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监测数据质量要把好三关
XZKL1234 · 2017-11-30 10:44 · 51335 次点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当前,我国部分环境监测数据还存在不真实、不准确和不全面等问题,切实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任重道远。为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好样品采集关,提升采样人员队伍的专业素养。
样品采集是环境监测工作各个环节中的源头,关系到分析监测数据的准确获取。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环境监测机构还存在只重视准确实施样品的分析监测而忽视样品的规范采集问题,其结果往往导致最终所出具的部分监测数据存在较大的争议性。如对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粪大肠菌群这一微生物指标的采样,标准规范中要求单独采样,并且需要用灭菌的玻璃容器直接采样,而不得用采样器采集后再转移至采样容器中。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采样人员图方便省事,直接用未经灭菌的采样器采样后再倒入采样容器中,这样往往会在采样过程中带入一定的微生物污染,从而可能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实施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才能真实反映出样品受污染的水平,从而得到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采样人员作为实施样品采集的主体,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高低,对准确、规范地实施采样工作至关重要。分析监测和质量管理工作做得再好,如果采集的样品没有代表性,那么所出具的监测数据也毫无真实性可言。因此,必须对采样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做到持证上岗,并加强对采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受到可能影响采样公正性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二是把好分析监测关,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环境监测领域中。一些原本对监测人员操作水平和技能要求较高的常规监测技术如滴定、移液、取样等操作,现在都可以逐步被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仪器设备所取代。不过,仪器设备再先进,如果没有专业的监测技术人员进行正确操作和定期维护,也还是会出现各种故障,严重时甚至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应重视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所发挥的作用,认识到仪器设备只是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依靠自动化的设备。
在整个分析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的质量掌控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建立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专业技术素养的监测人员队伍,才能为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全面提供保障。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等因素,我国各地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人员水平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省市也有一定的差异。垂管制度改革后,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人员应按照分工的不同,在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主动向国家级监测站、省、市级站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上级监测站也应发挥指导和带动作用,促进环境监测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把好数据审核关,提升监测数据的质量。
准确科学的监测数据可为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因此,环境监测数据的出具应慎重。对于环境监测机构来说,并不是监测数据通过监测人员或者仪器设备出具后就万事大吉了,还应严格把好数据审核的3个环节:监测(测定)人员应确保所出具的监测数据准确无误;复核人员应确保所复核的监测数据符合要求;审核人员不仅应对所审核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负责,还应具有一定的数据敏感性,做到能根据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出可能存在的数据异常。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除了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之外,对监测人员的持证上岗考核,对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校准,对化学试剂、玻璃器皿等的质量验收,对新监测方法的验证和确认,对环境条件的维持和有效控制等因素,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此外,监测机构还应主动参与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不断提升监测机构的管理水平,从而切实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