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十三五”规划》解读说明
XZKL1234 · 2016-10-16 07:22 · 59640 次点击
根据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上海市质监局依托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等单位,编制完成《上海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十二五”时期技术基础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对今后5年上海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进行了明确和部署,是“十三五”时期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总蓝图。
一、关于《规划》的编制过程
从2014年《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经过前期预研(2014年6月-12月)、编制起草(2015年1月-9月)、论证衔接(2015年10月-2016年6月)等阶段,《规划》编制小组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开展座谈,专题进行研究和论证,反复修改和完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前期预研:全面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编制小组对技术基础资源及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梳理,对技术基础的协同发展、改革创新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把握左右技术基础发展的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有效对接科创中心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民生安全保障以及社会治理发展等各方面的需要。
编制起草:广泛汇聚社会各界意见。通过头脑风暴、集中座谈、实地调研以及质监官网、微博微信等开放式平台,《规划》广泛汇聚了各有关部门以及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企业、群众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总共梳理采纳208条,有效保障了规划编制的科学、公开、透明。在全市范围征集涉及技术基础领域的工作任务或项目93项,经专家评审论证遴选55项列入《规划》。
论证衔接:注重协同对接各级规划。《规划》初稿完成后,邀请了多位院士以及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研究机构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就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总体论证。《规划》对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最新研究成果,从目标展开和任务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衔接。2016年6月3日,编制小组专题向市领导汇报了《规划》编制情况,并根据市领导意见进行了补充完善。
二、关于《规划》的总体考虑
“十二五”末,发达国家纷纷聚焦制造业再振兴,例如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德国制订了“工业4.0”。我国也先后提出“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这些战略的实施,无一不对技术基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的总体考虑是:
1.以服务重大产业布局和科创中心建设为使命。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坚持标准引领、以质取胜、品牌培育,全力提升技术基础在支撑国家重大产业布局中的保障服务能力、协同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2.以提升技术能级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紧跟世界前沿科技进步大方向,布局国际领先的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大力提升技术基础能级。对接社会治理、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创新技术基础服务模式,切实提升技术基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3.以自主创新和分类改革为发展路径。着力布局技术基础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规模化整合和市场化改革为抓手,推动检验检测机构分类改革,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营和集团化发展,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检验检测民族品牌。
根据上述考虑,《规划》框架总体上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总结“十二五”发展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二是明确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三是部署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与重点项目;四是提出发展和改革的保障措施。
三、关于《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改革创新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简政放权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聚焦重点与示范推广相结合,把质量和品牌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坚持标准引领、质量取胜、品牌培育,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基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规划引领作用。
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技术水平更加先进、支撑能力更加健全、资源结构更加合理、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产业发展更加协调”的技术基础体系。
对应上述目标,《规划》对“五个更加”进行了具体阐述,提出了10项预期性指标和发展改革的方向性目标。
(二)重点任务
《规划》从7个方面布局重点任务,细分为31项具体任务。其中,前五大重点任务主要是部署技术基础的五年发展,后两项重点任务主要是谋划技术基础的改革。
——技术基础的发展部署
首先,重点保障国家重大产业布局。聚焦“智能制造”、“信息安全”、“卫星导航”、“大飞机”等重点产业技术基础建设和研究,布局了一批国家质检中心、检测与评定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标准化试验验证平台,全力保障四大重点产业发展,培育并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区域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全面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以新兴产业体系建设和传统产业升级中的关键技术攻关为目标,从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协同发展的理念出发,在新能源、新材料、核电仪表、汽车、智能电网、生物医药、新型医疗、集成电路、3D打印、重大装备、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布局一批技术基础创新性研究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发展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的全流程技术基础服务体系。
第三,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发展。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导向,从自主核心技术保障、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和品牌建设、国际竞争力提升等全链条出发,加快培育关键测量领域的自主核心技术,促进智能高端仪器仪表产业振兴,助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品牌企业,加快创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基础支撑体系,确保在新一轮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革命中保持和提高上海的竞争优势。
第四,强化绿色发展支撑能力。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增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提升节能监管手段、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全面布局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的治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能力。重点关注汽车、内河船舶等领域的尾气排放检测技术提升,支撑汽车、船舶尾气排放标准升级。围绕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布局一系列相关检验检测和测试系统的研究建设,支撑上海绿色城市的建设。
第五,增强社会民生安全保障能力。围绕食品药品、农产品、公众健康、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平贸易,加快建设安全评估、检测、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着力提升风险监测与预警分析能力,切实保障民生安全。以社会治理标准化的理念为引领,布局了安全生产、反恐及公共安全技防、消防等城市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布局了医疗、养老、社保、文化、体育等一系列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布局了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标准体系建设。
——技术基础的改革谋划
第六,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总体思路是,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科学界定检验检测机构职能定位,在注重公益保障的同时,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具体措施是,推进事业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体制改革,消除行业分割,形成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推进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化运作,鼓励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跨区域、跨行业的集团化发展,实现专业化提升、规模化整合、市场化运营和国际化发展。
第七,优化技术基础发展环境。在市场准入方面,探索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缩短检验检测机构进入市场的时间。在监管方面,推动《上海市检验检测条例》立法,逐步建立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分级监督的监管体系,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性。在市场环境方面,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在企业标准化方面,着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
(三)保障措施
《规划》从政策环境、组织领导、资金来源、人才培育、监督考核等五个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一是政策环境方面。完善政策法规,全面推动依法治理,净化市场环境。二是组织领导方面。完善工作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规划重点任务落地。三是资金来源方面。发挥各类产业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市场积极参与,支持符合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企业上市融资。四是人才培育方面。坚持引进、培养、交流相结合的原则,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五是监督考核方面。建立规划实施评估考核机制,主动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共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