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近全新的地下世界
hxfs3332 · 2016-10-09 15:46 · 50717 次点击
带你走近全新的地下世界
假已结束,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来说,这个假期过得挺糟心的,本来想美美地趁着假期出游,未曾想到被“莫兰蒂”打得措手不及。
每次伴随台风而来的就是强风暴雨,此次大陆地区受“莫兰蒂”影响极大的应该就是厦门了。
回想起今夏梅雨季节的时候全城看海,让我们不得不叹息现如今的城市综合排水能力已经跟不上极端天气的影响了。虽说天灾是自然现象,不可抗力因素,但城市内涝问题当下还是可以解决的。然而逢雨必涝现象已成为城市通病。同时如何留住雨水让其变为可利用的资源,也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务院多次提出加快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再说回厦门。2015年4月,厦门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厦门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规划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从而引领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技术层面,厦门还成立了市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指标审核单位。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范标准出台,为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保驾护航。
在综合管廊的建设过程中,厦门在全国率先总结出了一套完善、成熟的综合管廊施工工艺——预制悬拼法。它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还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具有减少施工扰民,节约材料、节能环保与降低排放的优点。《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列出了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断面标准化技术规定,为综合管廊的施工起到了传经送宝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双双列入国家试点之后,厦门在这两方面的结合上继续率先垂范。在新的技术规范颁布后,厦门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把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城市防洪排涝的规划建设相结合的城市。例如,“综合管廊设计时宜考虑海绵城市的雨水入渗通道”,“综合管廊结构可与初期雨水收集池、雨水调蓄池等海绵城市设施结合设置”,“在城市径流雨水行泄通道、低洼点、下沉式立交桥区域等易涝地段,综合管廊设计宜与排水防涝设施相结合”等要求。
这两大领域的系统结合,有利于综合统筹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标准。
创新性地把管廊建设融进地铁建设
在修建地铁时,为沿线市政公用弱电管线预留空间,待地铁通车时,缆线即可入驻。至2020年,厦门地铁计划建成148公里,依托地铁建设的弱电缆线管廊也将同步建设。同时厦门还创新性地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融进地铁建设,为全国首创。《规范(试行)》提出了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与轨道交通的设计相结合的技术要求,这也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规范。
垃圾气力输送管道有望纳入
垃圾收运不用车载人运,全靠真空管道运输,垃圾流密封、隐蔽,有效杜绝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闻不到臭味,听不到噪音,生不出蚊蝇,还能有效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未来厦门的地下综合管廊还可望把垃圾气力输送管道纳入其中。《规范(试行)》提出,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垃圾气力输送管道、空调水系统管道等城市工程管线可纳入综合管廊。
我的观点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解决的不仅是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的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满足了民生基本需求,对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建设方式和设计方案。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