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计量学术盛会“从实物到量子——原子时诞生50周年”报告会举行
XZKL1234 · 2017-09-03 07:48 · 88712 次点击
8月31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从实物到量子——原子时诞生5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报告会从秒定义的变迁、单位制的变革、量子化发展与应用以及各国应对单位制变革的战略和计划等方面,诠释计量从实物走向量子的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应用趋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科学制定应对国际单位制变革的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会议邀请国际计量局荣誉局长泰瑞·奎恩博士(TerryQuinn),国际计量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单位制咨询委员会主席、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院长乌尔里奇博士(JoachimUllrich),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PanJianwei),国际计量局局长马丁·密尔顿博士(MartinMilton),国际计量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化学和生物计量咨询委员会主席、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前院长威利·梅博士(WillieMay)等顶级专家,分别就“秒定义的变迁和原子时的诞生”、“单位制变革的现状和PTB在重新定义后的战略”、“量子信息技术前沿进展”、“重新定义后国际计量局的任务和战略”、“NIST就新单位制复现开展的工作和关于新单位制量传的计划”等内容进行专题报告。
会前,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会见了报告嘉宾。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在致辞中指出,“原子时”正式取代了“天文时”50年来,在时间新定义的带动下,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人类认知世界的测量精度不断得到提升、测量范围不断得到扩大,测量应用的领域也不断拓展。
作为世界计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和支持计量量子化变革,不断完善中国计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基础性、前沿性计量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今后,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以服务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围绕国家战略前沿领域创新需求,加快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研究,逐步建立完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为世界计量的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1: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致辞
图2:BIPM荣誉局长泰瑞·奎恩(TerryQuinn)做报告
图3:PTB院长约阿希姆·乌尔里奇(JoachimHermannUllrich)做报告
图4:BIPM局长马丁·密尔顿(MartinMilton)做报告
图5: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做报告
图6:CIPM副主席、NIST前院长威利·梅(WillieMay)做报告
图7:报告会现场
1967年10月,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采用基于原子跃迁的“原子秒”取代“天文秒”,对国际单位制的“秒”进行重新定义,这标志着原子时的诞生,宣告着一个以量子定义时间的新时代正式到来。原子时诞生50年来,不仅时间频率的测量准确度跃升1000万倍,成为目前测得最准的物理量,直接支撑了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打开了国际单位制(SI)量子化的大门,标志着计量从“实物到量子”时代的迈进。还为传统实物计量标准受限于材料和工艺、最高基准受限于时空、传递链过长导致准确度连续下降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途径。
一千克有多重?一度有多少?……2018年答案又将有重大变化。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将审订新的SI修订案,千克(kg)、开尔文(K)、摩尔(mol)、安培(A)4个基本单位将被重新定义。将基本单位与宇宙中恒定不变的量或基本物理常数联系起来,必将催生国际单位制又一根本性的变革,也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据悉,为应对国际单位制变革,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国家计量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持续开展与国际单位制有关的基础前沿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起,该院就陆续启动了电学量子基准、铯原子喷泉钟、光钟等的研究,目前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以来还开展了旨在应对SI重新定义的部分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的研究工作。其中,玻尔兹曼常数测量用两种不用的方法均取得了很好的测量结果,被国际基本常数委员会(CODATA)收录,为该常数定值做出了实质性贡献。研制的国家时间频率基准通过国际计量局认可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TAI)。
图8: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总结发言
图9: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主持报告会
会议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主持,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总结发言。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部、发改委等国务院有关部委业务司局的领导,院士,来自大学、科研院所、部门及地方计量机构和企业的代表、教师和学生代表,以及中国计量院的科研和管理人员近8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新闻,
国际,
计量,
学术,
盛会,
实物,
量子,
原子时,
诞生,
50周年,
报告会,
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