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缺失 我国传感器产业还需政策扶持
XZKL1234 · 2017-01-16 08:14 · 47775 次点击
长期以来,我国传感器产业化未能受到高度重视,与市场需求和作用不相适应,企业均处于小规模生产阶段,存在工艺老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缺乏产业化生产的基础条件。核心技术与产品停留在实验室或小批量生产的初级阶段,难以形成和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在国内已有的1700多家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研发、小批量生产制造传感器产品。由于非专业型、非主流产品的企业比例较高,产值相对较低,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产值过亿的企业仅占总数的5%,产品种类齐全的专业厂家不足3%。与国外相比,在产品品质、工艺水平、生产装备、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新品研制仍落后近10年,而产业化水平落后10-15年。目前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大约有60%依赖进口,核心芯片约80%以上依赖进口,物联网中使用的MEMS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致使我国持续增长的庞大市场被国外长期控制与垄断,不仅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而且对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和威胁。
同时,严重制约和影响我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乃至智慧城市,特别是军工与武器装备水平的整体发展与提高,现实问题与矛盾尤为突出。
此外,我国在国家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上没有提到相应高度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扶持培育,资源配置偏离行业发展,政策关注度不够也是传感器产业化与国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此已久,使得产业分散、规模偏小、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和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产业链不完整,产业融合与聚集度不高,产业空心化加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问题与矛盾突出,阻碍产业发展
第一,资源匹配和关注度不够,贷款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长期存在。整体技术装备落后,自动化生产与检测水平较低,其生产过程被称为制造“工业工艺品”产品质量差。而工艺技术装备的投资需求较大,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能力提升。直接影响科研和生产工艺技术整体能力提高,严重影响产业化进程。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难度较大,科技研发与产业生产脱节。技术创新资源在科研院所,不在企业手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缺乏转化的通道和桥梁,成果和产业化形成两张皮,实际应用水平较低,科研成果与产业化结合机制和体系不够健全,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和持续性不够。
第三,人才流动导向偏离,缺乏领军人物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科研人员偏少,二是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批量化、实用性与传感器产业化偏离较大,三是人才的流向不能流入传感器这样的中小企业,人才的聚集度不高,缺乏领军人才的培育和和优秀企业家引领作用的发挥。
第四,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企业税费负担过重。传感器产业技术含量较高,人才、技术密集,开发成本大于其他行业,企业负担过重,在同等高科技中享有税收等政策较少,企业规模小,各项产业政策扶持条件适应性不够,难于获得项目资金支持;
第五,长期受到进口产品冲击,市场公平性秩序混乱和壁垒太高。成熟领域配套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和挤压,导致国内企业在生产规模、品种、质量、价格缺乏竞争优势,市场反应速度,个性化服务能力不足,缺少规模效应和拉动作用。此外,市场推广与产品销售成本过大,约束条件和要求过多,准入门槛偏高,也是进入良性循环的制约因素。
营造“双生态”产业环境,促进多技术融合及协同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受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的制约,传感器产业化发展要想从发达国家获取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是不可能的,需要产业与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出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战略性政策予以扶持。
具体建议内容为以下基本原则和措施:
第一,提升战略地位,加强统筹规划,把传感器定为“国家产业发展重点目标”,列为“国家战略”项目,在十三五规划中列为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内容。设立“传感器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激励中小企业发展专业性强、有特色、有特长技术与产品,鼓励并推动中小企业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第二,搭建并促进由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建立的国家、行业技术研发、检测和标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传感器标准委员会,制定传感器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建设。推动并联合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支撑机构,成立产业联盟。
第三,打造良好的传感器产业生态环境,创建中国国际传感器产业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行业资源优势互补,促进产学研结合,创造上下游整合契机。通过产业聚集、整合、并购,在国内产业优势突出和相对集中地区,打造技术、产品特色明确,产业链完整、具有国际化市场能力的国际传感器产业园——中国‘传感谷’。
形成常态化支持与服务和政、产、学、研、用、服六维一体的产业结构完整的功能,以实现产业聚集和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链完备、结构合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年产值规模的产业聚集区,促进产业化发展及行业整体能力提升。
其目的就是使创新真正发挥效能,使产业真正形成特色,使地区具有国际化竞争的品牌和优势,树立起国际化市场的理念,立足国际化市场,把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化优势与特色的地区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