量监管。进一步加强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依法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强化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主体责任。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工作。充分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的技术优势,开展能量平衡测试、能源审计、能效对标、碳排放检测等技术服务,促进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增效。加强重点耗能产品能源效率的计量监督管理,开展能效标识监督检查,积极推进能源计量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每年培育能源计量示范单位不少于20家,至2020年,培育能源计量示范单位100家以上。
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活动,大力推进民生计量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树立诚信计量理念,培养自律意识,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活动。每年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不少于100家,至2020年,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600家以上,基本形成公平和谐的市场计量环境。
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的快速反应和执法联动长效机制。对群众投诉反映集中、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行业性、阶段性、区域性专项计量执法行动。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修理和使用环节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的违法行为,依法打击能效标识虚标和商品过度包装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
为保障《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在《实施意见》中要求,各区市县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加强计量宣传和计量文化建设,强化评估考核,层层落实责任,把计量发展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同时建立由质监部门牵头,发改、经信、环保、教育、科技、财政、人社、商务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制定支持计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计量,不仅是科技的先行、经济的支撑、公平的基石,更挺起了一座城市崛起的“脊梁”。当前,成都正站在“新常态、万亿级”的新起点,踏上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作为引领成都未来五年的计量发展蓝图,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实施意见》的深入推进,成都计量事业不仅将在更高层面上取得更大突破、赢得更大作为,还将为完善中国计量体系、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创造“成都经验”、树立“成都标杆”!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