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验室要不要末位淘汰

  XZKL1234 ·  2017-03-27 08:20  ·  52100 次点击
“国家实验室评估的时候有一个‘末位淘汰’制,这个造成的问题很严重。”3月6日上午,在科技界小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张德兴举手示意主持人后,将话筒移到自己面前,谈起了国家实验室评估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体系包括成果、人才、国际合作、对外开放等指标,根据专家评议和打分,对成绩排名最后的实行末位淘汰。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的是强化基础研究,培养创新精神,我们要想清楚,我们到底是要淘汰,还是要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张德兴说。
张德兴话音刚落,坐在他斜对面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黄力有些按捺不住了:“感谢张委员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说着,黄力回忆起了一位从事地学研究的科学家朋友的“惨痛经历”。
“有一个实验室主任,因为评估排在末位,就跑到主管部门那里去问‘为什么要把我的实验室摘牌’,结果管理部门说‘因为你排在最后一位’,除了这个之外,没有别的理由。就在那次评估的前一年,这个实验室还被评为‘优’。”黄力说。
在场的一些政协委员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看着黄力,安静地听着他把这段经历讲下去。“这个实验室主任很感慨,她告诉我‘我们已经把科研成果和热情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可是当我们还在青藏高原上做研究的时候,发现这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牌子被末位淘汰掉了’。”黄力说。
通常,国家管理部门将对优秀类和良好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专项经费资助,而较差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黄力说完后,张德兴又接过了话题:“很多专家对这样的评议方法都是很无奈的,现在我们的评议都请不懂的人来评,不懂的话就只能是看SCI论文数量。”“是啊,一些实验室排在前面,就是因为比后面的实验室多发了几篇SCI论文。”黄力说。
此时,场上的政协委员们已经三两聚集,低声讨论起来。
“这样的评审很粗暴。”一片嗡嗡的讨论声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晓红提高声调,吸引了全场的关注,“各个学科的情况差别特别大,有些热门学科可以发表很多文章发表在《自然》《科学》上,经费也多得不得了,但是像地学和我们学科来说,相对来说没那么容易出引用率非常高的SCI文章,在这种粗暴的评估里,我们肯定永远都处于劣势。”
在一片安静中,蔡晓红接着说道:“这种评估方式决定了,不管怎么评估,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我们永远都是在最后。那么,我想问问,是不是就不要这个学科了?”语毕,会场嗡嗡的讨论声又响了起来。
“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是专家说了算还是管理者说了算。”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主任张宁说。
“如果能建立一个独立的、具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这个问题就好办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建议。
“淘汰是不得已而为之,更重要的是要鼓励科学家的积极性,把实验室建设好。”张德兴建议,“该怎样合理地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我认为还是要让同行专家来评议,只有同行专家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实验室在做什么,才能权衡它在这个领域的地位和贡献,而只要实验室的地位和贡献非常好,就一定不要用末位淘汰制来淘汰。”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