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计量基础知识

  jcgscbj ·  2008-05-04 10:58  ·  112558 次点击
1.2测量基准
测量基准是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并具有规定计量单位特性的计量器具。
在几何量计量领域内,测量基准可分为长度基准和角度基准两类。
长度基准: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根据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报告,批准了米的新定义:即“一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的行程图1-1长度计量检定系统表(简化)
长度”。根据米的定义建立的国家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一般都不能在生产中直接用于对零件进行测量。为了确保量值的合理和统一,必须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的规定,将具有最高计量特性的国家基准逐级进行传递,直至用于对产品进行测量的各种测量器具。图1-1为长度(端度)计量检定系统表(简化)。
角度基准:角度量与长度量不同。由于常用角度单位(度)是由圆周角定义的,即圆周角等于360°,而弧度与度、分、秒又有确定的换算关系,因此无需建立角度的自然基准。

32 条回复

qw8975155  2008-05-05 18:35
不知有没有量块的 使用方法呢
jcgscbj  2008-05-04 13:08
1.9 测量器具的选择
过去,大部分工厂是根据经验来选择计量器具的。通常选择计量器具的测量极限误差占工件公差的1/3~1/5或1/3~1/10。对一些高精度工件,甚至有取1/2的。总之,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往往因人因厂而异。不仅如此,而且大多数工厂用计量器具检测工件时,
jcgscbj  2008-05-04 13:07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在测量结果中表达被测量值分散性的参数。由于测量过程的不完善,测得值对真值总是有所偏离,这种偏离又是不确定的,表达这种不确定程度的参数,就称为不确定度。
修正值:为修正某一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而在其检定证书上注明的特定值。它的大小与示值误差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在测量结果中加入相应的修正值后,可提高测量精度。
校表员  2008-05-04 11:53
,不错。好好学习一下
jcgscbj  2008-05-04 11:19
回程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被测量值不变,测量器具行程方向不同时,两示值之差的绝对值。该项误差是由于测量器具中测量系统的间隙、变形和磨擦等原因引起的。当要求测量值的显示呈连续的往返性变化时(有连续的正、负值变化),则应选用回程误差较小的测量器具。
jcgscbj  2008-05-04 11:19
示值误差:测量器具的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例如用百分尺测量轴的直径得读数值为31.675mm,而其真值为31.678mm,则百分尺的示值误差等于31.675-31.678=-0.003mm.
显然,测量器具在不同的示值处的示值误差一般是各不相同的。目前,测量器具的精度大多仍用示值极限误差来表示测量器具示值误差的界限值。
jcgscbj  2008-05-04 11:18
灵敏度:测量器具对被测量值变化的反应能力称为灵敏度。对于一般长度测量器具,灵敏度等于标尺间距a与分度值I之比,又称放大比或放大位数K,即
K= a / I
测量力:采用接触法测量时,测量器具的传感器与被测零件表面之间的接触力。测量力及其变动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因此,绝大多数采用接触测量法的测量器具,都具有测量力稳定机构。
jcgscbj  2008-05-04 11:17
示值范围:测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称为示值范围。
测量范围:在允许不确定度内,测量器具所能测量的被测量值的下限值至上限值的范围。
测量范围与示值范围的区别在于:测量范围既包括 图1-3 比较测量示意图
示值范围又包括仪器某些部件的调整范围。如外径百分尺的测量范围有0~25mm、25~50mm、50~75mm等,其示值范围则均为25mm。比较仪的测量范围为180mm,其示值范围则为±0.1mm(如图1-3所示)。示值范围与标尺有关,测量范围取决于结构。
量程:测量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称为量程。量程大的仪器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仪器的线性误差将随之变大使仪器的准确度下降。
jcgscbj  2008-05-04 11:16
1.8 测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量具的标称值:标注在量具上用以标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如标在量块上的尺寸,标在刻线尺上的尺寸等。
刻度:在测量器具上指示出不同量值的刻线标记的组合称为刻度。
刻度间距:沿着刻线尺(标尺)长度方向所测得的两个相邻刻线标记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刻度间距,也称标尺间距。
分度值:两相邻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称为仪器的分度值。它是一台仪器所能读出的最小单位量值。一般地说,分度值越小,测量器具的精度越高。
数字式量仪没有标尺或度盘,而与其相对应的为分辨率。分辨率是仪器显示的最末位数字间隔所代表的被测量值。
jcgscbj  2008-05-04 11:16
最短链原则:在间接测量中,与被测量具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与被测量形成测量链。形成测量链的环节越多,被测量的不确定度越大。因此,应尽可能减少测量链的环节数,以保证测量精度,称之为最短链原则。
当然,按此原则最好不采用间接测量,而采用直接测量。所以,只有在不可能采用直接测量,或直接测量的精度不能保证时,才采用间接测量。
应该以最少数目的量块组成所需尺寸的量块组,就是最短链原则的一种实际应用。
最小变形原则:测量器具与被测零件都会因实际温度偏离标准温度和受力(重力和测量力)而产生变形,形成测量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控制测量温度及其变动、保证测量器具与被测零件有足够的等温时间、选用与被测零件线胀系数相近的测量器具、选用适当的测量力并保持其稳定、选择适当的支承点等,都是实现最小变形原则的有效措施。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