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改革路径
XZKL1234 · 2017-12-31 08:54 · 54565 次点击
探索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改革路径
长期以来,检测技术机构为检验检疫部门公正执法、科学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但是,随着检验检疫职能的转变,法检业务的减少,检验检疫检测技术机构面临的形势和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检测技术机构布局不合理,部分实验室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检测任务,设备和人员闲置,资质、能力维护的投入存在浪费,经济效益逐渐下降,进而引发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专业队伍不稳定;新的产品、新的检测要求层出不穷,技术贸易措施接连不断,检验检疫检测技术机构的能力发展与检测需求存在差距;国际检测巨头经过多年的发展,占领了国内大量委托检测市场,检验检疫技术机构的委托检测业务开发之路存在困难。
按照最新的机构改革要求,检验检疫检测技术机构划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这意味着检验检疫检测技术机构可以面向社会提供检测服务。以执法保障为根本,以市场竞争谋发展,是当前检验检疫检测技术机构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检测市场开放多年,国内外检测机构林立,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要想开拓一片天地十分困难。面对重重困难,唯有转变观念,迎难而上。
改革创新提能力
参与市场竞争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提升自身能力。打造一支有战斗力、高效专业的检测队伍,是机构转型、投入市场竞争最基本、最内在的需求。通过机构改革进行系统内的资源整合,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没有业务支撑的分支局检测机构关停并转,设备人员统一调配,支持有业务的分支局检测机构大力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实在在的放权,调动职工积极性。在人财物集中到优势产业的同时,针对业务需求,加强能力建设。补充人员设备,采用人员培训等方式提升人员专业水平,多措并举,提升技术水平。
服务为先求生存
从执法技术机构到参与市场竞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转变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首先应当摈弃管理者、执法者“坐等业务上门”的思想。其次应充分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强化服务意识。在检测行业,服务应该贯穿报检、检测、出证、协助整改整个环节。以报检为例,在国内检测更多的是非自愿行为,检测机构的部分客户根本不了解检测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更谈不上依据标准提出准确的检测需求。检测机构如果能够从客户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客户情况,提供科学、合理的检测建议,将极大地获取客户的认可。事实上,成功的检测机构会将服务进行延伸:往前,延伸至企业的工艺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环节;往后,延升至企业的不合格整改、在线监测、失效分析环节。既然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应充分认识到残酷竞争中,服务始终是发展客户、维护客户的最有力武器。树立全员服务意识,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工作的点点滴滴,切切实实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才是参与市场竞争的生存之道。
有的放矢求突破
中国检测市场总量巨大,涵盖食品、轻工、机电多个行业,个性需求众多,想要全面介入并不现实。这有待于改变面面俱到的考核原则和发展思路,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专长,寻求重点突破。具体来讲,应以产业支撑为考量,对于没有业务量以及发展前景的项目,立即关停以节约成本,打造主业清晰、优势突出的检测技术品牌;充分利用高度发达的物流,完善人员配置,厘清业务流程,将检测业务打造成各司其职、高效准确的流水线式规模化检测,以效率求效益;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无法顾及的细分市场、小众需求,充分发挥检验检疫检测技术机构熟悉国内外标准、专业全面、科研及项目开发能力强的优势,组建专业团队应对:明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创新,突破单纯检测业务局限,通过量身定制提供技术咨询、拟定方案、数据分析、工艺设计改进、质量提升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方式来开发客户并赢得用户的认可,提高客户依赖度,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在强手如林的委托检测市场打出一片天地。
强强联合求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检测市场,检验检疫系统检测技术机构应该强调自身优势,寻求发展。相比其他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检疫系统检测技术机构长期承担执法技术保障,公正、公平、专业、可靠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应该继续保持正面的公众形象,这对于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遍布全国,各地实验室均针对当地优势产业进行建设,实验室均专注于某一领域并在人员设备配置、技术水平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例如,顺德局技术中心以家电产品测试为特色,四川局技术机构则针对四川成套设备产业布置了全系统唯一的锅炉压力容器检测实验室等。目前检测市场强调资质和许可,拥有更多的资质和许可范围是赢得市场的基础,但是资质的取得和维护是需要大量的人财物。资质和许可的获取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考量投入产出比,有投入价值的项目优先进行资质获取。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检测检疫部门如果以检测联盟的形式进行组合,以产业为导向,全国统一布局,发挥各地的优势,整合资源,共同进退,打造国字号检测航空母舰,将政府背景、专业实验室布局的优势最大化,将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力措施。目前某些领域的检验检疫实验室已经达成联盟意向,但是这些联盟目前并未取得广泛的实质性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人财物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优势。因此,需在顶层设计、制度创新方面采取更多有力的措施。